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18年大选对中马合作关系的影响探析——以中国在马投资为考察视角论文_王霞

马来西亚18年大选对中马合作关系的影响探析——以中国在马投资为考察视角论文_王霞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2018年马来西亚在第14届全国大选后,长期执政的巫统倒台,结束了六十余年的政治统治。继而希望联盟执政,实现了马来西亚建国以来的首次政党轮替,同时也标志着其政治面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对此,中马关系将会是何种走向,中国在马投资又将面临怎样的风险与挑战,值得关注。本文从大选前后以及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中国在马投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入手,综合考量马哈蒂尔执政后对华合作项目的态度以及中马双方共同利益等因素,有理由相信,中马关系不会发生脱轨式逆转,并对中马合作项目保持乐观预期。

关键词:第14届大选;希盟政府;中国在马投资;中马关系

一、18年大选前中国在马投资概况

根据新加坡智库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截止到2012年,中国在马投资的情况,无论是金额还是领域方面,规模都比较小。其投资情况主要包括两个领域,分别是华为和中兴在电信领域的投资,以及中国的吉利集团对马来西亚在汽车制造业领域方面的投资。

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大幅增加。根据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的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到2015年,短短三年的时间,中国在马投资的增长超过了十倍。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在马投资金额巨大,领域甚广,对中马双方利益都是尤为重要的。然而在大选结束,马哈蒂尔重回权力巅峰之后,决定要重审包括东铁在内的一些大型项目,并由此引发了各界媒体对中马合作项目以及中马关系的关注与猜测。那么,大选后中国在马投资项目的受阻是否会中断中马之间的合作呢?中国在马投资项目的安全性是否会受到威胁,而中马关系又是否会出现颠覆性逆转?

二、18年马来西亚大选及其对中国在马投资的影响

(一)大选中对于“中国元素”的争议

大选后期,纳吉布所领导的国阵在选举中败势渐显,为挽回华人选民的支持,纳吉布打出了“中国投资牌”。阐述其执政过程中在吸引中资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其吸引中资后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坛老将马哈蒂尔借题发挥,制造出“中国投资本质上无益于本地经济,中资在马的不断深入将会对马经济主权造成威胁”等一系列话题。最后的事实证明,“中国投资牌”并未得出纳吉布期望的结果,国阵败选已成定局。中资议题“政治化”是 “中国元素”的第二个话题点。以马哈蒂尔为首的希盟认为纳吉尔与中国走的太近,并以此作为攻击国阵的话头。他们宣称,马来西亚与中国的亲近甚至会遭到中国的“殖民”。外界媒体也对此议论纷纷,从而引发马来西亚对中国投资的担忧。

(二)大选后马哈蒂尔政府对中国在马投资的态度

马哈蒂尔就职后,本着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进行外交,首先便是要保证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不受侵犯。其出发点是向好的,但刚刚上任的马哈蒂尔也不得不面对国内原有政治力量的掣肘,因此,政坛老将马哈蒂尔将突破口转向外交方面,尤其是在民众尤为关心的领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巩固自身执政地位,还切实的维护了马来西亚的本国利益。在此背景下,马哈蒂尔政府将打击腐败,减轻国家债务的等问题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点。这就不免对旧政府签订的各项合作项目进行重新审核。其中就包括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此种情形下,外界一时间众说纷纭,各种猜测与言论席卷而来,无非是在质疑大选后中马关系是否会发生逆转?马哈蒂尔政府对中国在马投资的态度又将如何呢?

2018年6月5日,马来西亚政府发表声明,明确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将重新审核所有关于中国的基础建设项目,并对一些有“特殊问题”的项目进行重新谈判,最终按其轻重进行商议,修改或取消。希盟于18年5月10日宣布选举胜出后,马哈蒂尔在随后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5月24日,马哈蒂尔会见驻马大使时,再次表达了愿加强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的意愿。由此可见,大选后中马之间的沟通仍是畅通的,虽然在一些投资项目的重新审核上出现了某些分歧,但中马双方均以友好的方式协商解决,东海岸铁路项目的重启就是中马合作将持续进行的的最好证明。

三、中马合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大选后中马合作面临的挑战

1、纳吉布腐败案产生的负面外溢效应

希盟执政,马哈蒂尔就职后,积极协调整马来西亚政府的内部关系,重塑政府组织结构,并对纳吉布腐败案进行了重新审查。但是,这次对于纳吉布的反腐败调查,不仅仅在司法领域。此次事件不仅仅在马来西亚国内产生影响,如果任由发展,腐败问题不断扩大,进而全盘否定纳吉布政府的执政成果,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在其任期内商定的中马合作项目,甚至影响到有关重大基建项目。

2、希盟内部的权力博弈对中马合作的决策机制带来的挑战

马哈蒂尔当选后,在职位划分时,对关键职位进行了平均分配,但是,这只不过是为了兑现竞选时承诺的缓兵之计,在后续的较量中能不能巩固地位,或者扩大政治势力,还要看各方势力的手段和计划。马哈蒂尔成立的国家元老精英理事会,就是为了土著团结党争取先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人们公正党与民主行动党在议席上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各方势力会更愿意推卸战略决策责任,遵循“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原则,避免在权利博弈中成为对手攻击的把柄。

