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英语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_英语论文

高师英语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_英语论文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专业论文,知识结构论文,高师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03)05-0099-05

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着一个学生发展发生历史性转变。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者,即中小学教师。高师英语教育是培养英语教师的基础教育。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教师知识结构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长期的办学实践,师范英语教育在教学中主要还强调学生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强调教学内容的深度,词汇量的大小,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一、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构成

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知识可分为三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程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据此,高师英语专业知识结构是英语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高师英语专业采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该大纲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浯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开设的课程如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等课程。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学与文化等。

3.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师范专业比非师范专业所开专业课更少。师范专业增开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教育实习。

从现实看,我国师范教育课程比例为:普通与专业教育课程占90%-92%,教育理论占5%-6%,教育实践占3%-4%。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毕业时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相比稍弱。从理论上看,其师范性知识要强于非师范专业。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师范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课程不太重视,如课程比重,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校教师无论从技术或科学的创造性上来谈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这些人“唯一考虑的教材内容的难易,只是按照知识本身的标准,而不是按照学生吸收知识的难易来考虑的”。师范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用不着花专门的时间去学习。因此,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即忘。

二、大一学生的知识结构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科目为3+X,英语是重点科目之一,高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科都非常重视。高考录取还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分数决定学生的命运。今年高考英语试卷卷面分150分,其中听力30分,英语知识运用45分,阅读理解40分,短文改错10分,书面表达25分,除了书面表达是主观题,占16.6%。其余83.4%均为客观题,标准化试题。学生为了在高考中得到高分,平时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题海中。课堂上,教师以英语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为主,对所学的英语知识的了解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堆积了大量的相互独立的英语语言知识。如:英语语音知识:元音,辅音,字母组合发音。英语词汇知识:简单的构词法,如形容词后加-ly构成副词,动词后加-er构成动作实施者,英语语法知识:词类,句法。进入英语专业学习后,他们面对的是十几门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因此,对以前所学英语知识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形成结构,建立框架。这是学生建构良好知识结构的开端。

三、知识结构建构的理论

基于知识认知观,现代心理学界较普遍地将知识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人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有时也可称为“知识结构”。20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中的心理学家的巨人是皮亚杰(J.Piaget)和后继者,美国心理学家布S.Bruner。

皮亚杰认为,同化与顺应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两个彼此联系的主要过程。同化是指通过自身的逻辑结构或理解,对经验进行组织。在搜寻新知识时,新的经验常常会跟原有的行为发生矛盾,在这种新情境中,有机体总是试图重新建构先前的行为以保持它的技能。这种过程就是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量变过程,它引起的是图式(schema)的生长,主要指个性对环境的作用;顺应是质变过程,它引起的是图式的发展,主要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知识是由概念,命题,基本原理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的。这就是知识的结构。促使认知发展的学习应该以学习“学科知识的结构”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之中掌握知识。2)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即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以及同伴间的相互作用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该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与知识的评价。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

激进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冯·格拉塞斯费尔德认为:1)知识既不是通过感觉也不是通过交际被动获得的,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2)认知的功能是适应,它应有助于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组织,而不只是对某一客观存在的现实的发现。因此,一切知识都是个体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跟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知识结构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的表征,而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不同的情境中,知识结构是需要被重新建构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

(一)本体性知识的建构

本体性知识结构指特定的学科知识,师范英语专业的本体性知识则是英语专业知识。其课程设置主要是:语言学导论、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

语言学导论课程使学语言专业的学生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了解现代语言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英语词汇学是研究英语词汇的一门学科,侧重于分析研究现代英语词汇现象,揭示现代英语词汇规律,特别是现代英语词汇在语篇(text)中的使用规律。

所有课程均有其内在的体系,同时课程之间又具有横向联系。大纲教学原则指出,要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既要注意各门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以符合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要求。

英语专业技能课在学时分配上占总学时的67%,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4年教学的全过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进行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必定会接触大量的文化知识,而文化知识的获得对语言基本功训练又具有促进作用。

本体性知识结构的建构是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完善现有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注意:

1)知识的系统性:各门课程均有内在的系统性,其系统性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较清晰的脉络,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整理归类,与新学的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使知识的体系更加完整,如英语语音学、英语语法学等知识。

2)知识的整体性:英语知识的学习是按不同课程进行的,相对于各门课程来说,英语知识是一个整体,是主干。各门课是分支,所有课程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各科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各科是整体中的一部分。语言学,语法学,词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教学相对来说各自是一个整体,有自己的框架,结构,相互之间又是有联系的。学生要了解各科之间的联系,明确英语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在课文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性教学,它注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保持课文的连贯性,趣味性和逻辑性。整体性教学的特点是把课文分成“多层次”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新的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逐步地加深和巩固,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

3)知识的文化性:英语专业技能课以训练基本功为主,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等是训练单项技能的能力。训练所接触的材料涉及丰富的西方文化。这些文化知识的获得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文化知识的获取,把传授知识和利用课文进行技能训练两方面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条件性知识的建构

