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_李霞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_李霞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的有了质的变化,要求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史料,学会辨别史料真伪,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何为史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综合来说,史料就是那些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历史的各种资料。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新的历史学习意识,提升收集史料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一、引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对学生学习历史、培养历史观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理解历史、解决历史问题的纽带,高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有能力搜集、整理和辨析史料,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十分关键。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行业的热门词,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是最具学科特色的,培养史料实证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要求

新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学习目标之一,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其中最为特色的就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将素养培养落实到位,其价值便能够在实际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

(二)“史料实证”是学科素养的重要部分

历史学科的五大素养,是将历史学科各方面的思想汇集在其中,是具有科学道理的,“史料实证”主要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以及历史思想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辨识真伪,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思想,总结历史规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史料实证”不仅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思维方式。

(三)国内外重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日本,重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出学生形成独立的、具有批判性的历史知识研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各位历史学家的推崇下,“史料实证”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至今,将其纳入新课程改革的学习目标中。

(四)我国高中生“史料实证”意识淡薄

虽然“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开始被重视,但是由于我国高考制度以及学生对学科的认识,高中阶段历史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旧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高中生还未形成历史学科科学素养的意识,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历史知识无法自行分析总结,对搜查历史资料、分析问题、辨别真伪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高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任何工作的第一步,都是要从思想上进行重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也是如此。首先要求学校以及教师重视历史课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新课程历史教育改革要进行深入理解和学习,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其加入日常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对历史科目的不重视也要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搜索史料、运用史料以及辨别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树立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要改变学生别动学习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日常的学习中和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养成能够自行搜索史料、分析史料、辨识史料以及解决历史问题,将史料实证意识变成一种行为习惯,融入日常的历史学习中。

(二)传授学生具体的收集、整理、辨析以及运用史料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就将史料的分析结果告诉学生,而不是传授分析的方法,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包括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史料、整理史料、辨析史料的真伪以及应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搜索史料常用的方法是检索法和追溯法,由于历史书籍浩瀚如海,人工查找难度大,因此通过检索工具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追溯法就是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相关的信息,可以查找文章的参考文献,找到该信息的来源,利用互联网进行查阅。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史料已经不止局限于书籍、文字中,还有影视作品、纪录片、人物口述、字画、遗址遗物等等,这些都是史料,学生对史料的认识要全面,这样才能有更多获取史料的途径和方式。

整理史料就是要从搜集到的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可以使用时间顺序、历史时间类型等等整理,整理过程首先需要学生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简单阅读,了解其内容,之后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归纳。

辨析史料是对史料的真伪进行辨析,由于我们搜集到的史料可能是别人杜撰的,其是否在历史中真实存在有待考察,辨析的过程就是通过其他史料进行证实,辨析过程主要是解读史料,解读什么、如何解读、为什么解读,这些就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的,学生在辨识的过程中将会查阅更多的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量,还能提升自身的辨析能力。

史料实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历史中学到的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将其应用得当才能体现其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分小组讨论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借助历史经验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四、结语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学生需要及时更新思想意识,积极加入核心素养培养的队伍中,将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落实到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解读能力,全面实现史料实证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黎军.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9(27):51-52.

[2]梁永.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63-64.

[3]孔玲玲. 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何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4):74-75.

论文作者:李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_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