3、行政系统的庇护关系重构对中马合作相关政策落实带来的挑战

巫统在马来西亚潜心经营半个多世纪,早已拥有了盘根错节的庇护关系。所以,希望联盟经取得胜利之后,有步骤的对马来西亚的政治体系进行重新调整,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建立互相庇护的关系。五月十六日,马哈蒂尔政府借口缩减财政支出,解雇了一万七千名原政府公务人员,这也明确发出了政治信号。在马来西亚政党交替时,马来西亚各级公务人员都存在不确定性,很难保证行政体制机制的平稳有效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是在前政府对华相关合作政策的落实方面,很有可能成为各级公务员推诿的对象,除非得到新政府的明确指示。

4、中马合作过程中舆论方面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马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序推进,亲西方势力的各种虚言妄语,如“中国威胁论”“新殖民经济论”等都在马来西亚颇有舆论市场,甚至在华人群体中也不乏误信者。马华公会在 2018年大选中打出“中国牌”,试图以“一带一路”为卖点,结果未能得到民众理解与支持。[7] 纳吉布执政时期,在打压反对派政治舆论的同时,也对亲西方势力的相关虚假宣传与不实言论采取了严格监管。希望联盟执政后,明确表示将废止前政府的舆论管控举措。这在保证民众合理诉求表达的同时,也将为亲西方势力散布虚言妄语敞开门户,从而进一步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环境。

(二)大选后中马合作新机遇

1、“一带一路”倡议下各领域合作新机遇。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马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合作领域也涉及方方面面。尽管马来西亚大选短期内对中国在马投资项目带来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但大选结束马哈蒂尔执政后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明确支持的态度,长远来看是对中马合作带了合作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马双方在港口、铁路、电子、农业等方面的合作也将日益加强。

2、深化人文交流的机遇

早在明朝时期,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就曾经五次到达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人文交流,是中马人文交流的重要历史根基。如今,中马双方在文化教育、旅游等诸多领域加强交流。重点在人文交流领域不断强化,比如政党治国理政交流、青年领袖交流、高校合作交流、智库交流等,人文交流以润物细无声方式正在成为中国马来西亚,民心相连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3、提升地区与国际合作的机遇

如今,南海问题正在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中国与马来西亚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问题上拥有共同的利益基础,为了避免其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干扰对南海局势的破坏,在中马双方的推动下制定了“南海行为准则”,这是中马两国共同责任和义务。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势头抬头,中国和马来西亚同为新兴经济体,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和正当发展权益上应当一致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国际关系。

总而言之,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关系正向稳定良好的方向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我们也应在看到机遇的同时,积极应对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当然,所面临的挑战不单单是中马双方的问题,更多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原因。中马双方建交四十多年,历史证明,中马双方不是敌人、对手。是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和朋友。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在马来西亚大选后,将会开启中马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篇章,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双方的合作成果会更加具有影响力,将会惠及更多的地区乃至全球。

四、结语

希盟政府执掌政权至今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可以看到,整治贪腐,政府机构改革仍是其放在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外交方面,马哈蒂尔依旧保持其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和实用主义色彩,本着一切以马来西亚的利益为先的原则进行对外合作。因此大选结束后马哈蒂尔访华并对中马合作项目进行重新谈判,这一做法并不难理解,可以看作是其维护本国利益的前提下,外交方面的“微调”,总结马哈蒂尔历届在任期间对华态度,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马关系不会出现脱轨式逆转,中马合作项目的重新谈判,不会终止中马之间的合作往来。

从短期来看,大选中对中国元素的争议对中国在马投资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长远来看的话,马来西亚政府的更替,内部权力的重新构建,打破了原有的板结化的利益分配格局,促进体制机制的更新与完善,并进一步促进了对外开放,因此,未来中马关系的发展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不仅对中国在马投资带来了启示,也对世界其他各国间的合作交往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因素,这就是在未来的中马合作中,在高度开放与充斥着不确定性的经济体制背景下的投资中,我国更应抓住机遇,重视市场规律的发展,充分考虑投资国的本国就业问题以及技术转移等情况,淡化投资中的战略色彩,为合作双方营造一个舒适的合作环境,以双方共同利益为基础,这样的合作才能更加的持久稳定。同时,中国的海外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投资国的政治经济动态,做好投资国政治经济动荡的应急预案,以防范和化解海外投资的重大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对未来中马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在马投资项目的前景有理由保持乐观的预期。

参考文献:

[1]刘勇:《大选后马来西亚政治新变化》,《国际研究参考》2019年第一期.

[2]葛红亮:《牢“马”识途,中马关系不会逆转》,《环球时报》2018-06-14,第015版.

[3]《马哈蒂尔访华释放出清晰正面信号》,《环球时报》,2018-08-17,第014版.

[4]张淼:《马来西亚大选后的经济形势及对我国在马投资的影响》,《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8年第六期.

[5]余海秋:《马来西亚政党政治的新格局与中马合作前景》,《当代世界》,2018-06.

[6]骆永昆:《马来西亚政治变局探析》,《和平与发展》,2018年第5期.

[7]《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中国在马来西亚投资动了哪块“奶酪”》,贸易风险预警网,2018-06-19.

[8]葛红亮:《中马关系,“提质升级”挑战多》,《环球时报》,2018-05-09,第015版.

论文作者:王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马来西亚18年大选对中马合作关系的影响探析——以中国在马投资为考察视角论文_王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