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战略规划思考论文

深圳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战略规划思考

邵 源1,2,黄启翔1,2

1.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深圳市交通信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摘 要: 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创新发展新阶段,面向国际、国内、区域等多个扇面,呈现全新的功能组织与交通联系需求。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深圳亟需对标国际先进湾区发展经验,主动探索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深圳交通战略选择与规划实施路径。以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共建共享区域战略枢纽为原则,提出“重构时空格局”整体思路,并围绕枢纽升级、腹地拓展、湾区集聚、智慧体验四大核心战略思考,形成助推城市与区域深度融合的具体交通发展策略与行动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交通战略; 区域交通; 智慧交通

0 引 言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时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要求深圳发挥核心城市引擎作用,以交通战略规划先行,带动大湾区参与全球治理体系。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首次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亟需发挥交通引领作用,支撑大湾区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

国家赋予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使命,要求深圳统筹多元利益,探索兼顾湾区与城市发展诉求的交通发展路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中,国家将深圳由过去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升级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并将深圳机场提升为国际航空枢纽。国家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对于深圳交通运输功能定位的提升,要求深圳在新一轮交通战略选择中,放眼全球,立足湾区,探索高效推动区域融合的交通发展道路。

作为一种先天畸形,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使膝关节正常解剖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进而造成胫骨关节不协调、关节软骨磨损加快等现象的产生[6]。目前认为该疾病发生率与种族有较大相关性,且对于损伤后出现疼痛、绞锁、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者需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帮助其缓解各相关症状,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7,8]。

1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解读

1.1 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创新经济发展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创新经济发展阶段,科研与创新功能逐步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占地5.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超过6 600万,呈现超大空间尺度、超高人口密度的连绵城市群发展特征[3]。纵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世界发达湾区经济发展规律,均大致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发展阶段[4]。对照国际先进湾区,在世界百强大学数量、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等关键性指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标志着大湾区进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刚进入房间,我才知道英国的双人床竟然这样小,我还有点不太习惯,可我想,既然来到了异国他乡,就要学会入乡随俗。当晚我们还吃了披萨和意大利面,感觉这里做的味道更正宗,浓郁的起司味飘香满屋。

1.2 发展基础:大湾区已具备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的交通设施基本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连通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机场群、港口群以及连通泛珠和东南亚地区的铁路枢纽,交通发展基底良好。目前,大湾区形成以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为主,多个中小港口为补充的多层次港口群,有力支撑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首位。航空方面,形成以香港机场、广州机场、深圳机场等五大机场为首的区域机场群体系,航空吞吐量同样连续多年位居四大湾区首位。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超过21万公里,多层级铁路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为大湾区交通融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徐东抱方玫的时候,是真心的。可方玫却懂,这个真心,有期限。等他走出失恋的痛,等他适应了工作,如鱼得水之后,他就不需要方玫的抚慰了。

因此,笔者将MODIS数据的第6、7波段反射率分别替换为Sentinel-2的第11、12波段反射率,得到基于Sentinel-2的表层水分含量指数(SCWI)模型:

图1 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关指标对比

1.3 交通需求特征:大湾区交通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

以洲际航线拓展作为深圳机场国际化发展主攻方向,优化大湾区面向全球的航空出行结构。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国际运力配置仍以服务与东南亚、东北亚等近距离亚洲城市的联系为主,缺乏与全球创新、枢纽城市之间的航空联系。其中,深圳机场更是95%的国际旅客均为前往东南亚和东北亚。新一轮国际航空运力配置中,建议深圳机场以洲际航线为重点,开通与大湾区创新发展相契合的洲际航点,提升大湾区与全球枢纽间联系紧密度。

未来,大湾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加速,湾区内部城际交通出行将成为增长的重要方向,随着互联互通铁路网络逐步成型,铁路在大湾区中远距离客运出行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预测至2035年,机场吞吐量较现状增长1.2倍,达到3.9亿人次/年,铁路对外、铁路城际分别增长超过4倍和6倍,达到12亿人次/年和8.7亿人次/年。港口集装箱运输增幅相对放缓,达到1.2亿标箱/年。

在场地方面,社工组织开展服务需要一定的场地支持。在广州市政府颁布的《实施办法》也明确提出“在场地设备保障方面,各街道要整合现有的街镇文化站、工疗站、党员活动中心、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服务场地资源。通过整合、新建、置换、租赁等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多渠道解决服务中心场地,盘活国有产权闲置场地,通过‘租金’或象征性租金的方式用于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⑤。”这一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工组织开展服务所需的场地支持。

