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侧卧位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马剑颖

马剑颖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 200003)

【摘要】目的:分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采用改良式侧卧位的效果。方法:以我院44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侧卧位)、试验组(改良式侧卧位)各22例,观察比较术后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1例,发生率为4.5%;对照组出现压疮2例、疼痛2例、肌力减退1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发生率为2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采用改良式侧卧位能够减少体位并发症,推荐应用。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卧位;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77-02

针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长、部位深、精细度高、术野有限制,因此对于体位的要求更高,常见的手术类型包括远外侧入路手术、枕部手术、桥小脑角手术、颅后窝手术等。患者采用常规侧卧位时,下侧上肢处于受压状态,无法满足手术操作和护理管理要求,且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如压疮、疼痛、肌肉损伤等[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4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改良式侧卧位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病例,共计患者4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2例。在对照组中,男性9例(40.9%),女性13例(59.1%);年龄位于21~70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43.6±2.2)岁;手术类型:肿瘤切除术10例、微血管减压术4例、其它8例。在试验组中,男性11例(50.0%),女性11例(50.0%);年龄位于20~74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45.0±2.7)岁;手术类型:肿瘤切除术12例、微血管减压术3例、其它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外科学》[2],患者符合手术指征,且手术时间在4小时以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意识不清患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常规侧卧位,使用物品包括手术床、肢体固定器、头架、肩部固定带、膝部固定带等。患者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1名医师托住患者颈部、下颌,1名医师于患侧将患者翻向健侧,护士将软枕垫在腋下,并使用固定器固定前胸、腰背部。消毒头皮并固定头架,注意头架和头部垂直,根据手术要求适当调整倾斜、旋转角度。屈曲下侧下肢,伸直上侧下肢,在两腿之间放置软枕并固定膝部;肩部使用固定带固定在床沿,确保颈椎处于水平位。患者上肢的上侧自然屈曲,下侧平放在床旁的搁手板上,肢体和床沿角度维持在90°以内,并使用绷带完成固定。

1.3.2试验组 采用改良式侧卧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多准备一块木板置于头架下层,作为搁手板使用,要求长度60cm、宽度15cm。患者麻醉方式、健侧卧位、头架、垫枕、身体固定同对照组一致,患者上肢的上侧自然屈曲,下侧从手术床、头架之间穿过,使肘关节形成90°的屈曲,然后放在头架下层由模板制成的搁手板上,适当进行垫衬,并使用绷带完成固定。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做好准确记录,包括压疮、疼痛、肌力减退、臂丛神经损伤等。其中,肌力减退标准如下[3]:0级:肌力丧失;1级:肢体无法运动,肌肉可以收缩;2级:可以移动但不能抬升;3级:可以抬升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可以对抗阻力,但肌力减弱;5级:肌力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体位并发症上出现疼痛1例,发生率为4.5%;对照组出现压疮2例(9.1%)、疼痛2例(9.1%)、肌力减退1例(4.5%)、臂丛神经损伤1例(4.5%),共计发生率为27.3%。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采用侧卧位,由于躯体摆放复杂,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且患者的体重长时间压迫下侧肢体,因此体位并发症发生率高。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式侧卧位,仅有1例疼痛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27.3%,和杨建的研究结果相近[4]。

分析认为,垂肩侧卧位的应用,能够避免自身重量压迫上肢,从而防止术后上肢不适。在头架下层放置一段木板组成临时结构,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患者的上肢下侧处于功能位,且得到有效的支撑,不会发生移位现象。一方面,能够保证手术流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有利于术中医师观察患者的肢体末梢循环情况。

在术中护理方面,总结护理工作体会如下[5]:巡回护士要熟悉脑部解剖结构,明确患者脑部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结合手术方案和入路方式,做好相应的体位准备工作;在使用头架前,要检查各个部件的完整性,确保关节灵活,螺丝没有出现滑丝现象;在固定头架时,拧紧螺丝防止松脱,避免患者头部下垂,影响手术进行;术毕取下头架后,及时擦拭干净血液和体液,做好消毒清洁工作,定期进行保养。

另外,在潘爱芬等人的研究报道中称,对侧卧位进行改良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6]:第一,将上肢悬吊在床沿,和本次研究具有异曲同工效果;第二,使用约束带将肩部向后拉开,扩大颈部空间;第三,增加腰背垫枕的厚度,能够减轻皮肤受压;第四,在髋部放置圈形软垫,可以增加受力面积,确保体位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采用改良式侧卧位能够减少体位并发症,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 Lu Liucheng,Guo Shaolei,Liang Feng etc.Clinical experience of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a clinical experience of 41 cases[J].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2010,33(04):335-336.

[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12):1387-1388.

[3]潘爱芬,蒋海娟,倪梁燕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02):89-91.

[4]杨建.微血管减压手术体位的改良[J].护理学杂志,2010,25(08):56-57.

[5] Cheng Zongyan.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of lateral decubitus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0,09(04):55-56.

[6]潘爱芬,刘思兰,蒋海娟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受压上肢摆放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3,28(20):53-54.

论文作者:马剑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改良式侧卧位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马剑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