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层面的建筑表皮选择与生成论文_许义慧

基于建构层面的建筑表皮选择与生成论文_许义慧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建筑表皮作为建筑最直观表现的要素,承载着建筑的空间、结构功能和人类的需求,不仅仅作为有机媒介紧密联系着建筑内外部空间,也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着建筑的性格与特征。

关键词:建筑表皮;建构;生成;

Abstract:As the most intuitive performance element of buildings, architecture surface carries the space, structures and human activity of buildings. Architecture surface not only is the media ofinner and exterior building space, but also demonstrates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character.

一、建筑表皮与建构形式

1.1 建筑表皮的性质和属性

建筑表皮普遍被认为是空间与功能的附庸,是一种材料、形式与构造的组合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建筑表皮也由最初依附于建筑结构的建筑元素,开始向建筑外部表现中独立而直接存在的建筑构件转化,逐渐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参与建筑本体的设计与组成的。表皮具有界定和分隔的特殊性质,通常可以根据需要将建筑表皮可以分为外表皮和内表皮两种形式。外表皮是指与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建筑的最外层界面,内表皮是围护建筑内部空间的建筑表层,不过在有些单层建筑或者建筑形式较为简单的建筑中,建筑的表皮是统一而唯一的。

1.2建构的概念、内容和作用

在建筑学中,建构被理解为“诗意的建造”,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内涵。建构过程包含着对材料的选择、处理和形态组织、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分隔与联系、构造类型的选择和构造形式的组织及美学考虑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同时建构也是一个技术问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体现着时代的特征。

从建筑设计到建成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建筑功能、建造的地点类型进行选择,建构一定要首先体现当地的自然周边环境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同时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要有不同的建构方式,要充分满足建筑的功能需要;其次要完成建构形式的选择,这是与材料的组织整合与构造共同完成的,合理的建构形式要体现对材料的尊重,能充分体现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将合适的材料运用合理的构造方法到合理的位置上,符合整体建构形式的逻辑,形成理性科学的表皮肌理逻辑;最后要完成的是具体材料的选取与处理,使具体材料的力学与物化性能能保证建筑建构的具体实施。

二、基于建构层面的表皮选择与生成

在建筑表皮生成的一般过程中,应先明确建筑的主要功能和体量关系,选择出最合适的结构体系,并通过结构体系的具体定位确定主要受力构件的材料与组合逻辑。在选取了适合的材料后,综合考虑材料与受力构件之间的建构形式与方法,建构逻辑形成的肌理效果,最后将其与建构的细部处理反应在相应的表皮设计中。这不仅仅是表皮的建构过程,也是建筑整体建构的一般设计逻辑。在建构层面上分别从功能、材料、肌理和构造四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与分析表皮的控制与生成设计,是从表皮整体概念设计之后对具体形式和细部做法的分析,同时也是建立在设计理念之后引导表皮设计的具体方法。

2.1 功能决定的表皮形式

从表皮的功能体现上分析这个问题,与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体现还是有区别的,其实是从实现表皮应有功能的角度来引导和控制表皮建构形式的形成,从建筑最本质属性和需要来分析表皮的建构形式的形成。表皮与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需要制约着表皮的生成和形式的选择。功能决定的表皮形式,主要是从舒适和节能的要求上出发的,舒适和节能影响着功能型表皮的主要属性。功能型表皮具体是通过采光、遮阳、通风和防眩光等因素控制生成和实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构造决定的表皮形式

在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最初建筑形式往往也是通过建筑构造来实现的,可以说建筑形态和构造体系的密不可分。建筑构造既支撑着整个建筑体量,也在形式上表达了艺术的美感。表皮构造也不等于只是采用基本的连接构造,材料的组织形式也对构造形态产生很大影响。

2.2.1 利用构造的一次处理形成的表皮构造形式

利用构造的一次处理,会使建筑表皮形成一个完整的极简的整体,在立面上,人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个整洁、完整却富有变化的表皮。赫尔左格和德默隆在瑞十巴塞尔所做的沃尔夫中心信号楼中,就是利用这种构造处理建构而成的实例。建筑师通过对包裹混凝土柱的铜片进行简单的一次构造处理,将6米长、20厘米宽的铜片弯曲后,不仅会使建筑上为数不多的窗户自然采光加强,并且还产生了独特的局部退晕的视觉效果。铜皮的弯曲还会形成类似百叶的叠加,并产生渐变的视觉效果。这种简单的构造形式不仅过滤了多余直射光,形成有效的建筑遮阳系统,也解决了视线遮挡的问题。

