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94例疗效分析论文_佘志军

湘潭市湘鹤医院内一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取我院2017.02到2019.01时间段内诊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药组47例、联合组47例。即单药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联合组使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4%,单药组则为80.85%,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单药组炎症因子水平、NIHSS评分、BI评分明显较差于联合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神经节苷脂、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方式,可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增强NIHSS评分和BI评分,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慢性小脑电刺激;急性脑梗死;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神经系统危重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而这也使相关研究工作从未放松。传统治疗中,多以静脉溶栓为主导,虽可起到血管再通的效果,但却存在时间窗限制、基础病限制、人群限制等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神经节苷脂则为神经细胞损伤修复常见药,适用于各类神经损伤性病症,且禁忌症极少,特别是在联合使用慢性小脑电刺激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患者总有效率,改善其各项指标[1]。对此,取我院2017.02到2019.01时间段内诊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取我院2017.02到2019.01时间段内诊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药组47例、联合组47例。即单药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4:23;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72岁,中位数为(57.18±4.74)岁。联合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5:22;最小年龄为53岁,最大年龄为79岁,中位数为(60.6±5.21)岁。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1.2方法

入院时,对患者施以有效的内科常规救治,例如卧床静养、常规吸氧、血压和血脂调节、抗凝、抗感染、纠正内环境等治疗[2]。在此基础上,单药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联合组使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具体内容为:

(1)神经节苷脂。取80mg神经节苷脂(生产企业:长春翔通药业有限公司,批注文号:国药准字H20066833)和250ml 0.9%氯化钠溶液予以混合,静脉滴注,1日1次。(2)慢性小脑电刺激。借助脑循环治疗仪(KJ-3000A)的使用,对患者小脑予以有效的核电刺激,即将主电极片贴在乳突区,辅电极片贴在患侧肢体处,以患者耐受强度为准,次治疗时间为0.5h,1日2次。1疗程为14d[3-4]。

1.3观察指标

①总有效率:包括显效,NIHSS评分减少幅度在90%以上,病残度为0级;有效,NIHSS评分减少幅度在45%以上,病残度为1-3级;无效,NIHSS评分减少幅度在44%以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②炎症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约为5ml,经离心处理后,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的使用,对炎症因子水平予以测定。包含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IL-18(白介素-18)、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

③NIHSS评分和BI评分:借助NIHSS评分量表(脑卒中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予以评定,分数越低证明患者神经功能越佳;借助BI评分(Barthel指数),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予以测定,分数越高证明患者能力越佳[5]。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1.0,对本文数据予以汇总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组间数据以t、x2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总有效率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4%,单药组则为80.85%,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单药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联合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

治疗前,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相似(P>0.05);但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BI评分明显优于单药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死率的特点,且治疗后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的存在,也会对机体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神经节苷脂则为现代常用氨基酸受体拮抗剂,能够于神经系统内对自身予以表达的细胞膜糖脂成分,以此可在刺激神经轴突再生的情况下,起到细胞因子、生物酶活性调节的目的。特别是在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疗法下,不仅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还可减轻炎症水平,预防脑组织损伤,阻滞脑梗死进一步恶化[6]。总之,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神经节苷脂、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方式,可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增强NIHSS评分和BI评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卢铁兵. 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126例疗效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 34(1):26-27.

[2]江红霞, 王芳, 曾品芳,等. 家长参与下的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的治疗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6):1312-1314.

[3]林丽卿, 黄小良, 黄绮娟.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80例的临床效果分析[J]. 海峡药学, 2017, 29(4):188-189.

[4]刘琴, 胡兆雄, 全变瑞,等. 电刺激疗法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7, 26(1):121-123.

[5]黄烈弥, 喻佳丽, 杨秋萍.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1):49-51.

[6]顾琳, 高怡, 查丽偲,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比较[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 9(3):77-80.

论文作者:佘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94例疗效分析论文_佘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