图2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现状示意图

2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思路

2.1 全球对标:共建共享多元一体的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世界级湾区交通规划建设共同方向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世界一流湾区。世界湾区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依托现代化的国际海运、航空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强大的集疏运体系,一流湾区充分发挥了高效的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作用,突破了行政壁垒和体制束缚,推动了一国一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在国家战略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

港口方面,以协作分工的港口群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集聚。以东京湾为例,基于各港口间跨行政区划的分工合作,形成具有整合效应的区域港口体系,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6]。由于区域合作带来的港口功能多元化需求,促进港口外延服务的发展,强化了港口经济对腹地发展的带动作用。

图3 粤港澳大湾区近十年交通需求特征变化

图4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交通需求预测

图5 伦敦“多机场”航空服务案例

航空方面,世界级湾区均以机场群支撑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为高效适应大湾区多元出行目的,各大湾区均构建功能多元、服务一体的多机场体系,满足国际、国内、商务、旅游等差异化的航空出行需求。同时,构建高效机场群集疏运体系,强化多层级轨道、高快速路网等支撑下的运营服务无缝衔接,确保机场群1小时服务范围基本能够覆盖中心城市核心地区。

谋划新增大湾区东岸新干线机场,推动形成能级完善、服务高效的湾区机场群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客运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预计2030年大湾区航空出行缺口接近1.2亿人次/年。同时,珠江东岸的核心机场均位于临近珠江的穗莞深港发展轴带,东岸广阔腹地及粤东地区缺乏机场运输服务。为此,提出在珠江东岸谋划新干线机场的发展建议,承接广州、深圳、香港三大机场的溢出客流,服务于珠江东岸乃至粤东地区的旺盛航空出行需求,形成更加完善的大湾区航空服务体系。

2.2 发展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尚未形成与自身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湾区交通体系

以深圳机场国际化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深圳机场与国际创新城市、全球枢纽城市连通度,形成与亚洲城市“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航空交通圈”。强化深圳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战略高地100%覆盖的高效直达航运服务网络,推动深圳经验和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输出,提升深圳在全球航运供应链、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区域层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大空间尺度、超高人口密度,亟需构建集约高效的城际交通服务网络,支撑高频次、高品质城际联系诉求。区域交通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出行服务短板所在,难以支撑世界级大湾区发展要求[8]。未来湾区城际出行需求将趋于城市化、网络化,广深港构成的“中轴”将进一步强化,交通需求将是目前的1.5倍,达到240万人次/日,但城际铁路规模不足成为制约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短板,目前大湾区人均轨道里程仅为东京湾区的1/2,不利于湾区空间拓展。

Prediction of karst groundwater pollution by a chemical plant based on GMS simulation CHEN Fei XU Shi-guang HUANG Jian-guo et al.(81)

2.3 整体思路:共建共享湾区战略通道与枢纽,重构多个扇面的时空格局

推动“互联网+交通”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面向未来湾区交通发展新方式、新技术、新服务,营造无处不在的“共享化”体验、车路协同的“网联化”体验、全程无忧的“一站式”体验,提升湾区出行品质。

3 深圳视角下的湾区发展战略选择

3.1 发展愿景:将大湾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超级交通枢纽,打造湾区交通融合发展新典范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基底,以支撑世界一流城市群和宜居宜业宜游大湾区为核心要求,提出深圳视角下的湾区交通发展愿景:以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为核心,以连通全球主要城市和辐射泛珠三角区域的对外战略通道为纽带,形成互联互通的城际服务网络,重构大湾区在全球化发展中的时空格局,提升大湾区在国际竞合中的首位度,将大湾区发展成为体量巨大、世界一流的超级交通枢纽,形成湾区交通融合发展新典范。

立足大湾区与深圳交通发展实际,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的超级交通枢纽发展愿景,围绕重构时空格局核心任务,研究从枢纽功能定位提升、腹地联系范围拓展、湾区融合一体发展、智慧交通先行先试等层面,提出四大发展战略。

3.2 枢纽升级战略:依托深圳海港、空港功能与服务升级,助力大湾区形成全球链接新格局

对外层面,大湾区作为代表国家链接国际、国内两大扇面的经济枢纽,需要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对外枢纽集群支撑。但大湾区海港、空港等区域战略枢纽仍面临设施运输量大、全球竞争力偏弱的发展挑战。以机场群为例,目前,香港机场、广州机场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8和第13位,但参照OAG全球机场连接度研究报告[7],香港机场与广州机场的国际连接度排名仅为第33和第45位,面向全球服务效能仍有待提升。

