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新趋势_本土化战略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新趋势_本土化战略论文

经营本土化跨国公司在华的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土化论文,在华论文,跨国公司论文,新动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10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新兴市场之一,吸引着诸多跨国公司的纷至沓来。据统计,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落户中国。随着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逐步增多,其经营活动也出现本土化的新动向。

管理本土化

——地区总部搬迁热潮开始掀起

在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生产制造中心、研究发展中心和管理运营中心是三种重要的节点。在这些经营网络的节点中,增加值最大的是管理中心。为了真正“植根中国”,近年来,跨国公司如瑞士ABB集团、德国博世公司、法国普美德斯公司等一大批跨国企业下定决心,不惜大动干戈在中国设立具有管理中心性质的地区总部,这与80年代跨国公司只是在中国国内投资建厂形成鲜明的对比。

90年代以来,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知识密集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成为跨国公司的管理运营中心已成为现实。现在,我国正成为一个国际性商业和工业投资中心,特别是北京、上海、苏州、青岛、大连、深圳、广州等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投资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对跨国公司建立地区总部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如北京市政府在去年连续出台了几个专门的政策文件,其中就包括《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规定在土地征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外汇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优惠,《规定》中连外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事宜也都写了进去,目的就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生活方便、工作舒心。

摩托罗拉公司在华有数十家研发中心和生产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好这些研发中心和企业,1998年,该公司花巨资在北京购买现代化的大楼,成立了摩托罗拉北亚中心总部。雪佛龙公司是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其亚洲总部原在美国加州,1999年初迁到了北京,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对中国及亚太地区业务提供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中国地区总部”由香港迁至大陆,如施乐公司1998年初将其中国地区总部搬迁至北京,美国友邦保险公司1999年将其中国地区总部迁至上海,而飞利浦公司也于2000年4月跟进。这些做法,意在更快更好地对中国国内市场作出快速敏捷反应。据初步统计,在北京,具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性质的投资性公司已经达到110多家,这些投资性公司正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管理在中国内地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投资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战略点。据了解,在上海已有25家公司建立了地区总部,有14家企业建立了具有总部性质的投资性公司。现在上海的外商办事处已有1500多家,一旦条件成熟,许多办事处马上就会升级为地区总部。从1999年开始,跨国公司一个明显战略调整就是加快了进军我国西部的步伐。目前,已有数十家跨国公司抢滩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投资或建立办事机构。

研发本土化

——谋求对科技前沿的持续垄断

世纪之交,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就是纷纷设立研发机构。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究开发中心,其中规模较大的有30多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汽车和化工领域。

1999年微软斥资8000万美元在北京设立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是微软除英国剑桥外在海外设立的第二家研发机构。不久,微软CEO宣布,将在今后几年内投入近4000万美元将其位于上海的微软技术中心的规模增大一倍,微软亚洲技术中心是微软设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客户技术支持中心,也是微软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用户及合作伙伴的满意度的重要枢纽。IBM早在1995年就建立起独立的IBM中国研究中心,1999年底,又在浦东建立了软件开发中心,直接为IBM的用户提供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方案的开发设计,全方位开发亚洲市场。2000年10月,朗讯集团在深圳成立宽带网络研发中心,这是朗讯科技在海外投资规模最大的光网络研究开发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宽带网络研究开发中心。此外,朗讯公司已投资1500万美元,在上海建立亚洲最大的研究发展中心,其规模将超过朗讯在日本的研发中心。2001年2月6日,松下电器森下会长在北京宣布,投资600万美元的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全面开展新一代数字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未来五年内该公司的总投资额大约是4亿美元。

2001年以来,更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把他们新产品研发机构直接建在我国西部,如三星、东芝、三洋等8家企业先后在长虹电子集团设立“联合实验室”;荷兰飞利浦公司则将总部的基础实验室建在了西安;美国惠普公司斥资6800万元人民币,在西安建立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子商务技术开发中心。

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摩托罗拉、爱立信和诺基亚是主要竞争者。摩托罗拉从1995年起就在华设立18个研发中心(1999年成立的北京摩托罗拉中心研究院投资高达2亿美元),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中心最多的一个。作为对摩托罗拉设立研发中心的反应,1997年爱立信在上海成立亚洲最大的软件开发中心,1998年在北京成立中国研发中心,主要从事中国市场第三代移动通讯、固定及移动网络、手机中文界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当1999年摩托罗拉在华一次性增资18亿美元后,爱立信、诺基亚总部均明确表示,也将对其在华企业增资10亿美元和100亿人民币用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生产本土化

——以追求最佳的国际经营效益

生产制造中心是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最直接的体现。以往,制造业一直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重点,以跨国公司云集的上海为例,迄今跨国公司投资的510个项目中,其中342个是工业项目,涉及汽车、钢铁、石化和精细化工、家电、电站设备等六大支柱产业以及信息、生物制药和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

摩托罗拉公司去年8月在天津签约将投资160亿人民币,建立起我国最先进的半导体集成生产中心,完成这项投资后,摩托罗拉在我国的投资额将达到285.6亿元人民币。瑞典爱立信通讯公司在我国拥有8家工厂,投资超过6亿美元。芬兰诺基亚公司在我国投资逾10亿美元,拥有7家合资企业和1家全资企业。英特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在浦东建立首家生产企业以来,先后两度增资,投资由9510万美元扩大到1.98亿美元。飞利浦光磁电子(上海)有限公司3年前投资2200万美元建立首条生产线,去年初又增资3000万美元,开发LCD液晶显示器、DVD机芯等新产品。日本东芝公司自1991年“东芝大连公司成立开始”,已在中国设立20多家企业,其投资总额已达60亿元人民币。

