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的发展实例_文学论文

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的发展实例_文学论文

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开发例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参加一次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听了两节作文课,想到了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的开发问题。

      一节是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示范课《学写一篇游记》。这节课,余老师首先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对如何进行游记写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炼出了游记写作的程序性知识;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研读、分析几篇典型的游记例文,去消化、领会这些写作知识;最后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知识去练习游记的构思,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余老师让学生明白了游记的构思有哪些基本思路,还让学生了解了展开段落的几种基本模式,为学生的游记写作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余老师这节课的成功是建立在他利用课文开发出来的写作知识的基础上的,他这节课中呈现出来的写作知识贴近学生游记写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我们常常说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余老师这节课堪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个典范。他充分利用阅读课文的资源来开发写作知识,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好好学习和借鉴的。如果我们把余老师在这节课上所归纳的写作知识借用到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里去,扎实地训练,充分地落实,就会见到良好的效果,就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另一节是当地年轻教师钟老师执教的研讨课,是一节进行细节描写训练的写作指导课。与余老师的课相比,钟老师的课自然显得比较稚嫩,尤其是缺乏开发有用的写作知识的意识。

      钟老师这节课,从会议资料中提供的教学设计看起来很完整,由“习作修改”到“名作借鉴”再到“小试牛刀”,似乎是一个严谨的设计。但听下来会发现这节课的定位不准确、不清晰。课前我阅读这份教学设计,发现其中大量的篇幅用在“习作修改”这个环节,以为这是一节作文讲评课,后来听着听着,才发现这不是讲评课,而是一节关于细节描写的写作指导课。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老师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自己也没有把握好课的定位。老师为这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两点,第一是“了解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是“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细节描写很重要,这是肯定的,因为它重要所以我们才上这个课;要学会恰当运用细节描写,这也是肯定的,细节描写必须恰当。但是,这需要进一步展开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学生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课堂上对此没有具体的指导。为了让学生学会怎么样运用细节描写,钟老师在这节课里面用了很多实例,而且非常可贵的是用了很多学生作文的实例,但遗憾的是没有归纳提炼出操作性强的、可供学生运用的写作知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节课只是刚开了头就结束了。

      这节课有待提升的地方很多。这里着重讲一点: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例文中有许多可以用来作为开发写作知识的资源,可惜的是年轻的钟老师没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比如说“习作修改(四)”的学生习作《乘着风回家》,这一实例就可以用来开发细节描写的写作知识。这篇习作很简单,写爸爸用借来的破自行车载我们姐弟俩回家的情景,通过“我”前后的心情变化,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较好地传达出了一种享受亲情的愉悦。为了真正落实到我们学生的写作借鉴上去,老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弄明白这篇习作是怎么样去抓住细节的,是怎么样进行细节描写的,不能仅仅是让学生说一说哪个细节让我很感动,不能翻来覆去仅仅是说出文中哪里是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知道这几个写作术语上。能不能更深入一点?我觉得这篇文章在细节描写方面有几点是很值得借鉴的,是可以迁移到后面“小试牛刀”环节要求学生看图描写画面的写作实践中去的。

      第一,题目《乘着风回家》,这里面就有细节

      “乘着风”,题目很巧妙地用这个细节点出了环境,文中也有几处抓住这一个点进行了细节描写,渲染了环境,衬托出心情。这种在题目中镶入细节,而且在行文中照应、展开细节的写法就很典型,是进行细节描写的一种常见手法,也是构思记叙文的一种常见切入点,也是使记叙文富有情味的一种常见手段。我们可以仿照余映潮老师的做法,用精辟的语言把这一手法命名为“标题中镶入细节,行文中照应、展开细节”。钟老师在“名作鉴赏”引入了朱自清的名文《背影》,《背影》其实也是运用这一手法的典型范例。