图6 大湾区全球航空时空圈

3.3 腹地拓展战略:实现大湾区与国家核心城市群的高等级联系

以高速铁路建设为核心抓手,积极拓展面向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海西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以及云贵地区等方向的战略通道资源,形成泛珠三角区域5小时高铁联系网络,广东省内2小时高铁联系网络,提升湾区对于战略协同城市群、区域发展核心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超过39oC要预防高热惊厥,一定要使用退热药。一般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咛、泰诺林),别名扑热昔痛。2个月以下的宝宝用退热药一定要咨询医生。布洛芬经肾代谢,腹泻时本身就容易脱水,应避免使用。

3.4 湾区集聚战略:公铁水多式并举,重构大湾区时空联系格局

因地制宜开展大湾区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元交通方式规划建设,构建覆盖整个大湾区的多功能城际联系网络,形成内湾半小时商务交通圈和湾区一小时生活交通圈。重点围绕“穗-莞-深-港”科技创新走廊、跨江通道等未来重要增长极,构建多元一体的城际联系服务体系。

图7 大湾区区域扇面时空圈

3.5 智慧体验战略:智慧交通提质增效,打造创新科技体验湾区

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应围绕“重构时空格局”整体发展思路,构建更开放、更高效、更智慧的大湾区交通运输发展格局。面向全球扇面,与香港、广州等核心城市共建共享大湾区机场群、港口群,链接全球创新与产业价值体系。面向全国扇面,拓展面向多方向的对外战略通道,提升湾区对于核心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面向区域,通过补齐区域交通设施城际铁路、跨江通道、水上巴士等发展短板,形成支撑大湾区资源要素高效流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4 大湾区交通发展策略与行动建议

以四大核心战略选择为方向,结合大湾区近期发展问题,提出深圳视角下的大湾区交通发展策略与行动建议。

4.1 完善协同发展的大湾区航空服务体系,形成以洲际航线为主的深圳机场国际化发展方向,支撑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铁路方面,以多层级轨道交通为依托组织湾区内部商务、通勤等活动,并依托铁路枢纽锚固城市中心体系,引导“多心、多核”空间格局。铁路功能层面方面,以高速铁路加强与内陆腹地紧密的运输联系,以城际轨道为依托构建城镇群交通组织模式,以快速轨道交通服务覆盖湾区核心地区以及重要的机场、铁路枢纽。同时,世界级湾区通常在多个重要城市中心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引导湾区空间拓展。

过去十年,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助推湾区交通快速发展。其中,大湾区中远距离客运需求增长最为明显,机场、铁路对外、铁路城际旅客发送量均翻倍增长,分别达到1.81亿人次/年、1.18亿人次/年和1.23亿人次/年。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增幅略缓,增长0.4倍,超过6 000万标箱/年。

图8 深圳机场与大湾区机场群国际服务网络结构现状图

4.2 推动大湾区港口群结构性调整,依托内陆港体系建设,完善港口群集疏运体系

创新经济发展阶段以技术与科技输出为主,传统大宗物资往来支撑的港口吞吐量增速将逐步放缓,优化港口群功能与结构,推动“运输大港”向“品质强港”转变,成为包含深圳港在内的大湾区港口群未来转型发展的共同路径。深圳港口与南山、前海等城市中心区直接相邻,面临着疏港货运交通难以组织、空气污染严重等现实发展难题。结合大湾区港口群发展态势,研究提出深圳港以内陆港体系为转型发展核心抓手,通过在深圳第三圈层、临深地区布设近距离内陆港,优化提升既有疏港铁路功能,实现港口集疏运由公路主导向铁路主导的结构转变,解决港城发展矛盾。

人呀,我从你们身上学会了太多的东西……我知道,人们都想伫立在颠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攀登险阻的过程。我懂得,当婴儿用小拳头第一次抓住爸爸的手指时,他也就永远地抓住了它。

4.3 共同拓展对外高铁通道,形成“多点接入、多向贯通”的大湾区高速网络格局

以强化大湾区与战略城市群之间高速直达联系为要求,以“分线运输”为组织模式,推动形成“多点接入、多向贯通”的大湾区高速铁路网络。目前,广州与深圳之间城际联系需求旺盛,占用大量铁路通道资源,广深港客专、广深四线两条铁路通道的利用率均已超过77%,使得湾区核心城市面向中远距离高铁运输难以提供更充分的运能。建议大湾区新一轮对外铁路布局规划以多点接入为核心,强调同一通道同时接入广州、深圳等多个中心,同时结合新通道接入,积极谋划大湾区“多枢纽”体系,提升铁路枢纽服务效能。

