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论文_王博

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论文_王博

(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211)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 匀邓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药等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给氧;观察组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经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参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机制较为复杂,尽快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换气功能,使用安全,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机式通气;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09-02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是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双肺湿啰音,低氧血症(SaO2<90%)。在常规治疗手段不理想时,机械通气可使动脉氧分压(PaO2)上升,症状在短时间内改善,这是心力衰竭(HF)治疗的另一个全新的领域[1]。对我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临床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60例,均符合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标准,心功能NYHA评分均为IV级。病因:冠心病21例,高血压心脏病15例,肺源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以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临床表现:均有呼吸困难、紫绀表现,昏迷14例,粉红色泡沫痰47例,两肺水泡音60例,患得PaO2均<50mmHg,呼吸频率<10次/或40次/min。X线胸片检查有肺疹血或肺水肿表现。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情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半卧位、吗啡类药物的应用、扩血管药、袢利尿药、强心药物的应用等,可使大多数患者病情迅速缓解,但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对这些治疗措施可能反应不佳。对照组采用鼻异管或面罩吸氧吸入氧流量为5~10L/min。观察组采用BiPAP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采用BiPAP治疗的患者一般以吸气末压力(IPAP)=8cmH2O,呼气末压力(EPAP)=3cmH2O的水平起始通气,若患者SaO2<90%,则每隔5分钟增加2cmH2O的IPAP,若出现支气管痉挛,则每隔5分钟增加2cmH2O的EPAP,若二者同时发生,则每隔5分钟同时增加2cmH2O的IPAP和EP-AP,但二者最高压力不宜超过12.5cmH2O。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患者SaO2>90%,呼吸平稳,呼吸频率16~18次/分,心率<100次/分时,可考虑开始降低通气压力。由于患者呼吸较快,吸气流速增大,故设置呼吸频率20~30次/分,吸呼比1:1.5左右较合适,潮气量一般在8~10ml/kg。

1.3 观察指标

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观察通气前后的心率(HR)、血压(SBP、DBP)、血氧饱和度(SPO2)、测量通气后2h动脉血气。

1.4 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稳定,可以平卧睡眠,动脉血气基本正常。好转:临床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基本稳定,动脉血气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无改善或严重恶化[3]。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分析,对照组治疗前,HR(130±15)次/分、PH值(7.15±0.05)、PaCO2(8.5±1.6)kPa、PaO2(6.5±1.2)kPa、SaO2(73.5±8)%、SBP(180±16)mmHg;治疗后2h,HR(98±9)次/分、PH值(7.32±0.12)、PaCO2(7.3±1.2)kPa、PaO2(8.1±1.5)kPa、SaO2(88±5)%、SBP(144±20)mmHg。观察组治疗前, HR(129±15)次/分、PH值(7.18±0.07)、PaCO2(8.4±1.8)kPa、PaO2(76.1±1.0)kPa、SaO2(88.5±6)%、SBP(179±17)mmHg;治疗后2h,HR(84±5)次/分、PH值(7.36±0.13)、PaCO2(6.7±0.8)kPa、PaO2(8.9±1.6)kPa、SaO2(92±7)%、SBP(143±19)mmHg。两组各检测指标进行分析,两张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临床疗效,对照组30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6%;观察组30例,显效1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6.5±5.5天,病死率13.33%(4/3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5±3.5天,病死率3.33%(1/30)。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出现胃扬道胀气3例,经处理后缓解。对照组出现鼻面局部有压迫感7例,无低血压和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由于肺泡毛细血管压力突然升高,从血管内渗入到组织的水分比组织内回流到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的水分为多,产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常表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肺湿啰音。预后较差。日常所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组织间隙的水肿,多伴体重的增加,是由于肾脏排出的液体量低于其摄入量,而肾脏排水的降低是由于肾脏排钠量的降低所致,钠的潴留使水分潴留在体内[4]。当各种原因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且压力超过25mmHg时,原有的肺毛细血管和组织间液体的动态平衡就会打破,水分从肺毛细血管内渗出,形成肺泡及肺间质水肿。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发生后,此时血气参数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已达到了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气体交换,维持足够的血氧饱和度(SaO2>90%或PaO2>60mmHg),在保证心脏等重要脏器供血的前提下,降低心脏负荷,达到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静脉应用血管扩张药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这些患者更好地改善肺水肿的呼吸指标、SaO2、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动力;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中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程建华.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7):89-90.

[2]戴茵茵,许兆军,林丽.呼吸机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抢救中的作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2):155-156.

[3]胡媛琴,林朱森,刘树元,等.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659-661.

论文作者:王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论文_王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