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战略思维与现代化建设_战略思维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战略思维与现代化建设_战略思维论文

战略思维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化建设论文,我国论文,战略思维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空前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统摄全局、极具操作性的整体性思维范式来指导大政方针的制定。战略思维就是 这样的一种整体思维范式,它作为一种大局思维,以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为思考根据, 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创造性、预见性和现实操作性。这些特点符合时代特征,反映了现 代化建设的整体要求,理应成为规划我国现代化建设大政方针的主导思维范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存在状况及实践 条件,决定着这一时代的思维内容、形式和思维的方式方法。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 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 不同的形式,因而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 版社1972年版,第465页。)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 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也从理论与思维范式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改变思维范 式的重要性。他认为,理论不是在相同的思维框架内连续地发展的,而是在不断改变思 维框架的前提下向前发展的。当旧的思维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情况或新发现的事 实时,那么,能够更好地说明那些事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

因此,随着时代变化,要形成有效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就必须根据时代 精神要求不断调整我们的思维范式。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崭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 下发生的。以第三次科技浪潮的掀起为序幕,以知识经济为先导的,西方发达国家倡导 的全球化时代不同于小生产经济时代,亦不同于旧的工业经济时代。全球化使世界各民 族、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今任何国家、民族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单独地搞建 设,中国亦一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现时代“中国是世界的,世界也是中国的”。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整体思维范式: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作为世界 大系统之下的一个子系统,把我国各领域的现代化建设作为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来思考。 这种思维范式是对狭隘、封闭、近视的小生产思维范式的反动,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论述 的战略思维范式。

战略思维并不是现时代的专利品,虽然从客观角度讲,在人类文明史上,只要有战略 问题就会有战略思维存在,但战略问题千百年来被局限在军事领域,战略直接服务于战 争目的。只是到了近代,大生产方式开始取代狭隘、封闭的小生产方式,经济、政治及 文化领域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战略概念才从单纯军事概念的局限 中突破出来,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领域。需要强调的是:战略思维作 为对战略问题进行思考的一种特有思维形式,它与战略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相生相随,但 由于思维科学的发展相对滞后,把战略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专门加以研究却是近年来 的事情。二战结束后,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使世 界联系日益紧密,广袤的地球逐步成为“地球村”,这就把以宏观整体思考为特点的战 略思维范式日益凸显出来,战略思维研究逐步成为探讨的热点,成为一种专项研究。我 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全面改革开放,人们从“左”的思维教条束 缚下挣脱出来的背景下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从扩展开来的战略意义上来探 讨战略思维在我国还是一项非常崭新的课题。

从扩展开来的战略意义上来分析,战略思维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直接关联的思维。它是 对实践活动的目的、条件、计划、程序和结果的观念构想,是构造行动模型的观念活动 ,其核心是国家的整体安全与长远发展,这就决定了战略思维最突出的几个特点:整体 性、创造性、预见性和极强的现实操作性,它们具体体现在战略思维的整合功能中。战 略思维一方面把客观属性和主体需要整合为理想客体,形成战略目标;另一方面把实践 活动所面临的多样化条件、手段、技术工艺与主体的审美、价值取向相结合,整合为最 优的行动模型,即制定出实现战略目标的计划和方案,包括战略手段和战略步骤。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崭新的社会实践。从当今世界态势分析,已 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以知识经济为先导的全球化时代,我 们既要完成西方国家早已完成的现代化任务,又面临后现代化的挑战。我们既要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又要赶上世界现代化步伐,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实践,是一个关系我 国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利用战略思维来整体构思其解决方案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

由于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全球化的世界背景,因此,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 思考,首先要从战略角度,即从国家整体安全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 面临的全球化局势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当前我国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国际巨系统之中进行 现代化建设。

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伴随西方国家世界市场的开拓逐步形成的,其中,工 业化充当了西方推进全球化的有效工具。世界各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被迫或主动弱化 国家、民族界限,接受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的渗透和蔓延。西方国家先进的工业化生 产在现代化进程中先行的特点,注定了西方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等态势。任何一个后发 国家要赶上全球化浪潮,都需首先涉险西方国家早已摆好的阵局。

