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水彩画图式中的虚室生白——浅析中国水彩画图式中的特殊语汇“留白”论文_刘诗羽

论中国水彩画图式中的虚室生白——浅析中国水彩画图式中的特殊语汇“留白”论文_刘诗羽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摘要:水彩画起源于欧洲,作为一个舶来品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的文化土壤下,在绘画意念和表达方法上与中国画产生共鸣,也出现了新的变异与发展,涌现很多具有浓重的东方哲学思想的水彩作品,他们并非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是对艺术主体外部现实的自我理解与重构,在形体和画面塑造的表现中,调动一切构成画面的因素,运用各种画面处理方式,对主体进行塑造。这种强调式的手法,除了叠加使用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一种递减的特殊语汇“留白”。一纸之上,着色处为黑,无色处为白,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籍,黑白之间、相辅相成。

关键词:水彩画;留白;图式

中国水彩画历经百余年发展,一个舶来画种深受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东方智慧和文化的影响。近年来,全国性美术展览不断涌现出具有很浓重的东方哲学思想的水彩作品,它们蕴含了东方视觉的诗意化表达。虚室生白、计白当黑成为了当今中国水彩画图式中的一种特殊“语汇”,使得“无中生有”达到一个智性的高度。“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种绘画语言就类似于中国画中的遐想生境。

《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生出智慧。所谓“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古道崇简,于象于形,于情于景”,精粹之处莫过于画面的留白之美,邓石如提出:“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①

书法讲究“知白守黑”,篆刻讲究“分朱布白”,对水彩画而言“留白”是一种布局与智慧。画如果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死气沉沉。“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在当今中国水彩画作品中“白”的价值在于以白纸为基底不经意的自然流露,为体现水彩画的轻快、婉约、水韵、彩趣,就像轻音乐的和声作用一样,它本身有一种光感,对整个画面也起到了增加对比度、提高明度的作用,使整个作品赋予了完整的艺术形象,同时又留下了思维驰骋的余地,观者不知不觉地进行着对象的再创造。这种积极的再创造超越了被动的接受。当主体集中精力凝神关照时,就会产生忘我的联想,那么除却表象的视觉感知之外,得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像外之像、美外之美。这就要求画者在处理画面时超越前人,摆脱对自然主义的摹拟,从而消除心中的既成概念和形式,内心达到至上的静虚,使外界的种种触发内心,和合成一种宏观意识,由此产生意象,从“无”到“有”,进入“随心所欲”、“无为而无不为”的佳境。

一、“留白”图式语汇的来源

“留白”作为一种特殊的水彩绘画语汇,早在宋代的中国绘画中就已经形成,形成原因受其当时政治文化影响:1.宋徽宗改革了当时的美术考试制度,从最初画的像为的标准,衍变成追求诗词意境;2.北宋到南宋期间,文化中心南移,从空气干燥、视觉清朗的华北迁移到温润潮湿、烟雨朦胧的江南,观赏感受发生了转变。3.唐盛世到宋元期间:政治变革导致思想变革,主流思想以老庄哲学追求人和自然合一为主,绘画内容从对神和帝王的笼罩中解脱出来,千秋永存的自然山水取代了转瞬即逝的人世繁华。宋元时期开始,文人通过绘画来表达自我的哲学追求,从客观事物的描绘转变为纯精神的享受,基于这样的思想背景,画面中的图式就出现了大面积的空白,而这种“白”,不单指的是色白,而是一种强烈的老庄哲学观念。用大面积的留白形成虚空却蕴含深意的图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留白”在图式中的作用

“白”无色之色,无形之形,其意义在于像空气和水与生命之的浸润,“白”落于青花瓷具是温婉的玉之透彻;“白”落于山水画幅是行云的大气如楚;“白”落于书法册论是氤氲的惊若游龙;“白”落于建筑空间是方寸的天地妙境,“白”落于文学篇章是张弛的言意无穷。“白”是意境中的精湛之气,是一种深谙中国极致的美学思维。

“留白”作为构图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显而易见,但画面中的留白并非随意为之,对“留白”的位置、形状、色彩都需根据画面表达斟酌处理,让经过“经营”的留白在画面中担当相应的积极作用,从而控制画面节奏,形成不同的视觉中心点,这种中心点也需要画面中的“黑”来映衬、配合、转化,这种转化就是中国画中所表达的“密不透风”、“计白当黑”。一纸之上,着色处为黑,无色处为白,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籍,黑白之间、相辅相成。

三、“留白”在画面中的处理方式

对现代水彩画的探索,已经从对物象感性经验的临摹状态中慢慢剥离,发展成为了对艺术主体外部现实的自我理解与重构,因而现代绘画图式并不在于看到的图像是什么,而是注重怎样去看,用什么样心智去看,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艺术家心智对外部图像世界的重构与理解,使用不同语汇整合画面,运用具有丰富内涵的“留白”,在中国画中无笔墨处的白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一种特有的语言。“白即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②

当今优秀的水彩画作品,已经跨越了客观再现的阶段,以诗性的心智、表现性的色彩进行物象再造,以大面积的留白而形成虚空却蕴含深意的图式。“留白”之处已从初始低层次物理性质升华为充满灵性的艺术空间,从物理的、本体的“白”向艺术审美的“白”转化,在对形体和画面的塑造中,调动一切构成画面的因素,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主体塑造。画其山水风景,画山体本身高度不显其高,然云雾留白,绕其山腰,方显其高。显然,将“白”作为一种映衬主体形象的绘画语言是有非凡价值的。

四、“布白”的位置“经营”

艺术家在画面创作过程中应做到顾全大局、心中有数,把握整体的形式美原则,控制好留白与画面的比例、设计好“白”的位置。明确合理的视觉中心。留白的位置经营可以打破常规,解放构图形式。画面可以是对称的平衡,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平衡,对称的画面一般主体物在中心位置,周围都以留白处理,这样的图式稳妥、安全、常见也无错,不对称的平衡,也就是构图学中多指的均衡,用不对称的“留白”构图,会打破观者既有概念,形成心理冲击,产生意料之外的出彩,解放了传统的构图形式。

“留白”一词来源于中国水墨画,在“布白”的“经营”上有情理之中的留白,也就是物象高光,还有意料之外的留白,在色块之间寻求某种不确定性、非逻辑性,画面中出人意料的色彩突变、置换。在造型塑造时,有色之处是具象的实的部分,而“留白”则是虚的部分,两者图形与色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彰显。留白不是单纯意义的留出白色,更多的意味留出空白,画面“布白”时:1.在主体物周围可以使用大量留白,可以创造一个强大的视觉冲击点,并且带来画面上可“呼吸”的空间;2.去掉多余的不必要元素,使画面中所表现的物象更有空间张力;3.处理画面背景时,可以放大、放空这个图像来增加留白,使画面更为大气。形成虚空却蕴含深意的图式。

“虚室生白、计白当黑”作为中国水彩画图式中的特有语汇,也是更为深层的东方绘画审美范畴的诗意表达。

注:①《艺舟双楫》【清】包世臣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01版

②《南宗决秘》【清】华琳 著

论文作者:刘诗羽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论中国水彩画图式中的虚室生白——浅析中国水彩画图式中的特殊语汇“留白”论文_刘诗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