      在“小试牛刀”中让学生描写画面,就可以借鉴这一手法。老师提供的是一位环卫工人在街边小憩时和自己幼小的女儿亲昵相对的一幅图画。学生写这个街头小景,可以抓住什么来写?该如何切入?从提供的图片看,街头的情景是一个凝固的画面。但是,环卫工人所处的街头实际上是熙熙攘攘的。我由此想到一个对比,就是极为朴素的环卫工人父女俩身处于这么熙熙攘攘的街头,他们的朴素、安宁与背景的繁华、喧闹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写作的切入点?可否从声音入手?比如,可否以《喧嚣中的静谧》为题,以街头的喧嚣为背景来突显父女俩亲昵相对中的静谧?这样切入去写,学生自然会打开思路,自然会抓住细节,自然会通过细节写出情味来。

      第二,细节描写要突出感受

      许多细节实际上是浸染着人的感受。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自然会有不同的面貌。而且,你看到这些事物会有怎样的感受,往往是与你看这些事物时的心情有关的。例文中有一个细节——“高大的路灯正挥洒着橘黄色灯光”,这透露出作者的心情很舒畅,所以灯光才是挥洒的。如果你心情不好的话,这橘黄色的灯光就可能是暗淡的,或者是懒洋洋的。这些很细微的感受,投射在一些具体的事物上面,这就是细节,这样才能写出有表现力的细节来。这一手法不妨命名为“投射人物感受,写出事物情味”。

      这一手法也可以迁移到后面的写作实践中去。比如说,可以由例文中的风联想到画面中的阳光,由阳光这一细节切入,展开想象来写。阳光洒在父女俩的身上,也洒在路人的身上。不同人物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也许是在盛夏,也许是在其他的季节,你可以设想,这特定季节的阳光洒在身上时,父女俩是什么感受?路人又是什么感受?然后,我们写作者观察到这个情景又是什么感受?带着感受去体会,就能够细写出自然的阳光,更能进一步写出父女俩脸上和心中的阳光。

      第三,既然是细节描写,肯定要在用词上下工夫

      我们能不能要求学生至少准确地运用上几个动词,然后恰当地运用副词等来修饰动词?例文中也有这类例子,如“弟弟早已盘着脚坐在爸爸的前面”“紧紧地抓着”“风儿不停地轻轻地吹拂着”等。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可以从语言角度提出细节描写的具体要求:“准确选用动词,恰当进行修饰。”钟老师在让学生抓住细节描写画面时,能不能就明确要求学生用好几个动词,并在动词前面恰当地要用上副词?这样的要求操作性强,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写起细节来自然就不会抓耳挠腮了。

      上面提出的这几点都是很简单又很实用的细节描写知识,老师们只要有意识去做,是可以开发出许多类似的写作知识的。

      最后,谈谈活动中一位与会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老师要不要写下水作文?我有一个观点,我们的老师,尤其是初中老师,进行作文备课时,可以不写教案,但是必须写下水作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什么,首先自己写一遍,这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把你写作的经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东西——这些其实就是从写作体验出发开发出来的写作知识,在课堂上和学生做交流,用来指导他们,这样的写作课会更有效一些。教师写下水作文,从自身的写作体验中开发写作知识,这是作文教学开发写作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这里不妨问一下年轻的钟老师:你让学生描写的这幅图,你自己有没有写过?如果写了你就会有感觉,就会清楚下笔的时候困难在哪里,就会清楚怎么样才能把它写好。如果你有了写作的体会,并善于从中提炼出有用的程序性写作知识,你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就会更加有的放矢,你就不会只是不断地重复要注意环境,要注意动作,要注意语言等等这些从小学讲到中学的套话。

      写作实际上没有很高妙的、很成熟的理论可以遵守,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在写作上一点点地进步。写作是一个实践课程,写作教学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就是开发出有用的写作知识,推动着学生往前走,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次写作课都这样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一点点解决问题,这样的写作课才是有用的,这样的写作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标签:;  ;  

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的发展实例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