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王和君主制--写于伊丽莎白女王登基之际_君主制论文

英国国王和君主制--写于伊丽莎白女王登基之际_君主制论文

英国的国王与君主制——写在伊丽莎白女王登基五十年之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丽莎白论文,君主制论文,英国论文,写在论文,五十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王室有悠久的传统,在很多人印象里,英国王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的 确,在现存君主制国家中,英国王室算得上历时长久了。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当 代世界上,保留君主制的国家并不多,在一个以民主为潮流的时代以及一个以民主为标 榜的国家里能够保留君主制,这是英国最大奇迹!

实际上,若以岁月而言,英国王室并不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更长,其他一些国家如法国 或德国,它们在更早的年代就出现公认的王权,每个朝代延续的时间也可能更久。比如 法国,公认的王权至少可以追溯到8世纪查理大帝时期,而德国的“日尔曼人的神圣罗 马帝国”则出现在10世纪末。英国公认的王权一般以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领兵征服英格 兰为标志,当时是1066年。此后英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王朝的更替,但所有的王朝都可 以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把自己的血统与威廉一世联系起来,这样,英国的王室就一直是 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了。欧洲的王朝继承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有些不同,欧洲很强调血缘的 正统性,王朝更替无论是用篡位还是用战争的办法,继承者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王室的血 统,否则就不被接受。单纯的武力夺权被看作是篡夺,这个原则在英国体现得非常典型 。现在英国王室的血统一直可以追溯到威廉一世,而威廉一世夺取王位被称为“征服” ,而不是“继承”。

威廉一世建立了统一的王权;在他之前,英国(即英格兰,不包括现在“英国”这个概 念中所包含的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等地区)也是有王权的,但在长时期中英格兰存 在着许多小国,每个小国都有自己的王权。7世纪后形成七个比较强大的国家,相继称 霸,史称“七国”。最后称霸的是威塞克斯国家,它打退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外来侵 略者,几乎就要统一国家,但它最后一位国王没有后嗣,这就为威廉的入侵创造了机会 。威廉在征服中完成了建立统一王权的任务,这以后,英国在很长时间里有一个相当强 大的王权。但强大是相对于当时西欧其他国家而言的,威廉征服后,英国进入典型的封 建社会,按照封建规范,国王只是在事关全体封建主阶级的共同事务时才握有全国性的 权力,对封建主各自的领地他却无权过问。因此,“国王”在封建的欧洲实际上只是全 体贵族的首领,是天下贵族的第一人,他不高出于贵族,而只是贵族中的一员。他与其 他贵族是伙伴的关系,领导他们打仗,处理他们之间相互的不和与纠纷。他的权力是有 限的,不可与当时的东方世界(比如中国)的帝王权力相比。

英国在封建制度下经历了4个王朝,它是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 王朝。1455—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争夺王位,打了30年的仗,史称“玫瑰战 争”。战争只在贵族间进行,规模不大,参加的人很少,但却十分血腥。战争的结果是 双方贵族几乎同归于尽,于是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出现了独特的现象,即旧的领 地贵族自相残杀被消灭殆尽,一种新的王权和一种新的贵族在封建领地制度的废墟上形 成。新王权是名副其实的最高权力,新贵族则不再是具有悠久血统渊源及半独立自治权 的领地贵族了,他们是新王权从出身比较卑微的人中选拔出来的,因此对王权充满感激 ,愿意为国王效犬马之力。这样,贵族被国王制服了,成为国王的仆人;同时,由于新 贵族来自社会的中层,出身于城市工商业集团,所以新的王权又和工商业利益结为同盟 ,它同时具有了国家最高权力和新经济利益的代表者的双重身份。新王权的出现对英国 后来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英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就是从这时开始壮大的。

