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相关分析论文_杨仲坤,熊望琼(通讯作者)

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201700

摘要:目的:对心尖肥厚型的心肌病患者(AHCM)应用心电图与心脏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与分析,研究并探讨二者之间所存在着的相关性,提高对于AHCM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计4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正常进行体检的志愿者设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并对其中异常的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性的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均存在着一定的异常情况,经过Pearson的相关性分析表示,心尖心肌的厚度同R波的最大波幅以及左室后壁的厚度同R波的最大波幅呈现为正相关,经计算,其r值分别为0.7428与0.7254,(P<0.05)。心尖心肌的厚度同ST段压低的深度以及T波倒置的深度呈现为负相关,经计算,r值分别为-0.6735与-0.6649,(P<0.05)。结论:经过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表明,心尖肥厚型的心肌病患者均存在着程度不相同的异常的表现,且二者之间的诸多异常表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相关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主要是指局限在左心室的乳头肌水平之下的心肌病,该疾病将会对患者的左心室造成较大的伤害,临床中绝大多数的患者为中老年的男性。传统对该疾病进行诊断的方式为心电图的诊断,但经过临床的诊断表明,其对于疾病的发现率相对较低,并不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近年以来,超声心动图(UCG)的相关技术正不断地趋于成熟,对于AHCM疾病的发现率也明显得到了提高。我院通过对40例患者与40例志愿者进行分组调查研究,证明了在临床之中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诸多的异常指标之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关性,对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进行综合性的运用能够明显地提高对AHCM的发现率,临床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具体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计4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其中有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部隐痛、轻微的胸闷以及心悸,1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4例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自觉症状,4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23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6±15.1)岁;另选取40例正常进行体检的志愿者设定为对照组,其中有男性受检者28例,女性受检者12例,受检者年龄在24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8±16.2)岁,两组受检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着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受检者均接受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并对其中异常的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性的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2.1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主要设备为飞利浦IE33以及西门子S2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的频率设定为2.5MHz至3.5MHz之间。将心电图进行连接,并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在患者的心尖部以及胸骨旁选择标准系列的切面,常规对新建四强以及两腔心的切面、左室长轴的切面、心尖短轴的切面以及乳头肌与二尖瓣的切面进行常规的检测,对患者的心尖部与左室后壁、下室间隔以及左室乳头肌进行检查,对AT(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游离壁厚度)、LVEF(左室射血的分数)、LVD(左室舒张末径)、LAD(左房径)、IVS(室间隔厚度)以及LVTW(左室后壁的厚度)进行测量。

1.2.2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肥厚的心肌局限在患者左室乳头肌之下的心尖部位,AT>16mm;患者的左室腔并未扩大;室间隔以及左室壁的中段与底段心肌的厚度<12mm。

1.2.3心电图的检查:应用Cardiofax-9020P 型 12 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仪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的检查,主要应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查,对工作的参数进行调整,而后对患者胸前导联最大的QRS波群振幅,T波形态以及振幅,各个导联的ST段水平等进行观察,QRS波群将P-R段作为零电位线,每一导联对3个ST-T波群以及3个QRS波群进行测量,将其平均值认定为最终的测定值。

1.3统计学处理:对于本次研究的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资料资料应用(x±s)的方式进行表示,并应用t检验,相关性的分析应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主要分析的内容为心尖心肌的厚度同R波的最大波幅,心尖部室壁的厚度同ST段压低的深度,心尖心肌的厚度,心尖部的厚度,左室后壁的厚度,心尖部室壁的厚度以及T波倒置的深度同室间隔厚度等异常的指标。当P<0.05时可认定组间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超声心动图参数方面的比较:经检测表明,观察组在LAD与AT方面均要明线地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01),两组患者在LVTW、LVD、LVEF以及IVS方面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所有的患者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尖部肥厚情况,厚度在16mm至35mm之间,其中有30例患者厚度在15-20mm之间,8例患者在20-25mm之间,另有2例患者厚度在25mm以上。患者左心的收缩功能正常,但舒张功能均存在着一定的减低,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在心电图方面检验的结果:经过检测表明,V4与V5的变化最为显著,其中胸前导联的R波振幅增到在2.5mV以上,ST段下移在0.05mV以上,呈现出下斜或者水平样,以R波作为主导的导联T波倒置,双肢对称性的深倒在0.8mV以上。对V3-V6导联的T波高度同T波倒置的深度以及ST段的压低深度进行相关性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导联R波的高度与ST段的低压深度以及T波的导致深度之间呈现为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521与0.7637,(P<0.05),ST段的压低深度同T波的倒置深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值为0.7753,(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表明,胸前导联的ST段压低深度、R波与T波的振幅以及RV5+SV1的波幅同正常人的对照组受检者之前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3相关性的分析:R波的最大波幅同心尖心肌的厚度、R波的最大波幅同左室后壁的厚度之间均呈现为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与0.7254,(P<0.05)。ST段的压低深度同心尖心肌的厚度、T波倒置的深度同心尖心肌的厚度之间呈现为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与-0.6649,(P<0.05)。其他的指标经计算表明,无显著的相关性。

3.讨论

在当前的临床之中,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尚且并未得出明确的病因,有相关的研究认为,该疾病可能属于一种遗传疾病,AHCM主要会对患者的左心室造成较大的损害,临床中主要的患者群体为中老年的男性,病变主要集中于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之下的心脏部位。由于AHCM并不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在诊断中极易被误诊成为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这对于诊断与早期的治疗造成了较大的问题,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是在临床中对AHCM进行筛选与检测的主要方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均存在着一定的异常情况,经过Pearson的相关性分析表示,心尖心肌的厚度同R波的最大波幅以及左室后壁的厚度同R波的最大波幅呈现为正相关,尖心肌的厚度同ST段压低的深度以及T波倒置的深度呈现为负相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经过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表明,心尖肥厚型的心肌病患者均存在着程度不相同的异常的表现,且二者之间的诸多异常表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祁薇,沈晓洁,周兢,施亚明,孙剑萍.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03)

[2]陈静.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04)[3]熊清萍,吕新华,何勇,华力明.2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5(04)

[4]杨华.3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0(36)

[5]刘建华.肥厚型心肌病误诊1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5)

[6]高一鸣,王浩.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方法及其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05)。

通讯作者:熊望琼,女,51岁,心电图,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山青浦分院,研究方向:心电图诊断及复杂心律失常。

论文作者:杨仲坤,熊望琼(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相关分析论文_杨仲坤,熊望琼(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