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呈现出崭新的时代特征。信息 及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往昔坚固的国门逐渐向世界打开。民族、国家生存的唯 一途径只能是加入全球化,成为全球化世界中的一员。现时代,西方国家虽然不直接采 取血腥的殖民贸易胁迫它国卷入他们所设定的全球化进程,但西方国家主宰全球化的基 本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说,全球化最初是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出来的 ,那么,现在西方使用的主要武器则是现代信息技术。西方在高科技知识的生产、使用 和传播方面的主导权,确保了他们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贯优势。西方也正是利用这一优 势,实施他们主导全球化的“使命”。任何进入全球化的民族、国家都必须准备迎接全 球化进程中的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经济剥夺、政治控制以及文化霸权。

尽管西方是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和现时代的支配者,但这并不注定全球化就一定是全球 资本主义化。全球化趋势中的先发现代化国家虽然为后发国家设置了许多陷阱,但这并 不意味后发国家就一定会陷入其中。事实上,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换,知 识资源作用的增强,知识信息的共享性,这一切都为后发国家发展制造了机遇。我国作 为后发的发展中大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建设社会主义,就象闯入了西方设置好的 战局中,但我们也不是没有获胜的机会,关键是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自觉运用战略思维 范式,尽快构思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和战略蓝图。

全球化作为一个多维度进程,其触角延伸于社会生活中各领域、各层面,直接影响到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及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社会的生 存。因此,当我们以战略思维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建构时,要遵循战略思维的整体 性、创造性、预见性和极具现实操作性的特点,立足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价值尺度来思 考问题,自觉分析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造成的威胁和造就的机遇,创 造性地设计我国应采取的战略决策,规划极具操作性的战略途径、步骤,观念地构筑相 对完整的具有预见性的战略蓝图。

我们首先从战略思维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 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因素则是综合国力的核心,因此,从 战略角度思考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与发展的影响,及经济如何实现全球化,不仅关乎 经济发展本身,而且关乎包括政治、文化等在内的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对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进行战略思考,首先要认清我国目前经济的状况及在全球化 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我国总体上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尽管经过近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 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较,经济仍然 相对滞后。中国经济要加入全球化进程,无疑要与强者相竞争,与强势国家抢夺世界市 场,这将是对我国异常严峻的考验。因此,我国总体的经济战略应该是韬光养晦,平稳 发展,切勿奢谈强大。但也要看到,我国是一个有着独立工业体系和强大自我发展潜力 的国家,这种坚强的后盾使我们在步入经济全球化时,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不必因为害 怕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而自我退缩。应运用极富创造性、可操作性的战略思维来为中国经 济选择一条最优化道路:一方面努力抓住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提供的机遇,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跨越式增长,一方面尽量减少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安全带来的冲击。

战略思考我国的经济全球化,一定时刻牢记我国对外开放,加入全球化的目的是为吸 收国外资金、技术、资源和管理经验,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而 不是要变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要遵循全球化程度与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承受 能力、开放发展速度与国际竞争力、自我保护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从整体上看,当前我 国面对的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全球化贸 易往来、资金流动和技术革命,不断推翻各国的经济壁垒,使我国有可能开辟新的国际 市场;新科技革命提供给我国通过掌握高科技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 遇。然而,要警惕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的外债问题,要把外债控制在警戒线以内。在具 体措施、途径和步骤上,应遵循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方针,切勿无原则地通过放 弃经济主权来求得暂时的发展。应根据本国需要有步骤地与世界经济接轨,把对外开放 与对内改革结合起来,使对外开放步伐与内部改革步伐相协调。同时要有预见性地设立 风险应急机制和预警制度,以增强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我国的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层面的全面现代化。全球化作为一个多维度 过程,其触角延伸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各层面,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 治、文化安全及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未来生存与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作为国家 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因此,经济上的全球化进程势必会对我 国政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从战略思维角度设计有利于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发展方案,是涉及民族主义与全球 化、经济与政治关系的重大战略问题,能否创造性地设计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发 展方案关乎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全、民族存亡。

西方学者在探讨未来世界走向时,一般把全球化理解为一体化,他们还相应提出政治 一体化命题,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政治全球化。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观点,显示出西 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新趋向。其实质是引导世界走入西方文化的樊篱,在全世界普及西方 的自由民主制。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用此观点分析,经济全球 化必然导致政治全球化。但经济、政治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要放弃主权以求得一 体化,在任何时候我们都绝不能放弃主权意识。全球化并不是同一化,“只有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现时代的全球化是世界的多样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为适应经济全球 化的要求,改变我国原有政治体制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和阻碍经济走向全球化的制度障碍 ,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原则。针对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出现弱化的趋势,针对西方 国家试图利用这一趋势“名正言顺”地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事实,我们应树立 这样的政治战略指导思想: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努力探寻一条既有利于推进 我国经济发展,又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长期存在的政治改革途径。

