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厂建设运行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黄豪亮,邓莉莉

净水厂建设运行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黄豪亮,邓莉莉

德州公用水务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净水厂中的设备方案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始终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周围的环境,对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同时,净水厂也以提高水质质量为目标,运用新工艺来优化处理流程,确保供水的安全性。在采用了预处理的工艺以后,可以降低水厂的运行成本,对于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净水厂;建设运行;对策分析

引言

目前,净水厂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多为臭氧活性炭工艺,出水水质良好,为达到日益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膜处理工艺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许多水厂都相继采用膜工艺取代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以确定最佳的工艺组合类型和运行方式。

1净水厂建设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1.1虹吸滤池反冲洗问题

在我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建的中小型水厂中,虹吸滤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新建进水厂中虹吸滤池已经很少见。使用虹吸滤池的中小型老水厂,在向城市周边地区、乡镇等人口密集区供水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虹吸滤池主要利用虹吸管替代进水、反冲洗排水阀门,并以真空系统控制滤池工作状态的重力过滤的滤池。由于虹吸滤池反冲洗过程往往存在反冲周期短、反冲历时长、反冲耗水量大、滤砂冲洗不彻底,及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滤砂成泥球(泥膜)、板结等问题,使过滤效能严重降低,并使滤后水浊度难以达到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浊度<1NTU)的要求,致使过滤工艺单元成为影响净水厂供水水质安全的薄弱环节。

1.2水厂水质检测水平较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造成的污染物种类和危害程度都在不断提升和变化,与之相对的水质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优化,然而,承建时期较早的水厂所拥有的水质检测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并不能满足当前水质污染物的处理要求,因此,水厂提供社会生产生活的水质并不达标。

1.3管理模式不完善

水厂在目前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属于盈利机构,也肩负着水质提升和控制的责任,然而很多水厂的管理层更多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水厂肩负的公共责任,导致水厂的运行管理模式并不完善,重视供水、调度、盈利,而忽视了水质处理、水质检测、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导致水厂向社会提供的供水安全性有限。

2净水厂建设运行中常见问题对策

2.1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是水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环节,经过水厂进行水质处理后达标的水方能提供给社会各界进行使用,因此,水厂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供水系统,保证供水水质,合理进行二测增压,避免造成水质污染。水质检测系统是提高水厂供水水质的重要环节,通过设置水质检测设备可以有效监控水体的各项参数,例如:用于消毒的氯离子含量、水体中微生物量等,通过参数可以实现对化学试剂量的控制,有效避免化学试剂的过量使用,提高水厂水质。通过建设水质检测系统的建设,还可以实现对水厂水质处理程度的在线、可视化监控,及时发现供水系统管线中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保证水厂供水的安全性。二次增压是水厂供水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若供水系统的压力不足,则会造成用户的用水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会因为供水系统中长期得不到正常供水而导致管道污染物含量提升,影响供水水质和安全性。

2.2排泥水的处理工艺

从相关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水厂运行过程中都会将排泥水直接看作是废水来排放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就增加了净水厂排泥水的处理需求,所以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净水厂也需要将其纳入到水厂的设计范围内。在传统化的工艺处理中,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排泥水在经过了浓缩池的处理以后,排放上清液,或者是直接就对其进行脱水处理,这种方式实际上是非常不可取的。而在对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以后,则可以构建一套比较完整且系统化的处理回收工艺。如调整排泥的时段,将滤池反冲洗的时间间隔控制在一个小时以上,这样就能降低瞬时的排水量,减少和调节水池的容积。第二点,则是优化构筑物的布置情况,为了防止排泥水在池内堆积,可以设置一道墙,然后将排水调节容积分为145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从上述工艺流程中也可以发现,按照水质的实际情况,水厂的运行经验等,尽量去选择使用那些污染比较小的净水药剂。最后,在搅拌设备的优化中,可以将排水调节池设置成为垂直推进式的搅拌器,这样能够极大的减少设备在维护和管理上的工作量,进而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

2.3做好水源地水体质量控制

水厂的供水需要从水源地进行收集,而水源地水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厂供水的质量和安全性,而目前大多数省市地区的水源地都存在污染现象,其中大部分污染来自于工业污染,一部分来自于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若水源地的污染情况得不到控制,水厂的供水质量、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因此,水厂可以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寻求帮助,对水源地附近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和控制,高污染的要严格控制,责令整改,低污染的也要进行环保方面的评估,提高环保设备的工作效率,双管齐下降低水源地的被污染程度。

2.4合理进行水资源定价

水资源定价是水厂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控制方式,因此,水厂在制定水价时不仅要考虑供水成本、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公众的利益,做好相应的核算工作,平衡水厂和公众双方的利益。水厂在制定水资源定价时应当充分考虑公众在不同季节、时段用水的规律,在用水高峰期稍微提高水资源定价,在用水低谷期稍微降低水资源定价,利用水资源定价尽量平衡用户的用水时间,尽量避免供水系统的过载和空载,降低水厂的供水成本,降低水厂的供水能耗,提高水厂的经济效益,逐步在兼顾公众利益的同时提高水厂的供水效率、经济效益。

2.5虹吸滤池反冲洗问题对策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随着虹吸滤池过滤时间的延续,当过滤水头达到定值或滤后水浊度超过规定值时,滤池便进入反冲洗阶段。通过破坏进水虹吸、形成排水虹吸,使滤池内水位下降至反冲洗排水槽,此时利用清水渠水位与排水槽顶的水位差,使其他格滤池的出水从底部配水室进入待冲滤格内实现自下而上的反冲过程。但是,当其他格滤池产水量不足时,反冲过程中清水渠的水位将逐渐下降,这将导致反冲水头逐渐降低,使反冲洗强度降低。

结束语

想要保证公共服务系统向公众供水的质量和安全性,水厂是十分重要的前沿阵地,做好水厂水源地的水体质量和安全性控制,提高水厂水质安全检测系统的运行水平,提高中水回用效率,合理建设水资源定价,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应急手段,提升对污水资源处理的水平,都是通过提高水厂运行管理来保证公众饮水安全的重要方式和策略。因此,水厂管理层必须重视对水厂运行的管理,建立更加健全的水厂运行制度,保证水厂供水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居民生活用水和社会生产用水提供更加优质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高小涛,赵富旺,朱君瑶,等.重庆某净水厂工程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5(16):44-48.

[2]李静,刘克.加强水厂运行管理降低能耗的分析[J].居舍,2018(2):166~167.

[3]汪超.浅谈影响水厂运行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2):111.

[4]王继富.影响水厂运行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建议[J].中国高新区,2017(12):170.

论文作者:黄豪亮,邓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净水厂建设运行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黄豪亮,邓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