2.2.2 改变构件的组合秩序形成的表皮构造形式

建筑师通过构造来改变建筑材料或者建筑构件的安装方式和组织秩序,以达到特殊的表皮组合形式,并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通常这种建构形式不是刻意去制作的,而是通过功能、结构与造价的综合考虑形成的。广西柳州奇石馆的独特表皮犹如奇峰与奇石的变化,建筑立面上有无数的栅格单元构件构成,栅格构件则演化于大地、山体、以及岩石表面的纹路和肌理,这种肌理被称为“凝固的水”,是石头在万年的水流冲刷下形成的特殊纹理,为整个展览馆增添了独特的石之韵味,也更贴合奇石馆的主题。在立面设计中运用计算机参数化方式,将栅格由四种模数制式的单元所构成,单元全部由同一图案生成。四种基本单元构件随机的旋转、镜像并组合的过程中,又巧妙的衍生出凸出、凹进、衬底、剔除四种手法。

2.3 肌理决定的表皮形式

肌理属于造型的细部处理,相当于产品的材料选择和表皮处理。相同的材质或相同的形态,由不同的肌理表皮,所造成的表皮情感,视触觉体验也各不相同。肌理的形成通常情况下是由某一个结构组织为基本单位,将该基本单位重复构成、连接等形成的数量多、面积广的群体造型。其造型特点是以群体的组织为主,个体形式的构成为辅。肌理造型的设计一般多为简单几何设计,一般有三类基本形态:偶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有机形态。

在建构过程中,功能、材料和构造三个不同层面的要素对建筑表皮的建构生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表皮设计的是否成功也主要取决于是否对这三个层面合理控制。建筑表皮的肌理主要是由材料和构造组织实现的,因此建筑表皮肌理的建构也最终落实在这三个层面上。

2.4 材料决定的表皮形式

材料作为构成表皮形态的一个重要元素,包含了材质的表现、建筑结构中受力杆件的材料选择和表皮的材料与材料的组合之间存在关联性三个对材质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现今阶段,建筑表皮材料种类众多,按种类表皮材料可分为木材、砖面层、石材、金属、玻璃、清水混凝土、涂料和其他材料;按功能表皮材料可以分为可用作结构的表皮材料和只用作装饰的表皮材料。可用作结构的表皮材料可以作为表皮的结构性材料,也可作为表皮的装饰材料,例如木材、石材、砖、金属、清水混凝土和玻璃;只用作装饰的表皮材料不能用作结构性材料,只能依附于结构性材料上,例如涂料和某些其他材料。

三、 结论与趋势

建构不是简单的构造,也不是简单的建筑设计过程,它是一种基于物质层面的理性思考,是一种综合反映包括设计、构建、建造等内容的整体过程。建构包含着对建筑功能的要求、对材料的选择处理和整合、对构造形式的逻辑理解、对建筑与地形的适应和类型的选择以及对美学的考虑等多个层面的理性思维过程,

从建构的角度研究表皮及其内在的原理规律,可以让我们对表皮有更为系统的认识,同时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建构的过程成为表皮设计和表现的主题,各式各样的材料、合理的结构和精致的节点构造成为其设计中审美级创新的价值取向,也对建构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补充。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水平的发展,建筑表皮的生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趋势,但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绿色环保节能、只能可调节化、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是建筑表皮发展不变的主题和趋势。

参考文献:

[1] 建筑表皮概念意义的变迁[EB/01],城市规划网.2008,1,17.

[2]胡珂,图形语言[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陈志邦,陈宇莹. 建筑形态学[M]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2.

[4][英]G•勃罗德彭特,乐民成译.符号•象征与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5][美]肯尼思•弗兰普敦.王骏阳,译.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筑诗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甘立娅.建筑外表皮材料艺术表现研究[D].重庆大学,2007.

论文作者:许义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基于建构层面的建筑表皮选择与生成论文_许义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