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国内政策程序_wto论文

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国内政策程序_wto论文

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国内政策程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争端论文,机制论文,政策论文,程序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发生国际贸易争端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即使行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当国际贸易争端发生之时,一个企业首先要做的也不是到WTO对簿公堂,而是先要取得国内行业组织、商会、行政主管部门、政府机构乃至国家政要、政府首脑的支持,尤其是要根据有关法律依据,尽力开拓讨价还价和斡旋妥协的谈判空间,我们姑且将这一过程称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国内政策程序。

1998年美国与俄罗斯之间所发生的钢铁贸易争端及其最终解决,就是美国利用国内政策程序妥善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成功案例。

1998年,世界各国对美国的钢铁出口陡然上升。尤其是俄罗斯,以很低的价格维持着对美钢铁出口的上扬态势。面对这一状况,美国开始对俄罗斯的钢铁业开展反倾销调查。1999年1月,美国总统发表了针对美国钢铁危机的行动计划;同年2月22日,又公布了和俄罗斯达成自愿限制钢铁出口的协议。然而,美国的钢铁业并不满足,期待政府启用美国贸易法201条款;同时,美国钢铁业的失业者则督促国会采取立法行动。

美国解决贸易争端的国内政策程序是:1998年,一系列和钢铁危机有关的立法草案,如H.Con.Res.350和S onRes.121都被提交到美国国会,以上两个草案包含大致相同的内容:

(1)督促美国总统按照美国的贸易法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如对钢铁的进口数量予以限制等;

(2)面对来自亚洲和俄罗斯的钢铁,美国总统应寻找能够共同吸纳这些产量的国家,公平地承担钢铁倾销;

(3)美国政府应建立一个行政机构,专门处理钢铁进口问题;

(4)美国总统应于1999年1月5日之前发表一个行动计划,对进口钢铁增多及其对国内钢铁业就业、价格和投资的影响做出反应。

1999年1月5日,美国总统如期向美国国会提交了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中,总统保证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的钢铁业,并保证在以后避免这种进口增多现象的出现。

1999年2月22日,美国商务部长威廉·戴力宣布双方达成自愿出口限制。俄罗斯钢铁的进口量开始下降。

应当说,美国通过国内政策程序的运作,妥善解决俄美钢铁贸易争端的案例,对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我们看到在这一贸易争端的解决过程中,反映出美国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存在着一条国内政策程序的运作路径,这就是企业——企业行会——商业部——国会——总统。也就是说,当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与贸易伙伴发生贸易争端时,能够通过一条畅通的路径动员所有能够动员的政策机构乃至国家首脑为维护自身利益、解决贸易争端进行积极而有序的政策操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政策意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其称为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

其次,在这一政策程序的操作过程中,具备健全和坚实的政策与法律基础,能够获得切实有效的法律支持,成为处理此类问题的一个有序环节。当贸易争端发生时,究竟哪一方能够取胜,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取决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及其有关机构的“公正裁决”,而在于企业对于国内政策程序的熟练操作。当一个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与外国企业发生的贸易争端能够通过一个既定程序演化为影响甚至决定国与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因素时,这场“官司”就赢了八成了。

第三,对于我国来说,要利用国内政策程序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其核心问题在于重塑政企关系。我国的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来认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外贸企业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应该指出的是,美国的国内政策程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尽管在这个案例中,美国的钢铁业是贸易壁垒政策的受益者。但是,美国众多以钢铁为原料的产业,如汽车制造业,将因此而丧失利益,而以钢铁为支柱的产业的雇员人数则是钢铁业本身的40倍,因此,从国民经济整体上考虑,美国使用最为严厉的贸易壁垒措施对其自身并非是有利的。

标签:;  ;  ;  

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国内政策程序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