图9 大湾区“多点接入、多向贯通”概念方案图

4.4 基于时空服务目标,构建多元融合的轨道服务网络,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以优化大湾区时空关系为核心目标,按照综合运输理念,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快线、城市轨道干线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支撑湾区空间紧凑发展、集约化满足区域出行需求的复合轨道层级体系。重点以城际轨道为依托,实现大湾区内部重要节点之间的快速直达联系,以市域快轨为依托,保障都市圈近郊地区与核心区之间的时空可达性。

4.5 预留大湾区跨江通道发展空间,构建功能复合、服务一体的跨江通道体系

预留大湾区跨江联系通道资源,为未来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空间与弹性。结合区域交通模型预测,未来大湾区跨江联系需求约为60-80万人次/日,既有及规划跨江通道将难以满足未来联系需求。同时,南沙自贸区、前海自贸区、横琴自贸区等大湾区未来增长极均位于环湾位置,增长极之间亟待战略通道衔接。基于此,建议规划预留伶仃洋通道等若干跨江通道布设条件,适应大湾区不同发展阶段交通联系需求。

4.6 形成服务于旅游、通勤、休闲等多元目的的大湾区特色水上客运网络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良的亲水岸线与水上通道资源,构建特色水上客运网络。结合旅游、商务、通勤等差异化的功能定位与服务时间要求,形成差异化的码头设施布局、水上航线选择与服务标准体系,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大湾区提供更加多元、个性的出行方式选择。

图10 大湾区特色水上客运网络概念方案图

4.7 基于Maas理念整合大湾区多方式、跨城市交通信息与服务资源,形成 “共享化”、“一站式”大湾区出行体验

依托智慧支撑下的湾区交通数据与运营服务共享,提升大湾区运输全过程的品质化程度。整合湾区内航空、轨道、城际客运等多交通方式信息资源,打通多方式、跨城市数据壁垒,实现区域与城市交通的出行管理、客票预订、信息服务、一体支付等,为市民的多方式联运出行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4.8 提升大湾区交通设施智慧化水平,打造交通出行“网联化”服务

推动高速公路、跨界通关等领域的智慧化建设,大幅提升设施服务效益。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实现实时安全预警、自动驾驶编组示范、无感支付等功能,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智慧高速服务体验。利用电子围栏和无感支付手段,形成跨界交通“无感通关”服务,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5 结 语

依托交通战略规划“重构时空格局”既是“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所驱,也是诸如深圳、香港、广州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发展使命所在。深圳以共建共享为核心原则,提出共同推动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建设,拓展对外高铁通道,形成一体化的湾区城际服务网络等目标愿景,符合大湾区发展核心要求。但大湾区交通战略选择涉及国家、区域、城市等诸多利益主体,战略通道与枢纽规划建设自身又存在投资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等特点,如何推动多元利益最大化,将大湾区交通战略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仍需大量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 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xxfb/201503/2015 0300926644.shtml.

[2] 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EB/OL].2017.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qt/201703/t20170302_840224.html.

[3]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圳交通发展策略和实施规划[R].2018.

[4] 覃成林,刘丽玲,覃文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战略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 2017(5):113-118.

[5] 王静田.国际湾区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J].经济师.2017(11):16-18.

[6] 王宪明.日本东京湾港口群的发展研究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1):99-102.

[7] Official Airline Guide.2017 Megahubs International Index[R].2017.

[8] 李立勋.以协同创新为核心构建粤港澳区域合作新格局[J].城市规划.2018(03).

Transport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rom Perspective of Shenzhen

Abstract: As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development entering the innovative stage and facing international, domestic and regional scales, a new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traffic network need to be established. As one of the four core cities in the Bay Area, Shenzhen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transportation strategy and planning path to promote regional integration by learning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advanced bay area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reconstructing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traff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Four core strategies including hub upgrade, hinterland expansion, bay area agglomeration and smart experience are proposed followed by specific traff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moves that could promote deep integration of cities and regions.

Keywords: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ransportation strategy;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第一作者简介

邵源(1982—),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智能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智慧交通规划。Email:sy@sutpc.com

4月19日10时50分,青海省玉树县禅古水电站水库大坝震后应急除险恢复重建工程开工。该项工程是玉树地震后,在震区开工的第一项水利灾后重建工程。

标签:;  ;  ;  ;  ;  ;  

深圳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战略规划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