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尾蚴病的防治_囊虫病论文

猪囊尾蚴病的防治_囊虫病论文

猪囊虫病的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囊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猪囊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米猪肉或豆猪肉病。该病是由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即囊尾蚴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它不但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一、病原。猪带绦虫属于带科带属,囊虫主要包埋在肌纤维间,像散在的豆粒或米粒。猪带绦虫在人体小肠内寄生,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猪吞食后被感染。虫卵在消化液作用下,卯壳破裂,逸出六钩蚴,钻入肠壁,随血流到达猪体各部组织,以咬肌、心肌、舌肌、前肢上部肌肉、股部肌肉和颈部肌肉等处居留较多。一般在感染后2个月发育成成熟的猪囊虫。人吃了未煮熟的病猪肉,囊尾蚴翻出头节,用吸盘成小钩附着在小肠黏膜上,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

二、流行特点。猪囊虫病呈地方性流行。本病的传播途径除了直接食入孕节或虫卵外,厕蝇、禽类、蚯蚓等也会传播。猪吃了感染六钩蚴的厕蝇会感染,吃了由厕蝇排出的粪也可感染。人吃未煮熟的猪肉也可感染。

三、症状和诊断。一般患病猪多不出现症状。若脑部有虫体寄生时,可呈现癫痫症状或因急性脑炎而死亡;若虫体寄生在喉头,则表现叫声嘶哑,吞咽、咀嚼及呼吸困难,常伴有短咳;寄生在舌部时,发生舌麻痹;寄生在咬肌上,病猪头部增宽:寄生在眼内时可使视觉障碍甚至失明;寄生在肩部和臀部肌肉时,表现为两肩显著外张,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成“哑铃”状。感染猪囊尾蚴的活猪诊断比较困难,只有在严重感染时才可看到猪的舌肌及眼部肌肉上突起的结节。实验室采用间接血凝玻板凝集法,间接血凝反应等方法,即可快速、准确地诊断。猪死后检查发现囊尾蚴不难做出确诊。

四、综合防治

1、及早预防。①严格检疫。即加强肉品检验。国家肉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猪肉切面40平方厘米内有3个以上囊虫者,猪肉只能做工业用,不可食用。要加强农贸市场的兽医卫生检验,对含囊尾蚴的猪肉严格按肉品卫生检验的有关规定处理。②驱虫。在猪囊尾蚴流行地区,应对居民进行猪带绦虫病检查,对患者进行驱虫,以便消灭囊虫病原。可空腹服炒熟的南瓜子50克,20分钟后服槟榔水(槟榔62克煎汁而成),经2小时服用硫酸镁(导泻)15~25克。③猪群和人的厕所要严格分开,设公共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粪便集中发酵处理。人不吃有猪囊虫病的肉,防止猪吃人粪,控制人绦虫、猪囊虫的相互感染。

2、治疗。常用药物有:①氟苯咪唑。60mg/kg(体重)口服,每天1次,连服4天。②吡喹酮。30~60mg/kg(体重),每天口服1次,连用3天。③丙硫苯咪唑40~50mg/kg(体重)口服(片剂、粉剂或水悬液),每天1次,间隔1天,连服3~5次。也可用乳悬剂按10~60mg/kg(体重)肌内注射,每5天1次,连续3次,或按4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3~5天为宜。

(联系电话:0591-87855449)

标签:;  ;  ;  ;  

猪囊尾蚴病的防治_囊虫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