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研究论文_唐德镜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研究论文_唐德镜

重庆倍特测绘服务有限公司 重庆 400042

【摘要】土地的开发整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的关键措施,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促进作用。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特点与规划设计标准的要求工作,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让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管理,重点提升机械化操作水平。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规范化;研究

1、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应立足于长远的角度,除了保障基础性的经济效益外,还应该保持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这也是土地整理规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保障。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土地整理规划工作也应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为区域发展与增收做出相应的贡献。另一方面,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应该注重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结合,实现三者之间的相互统一,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1.2 系统化原则

土地整理规划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整体性原则的重要性,发挥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重点提升工作效益。土地整理工作也应该选择经济科学、自然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切实解决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着的系统性问题。因为土地整理与规划不仅影响到社会稳定,还影响到生态环境的改善,所以,既要满足土地生产力的需求,还需要保障土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当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不规范情况

根据国情来看,土地整理一般可以理解为农地整理,旨在提升耕地质量,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土地整理规划与其它规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除了在技术方面有明确要求以外,还和土地之间的权属有关,所以在进行相关项目管理时,需要在了解土地政策的基础上来展开。然而目前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当中还存在着不规范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缺乏定量描述与标准

在整理规划的过程中,对于农村农业生产问题缺乏定量描述与清晰认识,具体来看,即便是已经开始修建的工程项目,对于其使用功能、使用周期等條件并没有明确规划与清晰认识,在实际的设计环节也无法对工程提出明确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区域、项目等工作的判定标准不明确,导致项目区的工作范围出现了显著偏差,工作量与项目审批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矛盾,部分地区为了保障项目的通过率,会刻意地调整项目区的范围,无法满足实际的效果。

2.2 技术规范问题

从整理项目来看,投资按照土地面积来对指标进行控制,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在审批难度上相对较小,反之,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土地整理的投资数额较高,且审批难度加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某些山地丘陵地区来说,土地整理的控制标准无法满足生产条件改善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预算结果也会有明显差异。以规划设计的文本土质来看,在缺乏统一规程的前提下,进行计算时的结果会产生误差,投资工作必然陷入僵局[1]。

2.3 意识问题

土地整理对于生态工程的意义重大,但某些地区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目标来看,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影响到环境评价,如果单纯只考虑到土地平整后带来的收益,必然会导致各类问题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方案

3.1 规划程序与标准的协调

(1)进行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工作,即确定项目的方案开展、措施、指标、效益等,然后对这些因素展开综合分析后,明确地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判断;

(2)初步设计阶段的审批工作。这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工程措施、结构安全性等参数进行确定,然后对工程量与投资情况展开规划。如果相关标准符合国家要求,则可以通过审批;

(3)施工图设计。这一阶段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技术审核,使之满足项目要求。

在这几个方面的规范化要求之下,如果仍然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部分,需要及时修改,然后再考虑进行设计和审批工作,保证土地整理规划应当具备的水平。例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配合区域内政府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可以更好地让规划工作具备依据,结合相应的文件、报告、技术规范和标准来明确项目区的基本情况,最终实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目标。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项目规模与审查工作之间的联系还缺乏必要的规划,工程进行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未来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

3.2 技术规范的要求

从技术规范的角度来看,针对不同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类型,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技术规范。对于土地平整工程来说,使用数字高程模型法(DTM)是最有效的方式,不仅在计算土方量上优势显著,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计算结果。诸如此类的方案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规划设计方案选择方面应该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修正,必要时进行概算,达到简便和精准的目的。例如在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设计当中,土地平整分区是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区域内平整的工程量与地形变化幅度的变化,分为局部平整与完全平整两种类型。技术规范要求下,按照地形地势为参考进行平整,在平整田块内部保持土地的挖填方平衡。另外,还可以根据平整的精度来进行适当调整。按照不同区域的开发整理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平衡单元与挖方单元应结合实际的土地功能需求来展开规划和设计,在技术规范上符合实际要求。

3.3 规划设计意识的转变

我国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是通过政府部门推动而展开,所以,政府部门的决策成为了这项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而公众参与对于项目规划设计与运作的作用也显而易见。我们可以看出,规划设计意识的转变是打造规范化项目管理的重点,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仅要认真听取各个部门的意见,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工作,了解区域内的发展情况与居民群众的愿望,并最终选择合理的项目区域,在与相关单位交流沟通后,协调好土地利用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保障项目的合法性与科学性,还能显著降低冲突问题的产生,实现土地整理规划的最终目标。

4、整理规划设计内容与方案

4.1 土地平整工程

为了更好地保障更低的合理灌溉,消除对于农田的潜在危害,发挥机械作业的有效性,就需要对部分土地展开平整,以便于更好地提升经营水平,保障土地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排灌渠道对于地面高程的要求,可以适当地进行土方调配工作。

4.2 农田防护工程

农田防护工程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项目区的主要环境特征与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位农作物生长提供条件。在整理规划设计方面,可以在田间道路两侧增设防护林,并且保障生态覆盖率,在维持生态功能的同时更好地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语: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成为了行业研究的重点,本文也针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管控措施展开了研究,旨在为今后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包含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维度的问题,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结合项目需求,更好地打造系统化工程。

参考文献:

[1]齐海燕,贾秋容,马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5(9):273-274.

[2]李维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6(20):93-93.

论文作者:唐德镜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研究论文_唐德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