无症状性脑梗塞的进展探讨论文_薛巍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进展探讨论文_薛巍

济南市民族医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无症状性脑梗塞临床症状轻微,容易忽略,也可能只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上见到非责任病灶。无症状性脑梗塞可能会对急性脑卒中的病程、临床表现和预后造成影响,并且是症状性脑梗塞的预兆,在疾病的发展下,比较容易发展为假性球麻痹、多发梗塞性痴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老年人没有明显体征,而出现眩晕、头痛、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作颅脑CT或MRI检查,能尽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探讨

在我国老年人无症状脑梗塞的发生率为较高,在脑出血患者大多存在无症状性脑梗塞。有研究表明,有1个或多个病灶且≥3mm者占31% ,既往有卒中史者占66.85%[1]。近年来,影像学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MRI,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较广,将其应用于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本文对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其危害性,并探讨临床治疗方法。

一、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

(一)高血压

在无症状性脑梗塞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需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将患者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降低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病率。有学者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基底节区无症状性脑梗塞有关,高血压可能会造成皮质下梗塞。通过以下途径,高血压会导致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发生:高血压使小动脉内膜增厚,管腔变小,减少脑室周围的白质灌注,出现缺血情况,长期高血压患者几乎都有这种白质缺血。并且高血压会导致颅内小动脉局灶性脂肪玻璃样变,堵塞小动脉,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空腔,最终导致腔隙性梗塞[2]。

(二)高血脂

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占大多数,在血管壁会沉积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壁,进而出现粥样硬化斑,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并且与年轻患者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的发病、脂蛋白a基因多态性有着密切联系[3]。

(三)糖尿病

血管内皮细胞会受到高血糖影响,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红细胞的聚集性的提高,再加糖无氧酵解增加,使脑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对脑细胞能量代谢造成影响。有研究表明,无症状性脑梗塞与糖耐量异常有关。糖尿病与高血压呈正相关,会导致内膜损伤。并且甘油三酯及乳酸脱氢酶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与这些危险因素有密切联系。

(四)心脏病

存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病率,并且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五)感染

有研究表明,40%脑梗塞患者血清中某些细菌抗体滴度增高,表明急性感染一种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卒中前1周的感染。微生物本身在感染相关脑出血中的作用,机体对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比更为重要。炎症会导致动脉硬化,进而不能保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的稳定性,出现破裂脱落的情况,最终导致急性脑血管阻塞的发生[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吸烟与饮酒

与未吸烟者相比较,吸烟者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生率更高。主要原因为烟草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进而激活凝血因子,比较容易出现脑缺血性损害。有研究表明,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发病率随饮酒量的增多而增加,相比于非吸烟饮酒者,中度以上的饮酒与吸烟者患病率更高。

(七)年龄

有研究表明,85岁以下的患者,无症状性脑梗塞随年龄增加而增多,85岁以上患者会呈现相反的结果。有症状性脑梗塞患者合并的无症状性脑梗塞与年龄相关,合并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和动态血压检测,表明具有更广泛的脑动脉硬化。

二、无症状性脑梗塞危害性

在曾中风或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中,无症状性脑梗塞占20%。小动脉疾病在无症状性脑梗塞中更常见。有症状性脑梗塞的患者再发中风的频率较无症状性脑梗塞的患者高,且死亡率高,中风发作到再次入院间期短,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塞能预测症状性中风或痴呆。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可增加痴呆及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出现可能是正常压力性青光眼视野升级的独立风险因子[5]。由此可见,临床必须对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引起重视。

三、无症状性脑梗塞治疗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发现时间大多不在发病时间,所以,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多数不采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案。无症状性脑梗塞治疗方案不仅要进行恢复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还要应用脑卒中二级或三级预防措施。针对相关高危因素,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给予患者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在预防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出现或避免其发展为症状性脑卒中,给予以上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大脑中动脉远端血栓致无症状性脑梗塞静脉内溶栓后,没有症状复发。如果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首发症状为头痛,可以给予脱水剂治疗,如果情况没有好转,甚至出现疼痛加重的情况,可以给予镁剂治疗,这样就能有效减轻患者头痛程度或消除疼痛。

所以,我们认为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感染、吸烟、饮酒、年龄增高等有关,是常见危险因素。无症状性脑梗塞症状轻微、短暂,并不是真的无临床症状,容易被患者和临床医师忽略。无症状性脑梗塞必须进行积极防治,否则会出现大的脑梗塞,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必须提高对无症状的高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的重视程度,定期进行头部MRI或CT检查,及时发现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并且提高患者对无症状性脑梗塞的认识,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宋雪艳.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7):108-109.

[2]彭莺峰.探讨血脂水平在女性无症状脑梗塞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3):382-384.

[3]周志全,黄颖妍,宋海锋,eta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1):76-79.

[4]陈秀云,刘楠,张逸仙.冠心病与无症状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30(4):376-379.

[5]慕瑾瑾,杨康,冯玉兰,等.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伴新发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的探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15(5):492-497.

论文作者:薛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进展探讨论文_薛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