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指导案例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导学案论文

编写语文课堂导学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注意论文,几个问题论文,语文课堂论文,学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借助导学案(或称讲学稿等)在课堂中组织自学是当前语文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自主阅读和解答,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学生花在导学案上的时间常常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半甚至更多。因此,导学案自身的质量对自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成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但是,考察当前学校中使用的导学案,可以发现其总体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拟就语文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提出看法,求教于方家,以期对此有所促进。

一、明确自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学习必须明确目标。明确的目标对于学习效率的影响,前人已经有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不必再赘述。但是,考察当前导学案的状况却可以发现,许多导学案的自学目标是空洞的,特别是它们与具体的学习行为缺乏紧密的联系。

为了论述方便,下面引用一则典型的导学案为例加以分析。(为了简便,省略了其中的提示语,一些题目只引述其中的题干或主要内容)

八年级语文第七课《背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品味文章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

学习重点(略)

学习难点(略)

学法指导(略)

1.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作者的资料,填空。

作者________(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________、________、学者、________。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________。

2.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还可补充你生疏的字)。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祸不单行、满院狼藉、簌簌、亏空、惨淡、赋闲、勾留、妥帖、踌躇、光景、颓唐、不能自已、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琐屑

再读课文理解下列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达成共识。

5.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6.你能找出本文的线索吗?

7.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背影”的?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

8.文中写作者几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9.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有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以文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应该说,这是一份编写得还不错的导学案,它有目标,有方法提示,有课文阅读问答,又有课外拓展。

我们先来研究其自学目标的制订。这份导学案的目标设计,总体上扣紧了文本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却可以发现其目标的制订还存在诸多不足。

其一,目标不能完全统率所有题目。本导学案制订的目标,包括理解作品思想感情、体会写作特点和品味语言三个方面,但其设计的前六个题目都与这三个方面没有联系,或者说都不在这三个目标涵盖的范围之内。虽然这六个题目作为知识积累和阅读要求来看都是必需的,但是从学生自学的角度来看,都属于无目标的练习。而没有目标的练习,是低效的。

其二,有的目标没有相应题目来实现。例如“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这一目标,本导学案中没有任何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和体会(“背景”和“流泪”都不是“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没有自学措施的目标是无法落实的,这样的目标就成了摆设。

以上不足其实是许多导学案的共同缺点。当然还有部分导学案连自学目标都没有,这样的所谓导学案其实只是一份普通的课堂作业而已。

自学目标制订不当甚至缺失,会造成课堂自学效果的严重减损,许多学生完成这些导学案时,只把它作为被动完成的作业,而没有作为主动学习的凭借,因此自学便流于形式了。因此,自学目标的制订一定要反复斟酌,力求恰当。所谓恰当,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自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如果目标只是空泛的“体会文中的美好感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类,学生难以把握和实现,这样的目标必然成为空话。所以,自学目标应该从学情、从学习的文本中归纳制订出来,必须适应所学习文本的独特的目标。它应该是明确而具体的,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本导学案所制订的第一个目标“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还是比较恰当的。

2.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应相结合。导学案中要有总体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明确整节课乃至整个文本、整个单元的目标。这应该在导学案的总体学习目标中列出。但是,语文学习往往不是仅仅局限在少数的几个主要目标上,它还要求其他的积累和能力训练等,要求捎带其他的具体目标,例如上面例子中的第5、6题,而这些目标往往又不可能全部列到总体学习目标中,否则学习目标可能会多达十余条,臃肿不堪。因此,除了总体目标外,其余的学习目标应该在具体题目中列出。例如上述第5、6题就可以合并成一题,表达为“理清本文的内容和结构: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本文的文眼和线索”,这样才能使全部的学习成为有目的的行为。

3.要在自学过程中落实提出的目标。即导学案中提出的学习目标要有相应的题目与之呼应,有相应的训练加以落实。因此,像“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这样的目标,要针对课文中真正抓住了“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段落设计题目,让学生分析体会,或进而学习这种方法模拟写作。

二、开放学习的方式与方法

学习方法指具体的学习门路和程序等,学习方式则是更为上位的概念,它除了包含学习方法外,还包括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开放和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多数的导学案却死板地限定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例如上述例子中的第3、4题(第3题允许自行增加生字是很好的)。要求学生积累字词知识是应该的,但是否就必须局限在所列的几个字词之中呢?是否就一定要用注音和解释的方法来掌握和积累呢?显然这是不当的。即使从应试的角度来看,以后的考题也不可能就局限在这几个字词上。因此,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应该开放,要让学生选择得心应手的方法,采用合适的方式。