约克王朝时新王权就形成了,但真正的新制度有待于一个新王朝的出现,这个王朝是 都铎王朝。都铎王朝在英国历史上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 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级。它完成了两大历史使命,一是杜绝分裂,二是抗拒外敌 。这两项使命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两个业绩,英国后来不会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而 王权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都铎王朝时期,国王成了专制的君主,他不再是贵族集团的首领,其职责仅仅是率 领贵族们打仗;他现在从贵族集团中漂浮而出,浮升于社会之上,成了社会的主人。在 国王的领导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机构建立起来,而国王是这个机构的首脑。国王的 意志成了整个国家的意志,国王自己也成了国家的化身。过去,每一个贵族都对自己的 领地有直接的管辖权;现在,贵族都服从国王,领地只相当于他们的食禄。王国政府治 理国家,国王是国家的主人。由于国王的存在,国家得到了真正的统一,英国被置于一 个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官僚政府是王国的政府,其成员因为国王的宠幸而得到提拔 。集权政府对国家的强大起关键作用,因为它消除了分裂,统一了国家。在英国(以及 在绝大多数欧洲国家),最初的集权政府都是由国王建立的,都铎王朝在英国就扮演了 这样一个角色:它建立了专制制度,变封建、分裂的国家为强大、统一的国家。

都铎王朝还使英国真正做到了国家自主,亨利八世在这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中世纪 欧洲是一个分权的社会,权力不仅在国王与贵族、贵族与贵族间分解;它还在君主与教 皇间分开,所谓“凯撒与教皇各管一摊”。罗马教廷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自居,向全欧 洲伸出触角,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组织,自上而下、无所不在地影响着社会。于是,中世 纪欧洲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世俗的权力是分散的,因为国王与贵族分权;教会的 权力却是集中的,因为教廷有集权的体制。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控制人们的信仰 ,它对世俗权力有很大的约束力,可以对任何人(包括国王)进行惩罚。教会随时可以干 涉各个国家内部的事务;此外,教会还在欧洲各地享有十分之一的税收,因此在经济方 面也享有特权。

为摆脱教会的干预,亨利八世发动了宗教改革。亨利八世起先是出于个人动机发动宗 教改革的,因为他想离婚,而教皇却不允许,他就宣布与教廷脱离关系,不承认教皇的 权威,自命为“英格兰教会的首脑”,建立了以他自己为首的英国国教。教皇宣布开除 亨利的教籍,并号召一切人包括外国君主都来推翻亨利的统治。但亨利依靠国民的支持 渡过了难关,取得了宗教改革的胜利。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国王 依靠民族的力量战胜外国干涉者,英国人的民族意识现在已经成熟了,他们愿意在国王 的领导下为民族的事业而奋斗。亨利八世的离婚案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亨利调动 了民族的意志,在国王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建立了英吉利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建立 在各个国家的历史上都是决定性的:在当时的欧洲,谁先建成民族国家,谁就先强大、 先发展;英国是欧洲最先建立民族国家的地区之一,英国后来的发展,确实与这一事实 密切相关。

英吉利民族国家在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统治下锻造得更坚固了。伊丽莎白时期,英国 社会稳定,国泰民和,经济发展,文化发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学者、诗人 、航海家、探险家等等,莎士比亚、德雷克、爱德蒙·斯宾塞和弗兰西斯·培根就都是 这一时期的人。1588年,英国打败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消灭了它的“无敌 舰队”,第一次显示出英国海军的强大威力。英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战胜一个最强大的欧 洲国家,开始跻身于强国之林。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把英国领上了辉煌之峰,同时也把君 主专制推到最高潮,诗人斯宾塞曾这样歌颂专制的女王:

