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研究-以贵阳幼高专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为例论文

基于人才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研究-以贵阳幼高专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为例论文

基于人才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研究
——以贵阳幼高专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何 凡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摘 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高校在很多学科教学中明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社会工作这一学科也不例外,这一点已成为制约其专业发展的瓶颈。文章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剖析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创新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蓬勃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决策。这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高校中的很多学科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社会工作这一学科也不例外,并对社工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校社会工作专业于2014年开始招生,首届共计招收了93名学生,目前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比较年轻,还有一些是从高校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社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在经历了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后,与省外发达城市已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职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体现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上。因此,利用一些必要的途径和方式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使本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快速成长成熟起来,是社会工作系每一位教职员工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当前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面临的问题

1.学生实践主观能动性欠缺,专业认可度不高

根据本校学生入学前报考专业来看,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大多是“被动”选择社会工作专业,自主选择的学生所占总人数比例很低。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较,西南地区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低,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对本专业认识不清,甚至不了解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因此,一些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的时候很少会选择这样的“冷门”专业。还有些学生被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较差,对专业很难产生兴趣,并且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景也是持怀疑态度。这样,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缺乏

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因此,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校社会工作专业是2014年新开设的专业,在该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青年教师非常热爱这个专业,教学工作中也表现得积极主动,但受专业背景与人生阅历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同时,本校的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参与各种相关学术研讨、到一线积累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机会不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

3.课程设置上实践性不强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应显现其理念与专业性,因此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实践性课程是否具有特色,是保证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前提。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适应社会及市场需要为原则,建立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培养模式。由于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受地域、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应开设的课程没有开设,或是在教学中没能严格按照大纲进行,直接导致一些实践性课程仍以理论教学的方式来完成,使得学生很难完整地对本门课程的实践方法进行掌握。

4.见、实习基地与专业实验室缺乏

社会工作专业如果脱离了实践性,就无法体现其“助人自助”的职业理念,因此,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很多实践课程需要依托专业实验室来提升学生的运用与实践能力。但是从当前来看,一方面,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尚未建立,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的载体与平台;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缺少认识与了解,专业见、实习基地缺乏。而且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见、实习的过程中,多是协助政府、社区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做一些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机会运用在学校习得的专业技能与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

5.专业督导缺失,实践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一些高校的实践型学科见实习模式比较单一,“一刀切”的做法往往使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且流于形式,并且在见、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蜻蜓点水”的情况,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一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没有专业的督导训练导师对他们进行督导,使得他们很难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二、对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的建议与意见

针对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所面对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

1.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本系专业教师实践教育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认识网络信息化的重要性,紧密围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寻找原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整合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之健康成长。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信息一体化的平台,采用微信、QQ群等渠道进行沟通,进而提高反应速度,使收集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来说,社会工作专业见、实习基地与专业实验室就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利器。因此,本校要积极争取资金,打造省内软硬件一流的专业社会工作实验室。有了专业实验室这一载体,教师可以在课堂借助这一利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分享,进行专业化教学活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校还要主动出击,多与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等机构建立联系,加大资源整合,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见、实习实训平台,提升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2.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实践性课程

本校要逐步建立与完善相应的督导制度,最好是能够通过引进与聘请专业督导人员定期对专业教师、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工作督导。在目前专业督导缺失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集体督导、朋辈督导的形式,以获得社会工作的支持性功能,充分发挥实践督导的作用。

就目前本校社会工作系发展的情况来看,年轻教师较多而拥有社会实践经验的较少。因此,本校要对社会工作专业开办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加以归纳总结,找出专业教师个人的优势与劣势,加大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实践受训力度,要求每位专业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在社会工作机构服务一定的时间。本校要加强社会工作系专业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在集思广益中碰撞出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火花,并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运用专业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还应加强专业教师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比较好的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鼓励专业教师结成团队争取项目,在项目操作的实战中去积累实践经验。

3.加强见、实习基地与专业实验室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图书是重要的精神食粮,机关图书馆(室)是各级机关重要的文化传播阵地。新时代对图书管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现代机关干部人对图书管理的多样需求也给机关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利用图书管理发展转型的契机,推动机关图书管理向开放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潮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让实践督导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实践督导作用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之一,就是让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之一,并通过进入社会就业成为职业人。因此,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社工人才,决定了教师如何来培养人才。所以,本校要多开展调研,掌握社工行业的信息与资料,并在设置课程时多听取专业机构对社工人才的需求意见,有针对性地开设实用型实践课程,突出以彰显专业理念、解决实际问题为特征的课程。本校还要增加实践学时,制定实践教学考核机制,通过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来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理清教育的思路,使学生真正从社会实践中获益。这样,就能不断优化和修正教育教学方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从上述的研究现状来看,当前现有的飞机数据库虽然在飞机总体设计中覆盖范围广,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在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其大多都是本地数据库,只能在开发者附近的小范围内得到应用,虽然此举对于涉密数据的保护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使得数据库开发成果的受益范围大大缩小,调取和使用数据的难度大大增加,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不利于初学者以及普通大众的使用和学习。

5.面向社会,建立稳定的专家工作室

在教育教学实际操作中,还可以面向社会,邀请行业专家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家工作室,以“传、帮、带”的形式给予本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学生直接的指导,使社工系师生能够在具体实践中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结语

总之,要全面有效地提升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除了上述提到的需要量身定制符合地区、学校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外,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保障教育教学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能得以顺利落实。一方面,本校要制定相配套的保障措施,如教学质量监控、专业实践督导等机制;另一方面,本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积极引导学生在专业实习中积累更多的本地化社会工作经验,提升他们的专业认可度,进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想有效地实行“翻转课堂”,学校应该完善信息技术软硬件设备,学校机房应该在课余时间随时向学生开放,以方便学生观看视频录像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史铁尔.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探索[J].社会工作,2007(04).

[2]王思斌.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周显德.浅谈社会工作的核心竞争力[J].社会工作,2009(08).

[4]夏学銮.社会工作的三维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0(01).

[5]万江红.从参与角色看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现状[J].社会工作,2009(09).

[6]王玉香.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05).

[7]陈宇鹏.基于校政企合作的地方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02).

[8]马亚静.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社会工作,2007(03).

[9]岳颂华.提高应用型本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10]曾凡丽,刘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经验与本土选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7).

中图分类号: C961;G65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3561(2019)18-0002-02

作者简介: 何凡(1978-),男,重庆人,副教授,从事社会工作及心理学教育研究。

标签:;  ;  ;  ;  ;  ;  

基于人才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研究-以贵阳幼高专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