众多跨国公司在对制造业大规模投资时,自然要求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业。近年来,我国开始有步骤地开放服务业。针对此,跨国公司调整战略,将投资热点逐步转向“软产业”。目前,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26家在上海设立了银行、保险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另有84家设立了办事机构,正密切关注这一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入世”前景的明朗化,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准备状态将逐渐转化为实际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外商投资方面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政策,跨国公司投资建立独资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加,如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津的独资企业已经达48个,与国内厂商合资的企业也因其不断增资扩股而成为其控股企业,如国内洗衣粉行业的15家排头企业分别与汉高、利华、宝洁和猫王合资,而无一家控股。跨国公司这么做主要原因在于采取独资或合资控股可以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能更好地融入其全球化战略之中;可以独占其技术优质,不致外泻;避免与中方的反复谈判和摩擦;生产与销售的高度国际化也使其对中方的依赖程度降低。

采购本土化

——最大可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以前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在设备采用和原材料使用方面,以进口为主,在国内采购的比例只有30%左右,其中原因,主要是外商认为国内产品不符合其采购要求,如质量不够稳定且不高、价格较高、交货不及时等,此外,与国内厂商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也是外商采购不愿本土化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这一情况得到了很大变化,现在,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在中国国内的采购力度。这主要因为我国属于低成本国家,采购绝大多数原材料、零部件成本不高,再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内企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外商的交流也正向正常化方向发展,良好的沟通配合已不再是太大问题,外商所关注的产品价格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交货定时定点问题等基本能得到较好解决,不少国内企业已经与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如国产化率达80%的上海贝尔公司年采购金额达20亿元,并使进口电讯产品几乎一统天下逐渐转向国内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西门子公司全年在中国采购的金额达到13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天在中国采购的金额超过400多万美元。飞利浦公司早在1997年就在中国建立国际采购中心,公司采购金额1994年为2800万美元,到2000年则增至7.8亿美元,增长近30倍。爱立信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南京爱立信、北京爱立信,已成为负责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爱立信客户提供产品的重要供应枢纽。最近,全球平均采购总额达13亿美元的世界专业五金产品供应商史丹利公司决定,计划在一年内把在我国的采购由目前占亚太地区的17%增加至60%。仙童、诺基亚、柯达、爱普生、巴斯夫、联合技术、山度士、花王、IBM、赫斯特、Ciba-Ceigy等公司都纷纷在国内设立生产基地,把国内作为其零部件采购基地。

跨国公司采购本土化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可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迅速提高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别重要是对中国的产业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的例子便是中国的移动通讯在短短的几年内从无到有并迅速成为世界领先水平,如上海贝尔带动了国内上百家企业的生产,其程控交换机国产化率接近100%,这一中国产品在欧美市场上的占有率达40%。以大唐、华为、中兴、巨龙为代表的民族品牌,通过与跨国公司竞争,产品不仅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向在华跨国公司销售。1998年,中兴通讯公司击败爱立信、西门子和阿尔卡特,获得巴基斯坦一项近亿美元的BOT合同。

人才本土华,进一步升级人才资源的争夺

跨国公司很重视中国国内丰富的人才资源。现在,国内的跨国企业正处在人才资源本土化的高潮时期。据北京外企人才招聘大会记录,外企近年来更倾向于在本地“招贤纳士”。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曾经就说过:“我们在中国设立技术研究所,首先是因为中国目前拥有很多通信方面的优秀人才,这是韩国所缺少的”。北京的外资研发中心集中在中关村园区,就是因为中关村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区;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68所,在校大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研究所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7%。在这里安营扎寨,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总的来说,跨国公司对其中国员工本土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如诺基亚在中国已拥有员工3500人,其中本地员工占90%以上。摩托罗拉(天津)公司拥有8000名中国员工。东芝公司在中国设立了23个当地法人机构,共拥有中国员工近万名。值得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管理者多是“外国人”,而现在,国内担任跨国公司高级职位的开始越来越多。ABB中国有限公司员工共有5000多人,高级管理人员占总经理职位的中国人便已接近10名。

跨国公司十分重视通过设在我国的研究机构吸引优秀人才,如摩托罗拉18个研发中心中有国内科研人员800名,2001年摩托罗拉打算将研发中心增加到21个,科研人员达1000名。最近,松下中国电器研究开发公司宣布,2001年引进100名研究人员,五年后将建成1500名人员的体制。IBM中国研究中心拥有研究人员70名。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朗讯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共有科研人员500多人。前不久,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微软已在中国聘用了500多名各类人才,其中40名副研究员则大部分是我国著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生。

此外,一些跨国公司还通过设立“管理学院”或“培训中心”来加快人才本土化进程。如摩托罗拉组建了摩托罗拉大学,开设了通讯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每年该公司都要挑选一批国内大学生进行培训,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及公司的企业文化,培训的短期目标是使他们成为中级管理人员,长远目标是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到2000年末,摩托罗拉大学培养出已代替100名外籍主管的国内高级管理人才。爱立信在北京建立中国爱立信管理学院,开设工商管理、通讯技术等相关课程,爱立信每年都从学院中选拔优秀学员充实到爱立信在中国的各子公司。另外,一些跨国公司还积极与国内高校合作,共同建立培训基地,仅清华大学就有跨国公司培训中心14个,而IBM则与我国20多所大学有合作。

标签:;  ;  ;  ;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新趋势_本土化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