随他们以俱来,啊光明的女神,

你是仁爱的影相,威严的象征,

这是伟大海岛之伟大的女性,你的光明像太阳神的灯,

普照大地,……

在他的诗中,女王被歌颂为神,这就是专制君主最高的意象。

但是在女王统治的后期,新的社会矛盾也出现了,专制王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反 而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专制王权本来以统一国家、抗拒外敌、保证国家繁荣昌 盛而功昭于世,但这样做的时候,它也使自己凌驾于国家之上,把民族国家变成了它自 己的国家。这就使王权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必然发生冲突,民族的要求往往和王权的私 利不可相容——在英国,这表现为王权和议会的分歧,双方的斗争时隐时现。英国议会 早在中世纪强盛时期就已形成,一直是制约王权的一种力量;在都铎时期,议会作为民 族的代表,在争取国家统一和民族自立的斗争中支持王权,成了“都铎王朝卑恭的使女 ”。但是现在,当民族国家的建构已经完成时,专制制度不再具有合理性,民族要求克 服专制王权,把“民族国家”变成真正的“民族的国家”,这时,议会就成了民族的代 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也就成了专制制度和民族之间的斗争。只是因为伊丽莎白女王高 超的政治技巧,才没有把这种斗争推进到激化的程度。然而,当女王在1603年逝世时, 和平解决冲突的机会丧失了,新继承的斯图亚特王朝激化矛盾,终于导致内战。

斯图亚特诸王来自苏格兰,他们不了解英国的政治文化,又羡慕英王的绝对权力,想 把专制制度推向新的高峰。这样做的最大障碍来自于议会,于是,国王与议会的冲突就 不可避免,而且愈演愈烈。到查理一世时,冲突终于演变为内战,国王以叛乱罪宣布对 议会动武,但结果却是被议会打败了,议会反而以叛国罪处国王以死刑。这是英国历史 上唯一的一次革命,革命的意义是深远的,它摧毁了王权,显示了民族的巨大力量。但 同时,它又没有能建立起替代君主制的制度,结果在国王被处死后的第11年,原先的革 命者又不得不召回国王,恢复君主制,让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不久,复辟王朝重蹈覆辙 ,再次走上君主专制的老路。英国走到一个生死交关的十字路口:如何对待这再次强化 的专制制度?

如果让专制的王权继续发展,那么英国人的“自由”就完全丧失了,英国人一向把这 “自由”说成是他们“天生”的权利;但如果再发动一次革命,那么结果是不是再杀死 一个国王,再去走一遍从革命到复辟的历史循环?英国人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既要克服 专制,又不能发动革命。结果,就出现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这是英国人政治智慧 的高度体现。根据“光荣革命”,专制的国王詹姆士二世丢掉了王位,由他的女儿玛丽 和女婿威廉继承王位。由此,王室的血统并没有丢失,专制的国王却被推翻了;威廉和 玛丽在继位时签署了《权利法案》,承认了议会的合法权利。由于国王是议会选定的, 而不是天然的继承权决定的,因此“光荣革命”实际上确立了一个原则,即议会的地位 高于国王。这样,就把国王置于议会及议会法律的控制之下,“光荣革命”消灭了专制 ,同时又保留了王位及王室的正统性!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既延续了 传统,又完成了根深蒂固的变革!“光荣革命”建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现代英国应 该说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以后,英国的君主都是立宪的君主,国王遵从法律,服从 议会的立法。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就是法高于人,法治代替人治。

整个18世纪,君主立宪制经历了巩固和完善的过程,自1714年德国的汉诺威家族继承 英国王位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缩小,议会的权力一点点增大,行政权渐渐落到了“内 阁”的手里,国王被排除出权力的实际运作过程之外,而成了现在人们所说的“虚君” ,即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到这个时候,人们就可以说: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王权是完 美的权力;当然,当国王什么事都不做的时候,他也就什么错误都不犯了。英国人对君 主制的爱戴即出自于此,他们愿意让国王代表国家,而把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 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光荣革命”后,大多数英国国王 都乐意承担虚君的角色,而远离党派争斗和实际政务,由此他们能够在无数的政治风波 中安然不动,从而也就使君主制这种人类最古老的政治体制得以保存,不受时代的影响 。君主制为什么在英国保留下来,而在其它国家纷纷灭绝,其诀窍即在于此。维多利亚 女王时代,君主立宪制发展到完美的境界,这时,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英国成为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工业生产力世界第一。英国海军横弋各大洋,英国殖民地遍布 全球。维多利亚是立宪君主的标准楷模,她尽心尽责地扮演着立宪君主的艰难角色,同 时又要为19世纪中期树立一个标准的淑女形象,做好妻子、好母亲,最后做国民的仁慈 老祖母。她逝世时,英国人真诚地痛哭,衷心地哀悼她。维多利亚是一个标准的立宪君 主,她为君主制在20世纪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20世纪的几代君主都努力做国人的榜样,爱德华七世本是个纨绔公子,但他担任国王 后,一改前习,成了受人爱戴的君主。乔治五世和乔治六世分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他们的战争中表现的坚毅勇武精神,深受国人的首肯。1917年,正当英国与德国做拼死 斗争的时候,英国王室放弃了汉诺威的德国姓氏,改称温莎家族,所以现在的英国王室 是温莎王室。20世纪国王中只有一个有非议的人物,这就是爱德华八世,他因为要娶一 个已经两度离婚的美国妇女,而不得不放弃王位。他在位的时间只有10个月。

