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施工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的技术创新研究论文_莫忠繁

电力线路施工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的技术创新研究论文_莫忠繁

(广西送变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530031)

摘要: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电力线路施工中的张力放线工作部分走板不平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了减少该问题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本文将针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最后发现如果将走板平衡器的结构根据不同环境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造,例如可以用圆柱体的最后一节代替原本的方柱体、放弃链状连接的方式改采用旋转连接等方法,就会使得之前较高的放线失败率大大缩减。这一措施提高了施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张力放线的施工特点,然后针对张力放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深入介绍了走板放线器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平衡器掉槽;张力放线;电力施工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无时无刻不在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即使是在细微的电力线路的施工中,各种工作也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这种高科技的运用看似可以大大的提高施工的速度缩短工程工期,但由于机械设备的不足导致在真正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部分出其不意的状况,机械设备不能进行时,调整就不得不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耗费时间进行相关处理。这就浪费了本不该产生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大大拉低了施工的效率。在今天这个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类似这种情况是在导致工期延长的各种原因之中占主要比例。

一、张力放线的原理和特点

张力放线是在电力线路施工中最主要的放线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在放置导线时保持着适当的张力,使得导线一直处于地面上方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呈悬空状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由于导线一直位于地面上方并且悬空,这就有效的减少了导线的磨损,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减少后期维护的精力和费用。

2.将施工范围分割成多个小段,以每个小段为施工单位进行一系列张力放线工作。

3.同时因为其悬空的特点会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地面环境中的树木等植物的损害,减少因地面不平坦导致的多余人工和费用。

由此可见张力放线有着节省人力、施工速度快、导线寿命长、装配质量好等优点,但是与此同时又存在着要求场地宽大、技术设备占地大、特殊恶劣环境不易操作等缺点。

张力放线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技术、组织和设备等方面的前期准备。首先在认真观察设计图纸,熟悉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技术的确定然后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分配具体工作,在重要的施工作业方面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和监督。最后准备机械设备,将设置好的施工作业方案里要求的工具器材安置好。然后对线路施工段进行路面修整,将路面上的妨碍物清理干净,最后将机械设备安放调整好。布置好牵张机器,设置力场,搭设越线架。在选择牵张力场上,要求施工段落处于六千到七千米之间。

二、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

走板器在放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可以保持导线张力,控制导线能够稳定的进行放线工作,不会让导线互相缠绕。这种情况下走板平衡器处于自然的下垂状态,在导线上面加一个垂直向下的重力使得导线不会轻易的翻转,而且能够轻松通过滑车轮槽,不易掉槽,但是如果施工路段中存在转角就会在经过转角时受到向内的向心力,就会对滑车造成一定的倾斜,轮槽不再水平。施工过程中放线走板出现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一、滑车受到不合理的力使得滑车倾斜轮槽也随之倾斜这就导致与放线走板器的连接不平滑;二、滑车轮槽的圆形柱与走板平衡器尾部的圆形柱存在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两个原因中第一个原因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但是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对走板平衡器尾部的方形柱进行改造,用圆形柱代替,这就避免了两个机械设备之间的连接矛盾,这将作为最主要的创新方向来研究。

三、放线走板平衡器的技术创新

(一)将方形柱变为圆形柱

通过对于施工过程中仔细观察和反复研究,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上,只有在导线通过走板平衡器的尾部时容易出现导线掉槽的情况,所以针对平衡器尾部的圆形柱进行创新研究。因为滑车轮槽为了保护导线采取的圆形柱与平衡器的方形柱形状不适合,所以采用圆形柱代替方形柱。与此同时,在针对走板平衡器研究的数据表明走板平衡器起一个保持导线平衡的作用,其不同的长度和重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所以使用合适的长度和重量之后仅需要调整其形状。经过多次的实验验证和失败,既要保证走板平衡器的合适的长度重量又要兼顾与滑车轮槽的平滑连接,所以在拆除平衡器尾部的方形柱之后为了恢复其原有的长度和重量,又增加了一节适当的圆形柱,这样既保证了物理因素不变还进行了创新使连接平滑,这样将导线掉槽率大大缩减。

(二)针对掉槽源头的创新

但是还是不够,所以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不仅能在掉槽的源头对其进行创新避免,还可以通过改进结构在发生问题后及时进行调整,解决问题,将失去平衡的平衡器恢复原样,使得掉落的导线回落。在这个研究方向上,通过对连接方式的创新,采用旋转的连接方式替代链状连接。针对这种创新想法,进行各种实践研究和实验,将想法落实在具体施工中在容易产生问题的拐角处,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记录,对最初想法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这一措施又一次的降低了导线掉槽率,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张力放线施工创新

在整个牵引过程中必须强调先快后慢的要求,首先需要观察施工沿线周围的具体情况,随后调整好张力的大小,进而保证牵引板能够平衡运作。相关工作者需要在牵引板与导线两者全部放空以后才能够开始提速。同时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牵引机与张力机两种的打开顺序。在牵引开始时,应该首先开启张力机,等到张力机完成刹车以后再打开牵引机。同时还应该根据张力机的具体使用状况,调整对应速度。速度不能突然提高,否则会对牵引绳与导线形成较大波动,进而对整个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四)导线盘绕创新

首先是导线盘绕方向存在问题。导线盘绕进行时,其方向需要与导线外层线的方向一致。此外在盘绕过程中,需要对导线进出口方向进行控制,以左进右出为最优;其次存在导线尾部绑扎圈数方面的问题。导线盘绕进行时,所有导线连接线的连接器尾部都可使用铁丝进行绑扎,正常捆扎圈数为20-25圈,其距离一般控制为170毫米,从而促使铁丝的强度与网套连接器的所需强度存在一致性。在对网套连接进行固定的过程中,一般使用旋转连接器将网套固定于走板尾部,并且基于走板尾部的受力程度实施针对性调整。最后则是张力放线方面的问题。实施张力放线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盘绕线轴导线的圈数实施严密的检查,从而确保圈数在施工标准之内,一般情况下,需要控制导线盘绕圈数在6圈之上。当盘绕圈数达到要求之后,需要将导线尾部与线轴进行固定。

结语

经过以上对电力线路施工中的张力走线过程的走板平衡器分析研究和实践实验,以及对走板平衡器尾部方形柱改进和连接方式的创新,将原本高达百分之八十的掉槽率降低至百分之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速度,缩短了工期,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向峰,刘雷昌,马帅.电力线路施工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的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34-35.

[2]沈志.超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技术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3]刘芳,李冰,张帆,刘春田.张力放线计算软件开发和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15,11:24-29.

论文作者:莫忠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电力线路施工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的技术创新研究论文_莫忠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