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讨论文_何云海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讨论文_何云海

泸西县水产工作站 云南红河 652499

摘要:在当前日益注重生态环保的今天,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之潮流。因此,本文对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要点、养殖模式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提出浅见。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应用

生态养殖是对传统养殖方式的创新,借助不同生物间具有的共生互补的特点,以及养殖系统中的自然循环体系,达到生态平衡与促进养殖效益提升的目的。其不仅不用投放药物和肥料,而且还能得到绿色环保水产品。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其的研究和应用。

1.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必要性

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联合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当前,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在进行水产品养殖时,需要我们切实注重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环保生态水产品的需要。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生态环保的发展趋势,加强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降低养殖给水体带来的污染,提高水体的生态环保效果,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1]。

2.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技术要点

一是科学选种。选种科学是实现生态养殖之根本,因此所选苗种必须优良。对于自产幼苗而言,需要提高其繁殖的水环境质量,并做好科学投喂饲料,严格按照生态要求使用药物,不得使用抗生素,以生态养殖环境要求来培育。对于购买的幼苗而言,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强化对其的检查,避免源头污染。

二是严控水质。良好水质是保障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生态养殖必须注重水质环境优化,当水质恶化时,就需要强化对其的修复,尤其是加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保证其水质达标,通过严控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三是精选饲料。所有饲料必须精选,科学投喂饲料,降低给水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具体需要结合水产品种类来针对性的确定饲料的类型和投喂的方式。

四是病害防治。因为水产品养殖时的病害潜伏期长和给药难度大的特点,将会极大的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需要强化病害防治,做到预防为主,科学预防,科学使用药物,以低毒、无毒、无残留、无副作用的药物为首选,严控药物质量,注重休药期控制,这一期间严禁投放药物,严禁使用违禁药物,以夯实生态养殖效益。

2.2养殖模式

在掌握常见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养殖模式,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案,且结合实际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养殖模式的确定,常见的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循环式的养殖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循环式养殖模式主要是在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使用,有时也可以在水资源匮乏的区域使用。但是其应用要点会随着实际应用而发生细微的变化。这需要畜牧专业技术员切实做好宣传和教育,以便于养殖户更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来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有的水环境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之后,需要采取三级净化的方式来净化水环境,即分别在河道、天然池塘和自挖池塘中实施。而除了三级净化的方式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水环境修复,净化水系统,比如利用人工种植的水生物形成的人工浮床系统来净化水体,也能循环利用水资源。以山东省为例,注重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的构建,建立了以“贝、藻、参”为一体的立体化生态循环养殖区域,对海域实现了一变三的利用,以及实施的“渔盐一体化”,不仅对海水进行了循环利用,而且还达到了零排放的标准。目前,山东已经形成了集海洋牧场生态方与陆海接力以及海弯的多营养、多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

二是稻田式的养殖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稻田中进行水产品的养殖,比如目前常见的稻花鱼就是采用这一养殖模式得到的水产品。常见的做法是将稻田和水产养殖区域所占的面积比按照1:3来进行,并切实注重稻田的清淤与消毒工作,切实强化稻田改造,结合投放的水产品和所在的区域针对性的确定投放的时间,并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强化投饵施肥处理,减少有毒有害药物使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养殖效益[2]。

2.3注意事项

第一,在应用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时,不管是养殖的哪种水产品,首先必须要注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的完善。而传统的模式不仅污染大,而且生产效率低,所以必须要注重完整生态循环体系的构建,利用藻类给水生动物作为食物,而利用微生物则来降解水生动物的排泄物,采取大吃小的模式,并利用植物对水的含氧量进行严格调节,从而构建良性完善的生态循环链。

第二,注重水产养殖体系的优化。一般而言,水源的温度和含量不同,其给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带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为确保生物得到健康的成长,就必须切实注重水温的条件和水中含氧浓度的控制,必要时还可以增设增氧设备,以尽可能地对水产生态养殖体系不断完善。

第三,切实注重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从传统的放水养鱼模式转移到放鱼养水模式,切实加强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除了避免高密度和不科学的投饵养殖方式外,应采取更加科学而又合理的方式来修复和净化水生态环境。所以需要加强这方面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尤其是循环水养殖和稻鱼共生以及稻鳖轮作的生态养殖模式,以保护资源和限额捕捞以及净水养殖等方式构建生态渔业新体系,将保护水质为前提,对渔业环境容纳量进行合理地确定,切实加强对本地区的调研,针对性的确定相应的渔业规模和渔业方式,注重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修复与重建,着力实现鱼水和谐,推动湖泊渔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四,在智能渔场打造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又要加强物联网和大数据以及AI技术等的应用,将其与水产养殖生产进行有效的结合,着力打造数字渔业示范基地。因此,这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需要我们在生态养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借助5G技术即将商用的契机,逐步加强物联网、大数据、AI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生态养殖模式的主要升级和完善的方向。因此,作为基层的技术人员,需要切实加强对这些技术的掌握,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此外,渔光互补、鱼菜共生等模式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3]。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产生态养殖工作中,我们既要意识到应用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性,又要切实强化对其的研究,结合实际需求,针对性的加强对其养殖模式的完善和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何海龙,董世国,康萌.浅谈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9,39(02):136-137.

[2]王志勇.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122.

[3]王玉华.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20):238.

论文作者:何云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讨论文_何云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