1952年2月6日乔治六世逝世,年轻的伊丽莎白公主继承王位,称伊丽莎白二世,她于1 953年6月2日正式加冕。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与她的立宪先祖们一样,致力于树立国民的 道德榜样,同时完成立宪君主应尽的职责。女王以她平和的风度和高贵的情感赢得世人 的尊重,在她在位的半个世纪里,英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国民精神也历经风风雨雨。 但女王始终有自己的人格鼓舞着国人,出色地履行着国家元首的重任。女王在1947年结 婚,丈夫是希腊出身的菲利普亲王,后受封爱丁堡公爵。两人结婚后相亲相爱,育有三 子一女。伊丽莎白女王个人的品质及她高度的责任感都是世人交口称赞的,但其子女的 婚姻问题却险象丛生,常为国人叹息——当然,这也反映着当代英国普遍的社会问题, 在当代英国,婚姻与性关系着实是一个大问题。现在,王室面临着危机:下一代王室成 员还能得到国民的爱戴吗?但无论如何,至少现在许多英国人还是爱戴自己的王室的, 也希望王室能够继续昌盛。

现在,国王还起什么作用?大体而言,他还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首先,国王是正式 的国家元首,在外交礼仪和国内的重大活动中代表国家。其次,英王是国家的人格化身 ,他给许多英国人提供了具体的效忠对象,而不仅是一个空泛抽象的“国家”。第三, 英王虽不参加具体的政治活动,但他始终身处政治动作的中心,有丰富的阅历,能够为 当权的政府提供建议,有利于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最后,他是英联邦的首脑,在维护英 联邦的团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多数英国人认为王权还是可以甚至应该 保留的,它终究是英国政治制度中一个历史悠久的组成部分,而且仍然发挥着某些积极 的作用。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本文最初提出的问题上去了:在一个当今的世界上,如何能保留住 君主制?其实,在过去一千年历史上,英国王权已经经历过许多变化了,国王从中世纪 的等级君主变成近代早期的专制君主,再从专制君主变成立宪君主,乃至今日几乎更多 地是一个象征,只在国民的心理上有影响,在延续传统方面发挥作用。所有这些变化恰 恰是王权得以保留的秘诀所在,如果它不是适时地演变,追逐时代的潮流,那么英国王 权也就和其他国家的君主制一样,早就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变”是其“不变”的诀 窍,“不变”是因为它总是在变。曾几何时,专制的国王掌握着何等权力,其威严不比 世界上任何一个帝王差。但一旦世风变换,潮流转向,时代的要求发生变化时,英国的 王权调适了自己,顺应了变化,放弃了必然要使自己灭亡(如同那些已经灭亡的王权)的 炙手权力,而寻找到新的地位与职能,与时共进,终能在当今的世界上保留住王冠的庄 严。从这个角度讲,17世纪革命的意义是深远的,它留给王室的教训是:必须服从国民 的意志。

标签:;  ;  ;  ;  ;  ;  ;  ;  ;  

英国国王和君主制--写于伊丽莎白女王登基之际_君主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