从战略角度思考我国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全的 法制制度、昌明的民主制度以适应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廉洁、高效 的政府。有步骤地推进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努力实现政府职能市场化,政 府行为法制化和政府决策民主化。同时借鉴西方成功的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立法经验, 建立服务于市场经济、以民主和人权为内涵的法律,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更好地服务 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建立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我们要顺应这一要求,积极推进 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但也要警惕经济自由在要求扩大民主的同时也会对人民的民主造成 威胁。自由是个人的自由,市场是保证个人自由最重要的一个制度形式,民主则强调平 等,其制度依托于国家。市场只能保证个人机会平等,却带来个人收益上的不平等。民 主政治的核心却是利用国家掌握的各项手段,调节分配,保障公民事实上的平等。在全 球化进程中,资本、技术、信息跨国界自由流动的要求,有逐步削弱国家调节分配能力 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要特别注意加强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职能,通过政策引 导政府行为,不以伤害群众利益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注重协调好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建 设的关系,制定切实措施解决二者的矛盾。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后富”理论、“西 部大开发”构想都是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协调发展的成功范例。

从战略思维角度思考我国的政治建设,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最重 要问题——腐败问题。有学者提出,“腐败就要挨打”,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一句话。 在全球化的局势下,腐败不仅是国内的问题,还是西方对我国安全制造威胁的直接切入 点。西方完全可以利用我国当前的政治腐败挑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人民失 去对政府信任,民族丧失凝聚力。“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0 页。)江泽民同志的这句话深刻反映出反腐败在政治和国家建设中战略地位。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仅要考虑我国经济和政治子系统的安全,还要看到全球化对我 国文化子系统的冲击。文化作为经济、政治的反映,作为“三位一体”的国家安全重要 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本生存方式,文化建设是重大的战略问题。

以西方占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正不断地利用其经济优势向我国进行政治、文化渗透, 直接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这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思考、调整文化战略的前提。战略 思考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建设问题,主要是要找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道路。既要能利用西方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又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生存空间,抵制西 方文化霸权,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总原则。

从战略角度观察我国的文化建设目标、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 决定了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文化建设阶段,我们不能超越这一阶段去人为地超越文化建设的进程。当前,我国 要着力建设的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时代文化。西方作为先发的现代化国家, 已经建构了一套成熟的市场文化,我们要利用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大胆地、有选择地借 鉴西方文化,努力探寻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融点,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文化,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按照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问题,即在确定文化战略 目标时,既要反映现实需要,又要使目标具有可发展的连续性,使之和更高阶段的目标 接轨。我国更高阶段的文化发展目标本质上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完善,其 特征就是多样化和自由个性。因此,在文化建设中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既保证了文化的活力,又为文化的多样性与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提供了手段。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文化多样性、人的思想自由紧密相连,会极大地刺激人们 的创造性,这是发展知识经济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但要警惕某些人试图用西方文化取 代中国文化的各种“自由”话语,他们对西方文化极尽赞美,对我国本土文化,尤其是 对社会主义文化极尽贬斥,这是一种媚外的弱势心理。从经济上说,这种言论不利于形 成公平的市场竞争,不利于我国与西方国家争夺市场份额;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这 种言论客观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政治控制和文化霸权的工具。因此,从战略思维角 度思考,我们有必要利用国家掌握的强大宣传工具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驳斥其观 点。同时,对于极力贬斥西方文化,不加批评地全面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言论,也要给 予应有的注意。因为从战略思维角度思考,这种言论极易造成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利 于中国的发展,发展步伐的缓慢与停滞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全与生存。

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大系统。其中 ,经济现代化在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现代化建设各子系统起着凝 聚作用。基于此,我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这决定了我们在思考 全球化对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影响,及设计相应的战略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 进行,但我们又不能以经济战略来取代政治和文化战略,这不符合系统论思想,有悖于 战略思维。国家建设任何一方面的失误或偏颇都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 体性,影响到我国的长治久安。

清人陈澹然曰:“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体现 出中国古人对谋略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睿智思考。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思考我国的现代 化建设,我们更要自觉动用战略思维,以国家安全与发展为思维根据,思考在全球化的 世界巨系统中,如何面对全球化对我国现代化的全方位冲击,探寻出一整套合理的应对 战略,这对于国家的整体、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标签:;  ;  ;  ;  ;  ;  ;  ;  ;  ;  ;  ;  ;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战略思维与现代化建设_战略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