在导学案中,要尽量只提出目标,学习内容则可以自选。例如上述第3题,可以改为“会读会写本文出现的生字,至少掌握下列生字的读和写”。这样学生可以只完成提示的生字读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增加或减少。在导学案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学的方式方法。例如第4题,可以改为“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掌握它们的用法”。只给目标,其他可以各显神通,那么学生就有了按习惯自学的自由。对这一题,他可以查资料注释,也可以在朗读中揣摩,可以同学间互相测试,也可以在运用中理解掌握。其他题目亦如此,例如第9题,可以改为内容上允许学生分析父亲的四句话,也允许分析“我”的思想活动,也允许分析文中的其他描写;方法上可以说,可以讨论,也可以写分析。总之,只有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突出发现、探究与研究等认识活动

新课程改革强调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如今的各种导学案,虽然不乏问题,但都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即这些问题不是学生发现和提出的,而是教师根据教参或者自己的理解提出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被动地根据现成的问题到文本中寻找答案,而不是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生没有了发现的乐趣,减少了探究的欲望,也降低了学习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学生做了一个学期以至一两年的导学案,结果还是不能自主地鉴赏作品,因为他平时训练的只是解答,而不是主动去发现、去鉴赏评价。

对于怎样来突出发现、探究与研究等认识活动,布鲁纳曾经提出其著名的发现法,它大致包括以下步骤:提出问题——假设结论——创设情境——解答论证——总结概括。在导学案的设计编写中,也应该在提出目标后,尽量引导学生自行研究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导学案要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许多导学案的共同弊病是越俎代庖地提出了阅读问题,然后让学生依题作答,完全剥夺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权利和机会。这是要重点克服的缺点。教师要从代替学生提问题的习惯中走出,在导学案中只提出自学的任务和范围,而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研究文本、提出问题。例如上述所引导学案的第7、8题可以合并为一题:“本文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请你选择最受感动的文段或描述加以赏析并在同学间交流。”

其次,导学案应该提示达成目标的方法。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还不能完全自主学习,在导学案中或者由教师口头提示学习方法是完全必要的。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节约了学生摸索的时间。例如上述所引导学案第9题的前句“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就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要创设优良环境,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氛围中自主发现、研究。创设优良的自学环境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它应该包括宽松的人际环境、良好的物理环境,也应该包括较自由的学习要求。所谓较自由的学习要求,指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应该有尽量大的自由度,自学的时间得到保证;否则,自学还是会进入单纯课堂练习的老路,自主发现、探索、研究又将成为空话。

四、构建系统的学习内容与方法

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有比较完整的系统和逐步提高的层次。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使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出现缺陷,也有可能使之长期在低水平的层面重复。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虽要求“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有些人完全无视这句话提出的针对性和它的上下文语境,误解为学习要排斥系统和完整。其实这句话是针对过去只追求知识和过分重视知识系统的完整而忽视语文实践、忽视整体语文素养而提的,新课程教学与知识的系统、完整并非水火不相容,只是“不宜刻意追求”,不宜只以此为目的而已。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导学案在系统性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导学案的编写没有总体规划,只是教师分头编写,最后汇集而成。其结果是各课的题目基本相似,例如小说单元的不同课文,其题目却往往都是分析人物的言行,然后体会人物的性格。这样的题目使自学陷入不断的重复之中,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的效果。

导学案要走出重复、杂乱、随心所欲的泥淖,走向明确、清晰和系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系统性。这并不是要求在自学中以知识系统来统率自学,而是要求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有统一的规划设计,要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循序渐进地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要让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覆盖面。

2.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达到这种“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的境界,就必须让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比较全面的学习方法。教学文本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有一把能打开所有锁的钥匙。即使是同一种文体,也需要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也要有所规划,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导学案的学习,逐步掌握尽可能多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的能力。

3.学习策略的系统性。学习策略指学习个体用于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知识。它对于科学地安排学习步骤、选择最佳学习方法有重要意义。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也需要关注到这个问题,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不断进行提示和引导,使学生在这方面逐步提高。

标签:;  

语文课堂指导案例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导学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