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学者未必是良师”。要成为一名良师,必须在以前所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师范性课程。教育学是为了让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了解并掌握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小学教育中的特殊规律而开设的。我国高等师范学生所学的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学校教育的任务,内容,过程,要求和途径以及学校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心理学是为了使师范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未来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初步运用心理学知识于教书育人的能力,逐步形成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观念,提高其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了普通心理学,其内容主要有心理的实质问题和心理的结构问题。概括地说,条件性知识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第二,关于教与学的知识。第三,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师范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时,由于他们现在和过去的知识不能同化或顺应这两门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无法与英语专业知识产生联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因此,学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研究表明,目前教师中,他们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都不够好。学科教学论是师范专业必修课,英语教学法是师范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对英语教学法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与教育学和心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外语教学法和教育学里的教学论有着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教学论研究一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如思想性,科学性,直观性,自觉性,巩固性,系统性等教学原则;启发式,归纳法,演绎法以及讲解练习,复习等具体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原则和方法对英语教学都有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对现行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心理学是英语教学法的重要理论源泉之一。外语教学心理学从学语言的心理特征出发,研究掌握外语的过程,如:外语思维的心理过程,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词汇教学的心理过程等,帮助英语教学法更科学地,更有成效地使学生掌握所学外语的知识和技能,更有成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条件性知识的建构主要应通过建构性学习进行,教学中应注意:

1)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感觉深奥,之前没学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所学的英语知识很难产生迁移,但他们经历过身心发展,有学习的经验。知识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一切知识都是个体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跟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学中,应与学生的经验产生互动,使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问题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经常遇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在学习中培养,问题解决即是学习的高级形式。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是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而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形成了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一般在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要求对其进行重新改组或组合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这样一个过程就是问题解决,它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和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学科知识与条件性知识的结合:这里的学科知识指的是英语学科知识。英语教学法就是科学地传授英语学科知识的学科,它有机地把学科知识与条件性知识结合起来。根据教育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英语语言规律,出现了许多英语教学法流派。这些教学法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如认知法的学习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之上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各种知识体系的本质和学习过程,特别注意对思维、感知、理解、记忆和学习等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它强调人们在思维、记忆、感知、认识、归类等方面的各种智力活动过程。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已经和语言学中各种智力活动的教学法相结合,二者把语言结构和人们认知过程的本质相互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英语教学法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建构一个适应英语素质教育知识结构。

(三)实践性知识的建构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程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的说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师范学生的实践性知识的基础是条件性知识。良好的条件性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建构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不是在课堂上,而必须走向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在实践中积累。为了在走出校门就能适应教学,那么在校时就要初步建构一个实践性知识的框架,该框架的建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微格教学,二是教育实习。微格教学译自英文microteaching,是为了培养师范学生,借助现代视听工具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又译作“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微格教学是196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先开发建立起来的,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1)训练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

2)提供示范。通常在训练前结合理论学习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便于师范学生对教学技能进行感知、理解和分析。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教案。每次训练只集中培训一两项技能,以便师范学生掌握。

4)角色扮演。在微型课堂中,师范学生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论员角色,并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

5)反馈和评价。教师角色扮演者自我分析,指导教师和学生角色一起讨论评价。

6)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反馈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及学生集体的建议修改教案,经准备后重教。

通过微格教学,使学生获得各单项技能的实践性知识。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培养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一般都在高年级阶段安排6-8周的教育实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到中小学直接参加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获得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体验。我国教育实习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实习,教学工作是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实习,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做好备课、辅导、作业检查与批改等项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是培养师范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这个班的教学实习,同学生接触、谈话、一起活动来了解班级情况,获得育人的体验。教育实习是实习生把在课堂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去学习,一一验证先前所习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或练习应用所示范过的教学技能。罗赛尔(Russel)称这种模式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茌这一基本假设的前提下,教育实践就变成为“验证教育理论”或“应用教育理论”的活动。而罗赛尔以及许多学者都质疑这一假设。因为理论与实践乃是一个单一活动的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而不是各自独立的领域。根据舍恩(Schon)的研究,专业知识不能与专业经验分离,实际情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往往都非常复杂,而理论知识则往往是单纯的、概括的、简化的。这两者之间无法直接一一对应,无法把先前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拿来一一应用。因此,教育实习要密切结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根据舍恩的研究,—个专业人员在专业工作中,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过去在专业教育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是在他的工作中以一种“在行动中反思”的方式解决问题,即在面临问题时能够及时形成假设,并决定新的行动,也就是说,一个专业人员在专业工作中似乎进行着许多小研究。因此,在实习中必须培养能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的决策与反思的能力,提倡行动研究。

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相互交流、学习,通过讨沦,集体备课,个别交流,互相听课等形式实现互学。在讨论会和备课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交流思想,取长补短,通过争论解除疑惑和疑难问题。在实习中,师范生面对的是真实的学生,真实的情景,真实的问题。通过探讨、研究、教师指导,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迅速提高教学水平,获得课程情景知识以及积累教学经验。

五、结束语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人,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关注的是每—个学生,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师范英语专业知识的建构关键在于教师的师生观、课程观、知识观的转变,尤其是知识观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教学心理学领域有关知识组织与表征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对知识的认识正在以下相互的四个方面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从孤立的观点向联系的观点转化;从静止的观点向动态的观点转化;从平面的看待知识向关注人的心智模式的立体知识观转化;从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向更侧重于人对知识的建构的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的知识观转化。因此,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在师范英语专业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整体素质提高。

标签:;  ;  ;  ;  ;  ;  ;  ;  ;  ;  ;  ;  ;  

高师英语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