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比较分析论文_姚源林

湖南新晃县中医医院 湖南新晃 419200

【摘 要】目的:研究CT和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股骨头坏死病患10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的方式进行分组:甲组和乙组各50例。对甲组施以核磁共振检查,对乙组施以CT检查。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甲组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86.0%,明显比乙组的5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关节积液检出率为62.0%,同乙组的32.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较于CT,核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病情确诊的概率,建议采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诊断结果;核磁共振

临床骨关节疾病中,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比较高,本病主要由股骨头外力损伤亦或者是供血不足与中断所致,可引发股骨头结构病变以及股骨头坍陷等异常情况,从而导致功能性关节障碍[1],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创伤,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此,临床需要加强对股骨头坏死病患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力度。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CT和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股骨头坏死病患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甲、乙两组(n=50)。甲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3-74岁,平均(51.8±3.6)岁;病程为4-41个月,平均(13.9±2.8)个月。乙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51.9±3.7)岁;病程为3-40个月,平均(13.6±2.5)个月。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的病历资料,依从性良好,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的病程、病情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实行核磁共振检查,详细如下:选择1.5T西门子核磁共振仪,采取矢状位自旋回波T2加权像、T2脂肪抑制成像以及快速自旋回波加权像对患者进行扫描,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施以冠状面成像。乙组实行CT检查,设计扫描参数为:管电流在220-300mV之间,电压为120kV,层间距与层厚均为10mm,此后,再对患者施以CT扫描。

检查结束后,由本院中的2名具有高资历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采取盲选法进行阅片,并作出最后的诊断。

1.3 评价指标

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比较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以及关节积液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股骨头坏死检出率

表1显示,甲组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86.0%,明显比乙组的5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股骨头坏死检出情况的对比分析表 [n,(%)]

2.2 分析关节积液检出率

甲组的关节积液检出率为62.0%,明显比乙组的3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2。

3 讨论

现阶段,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骨关节疾病,在我国临床上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本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且进展较为缓慢,对于中晚期病患来说,能够表现出自觉性疼痛等症状[2],但因该时期的病患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使得其疗效和预后都显著降低,可见,早期的正确诊断和对症治疗对于提高股骨头坏死病患的疗效以及预后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当人体的股骨头受外力出现损伤的情况之时,亦或者是供血不足与中断,可引发股骨头内部细胞的坏死,从而导致了股骨头结构病变以及股骨头坍陷等异常情况,并由此引发了功能性关节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3]。一直以来,X线检查法都是股骨头坏死的一种重要诊断方式,具有价格低廉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但比较容易出现辐射以及漏诊等问题,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CT技术能够对患者施以连续的扫描,且具有分辨率高等特点,能够实现多层面连续性扫描的效果,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全面以及多层次的影像学信息,从而有助于为患者病情的判断提供重要指导。另外,CT检查能够将受检者的关节内部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核磁共振能够实现立体以及多方位成像的效果,能够将病灶的形态以及位置等清楚地显示出来,且此法还具有辐射少以及射频脉冲安全性高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检查所需的时间[4]。大量研究表明[5],和CT检查法相比,核磁共振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检出率都相对较高,并且,在实际检查的过程当中对射频脉冲的应用,能够减少辐射损伤,提高患者临床检查的安全性。此研究中,甲组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以及关节积液检出率明显比乙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核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具有比CT检查法更高的应用价值,并且,核磁共振还能实现无障碍以及全方面扫描的效果,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十分安全可靠。

总之,核磁共振以及CT检查法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但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且更安全,可有效减少因辐射对患者的身体组织功能造成的损伤,建议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广,胡颖杰,张长庚等.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5,13(8):110-111.

[2]刘伟平,贺新朱,雷永松等.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3):661-662.

[3]张健,彭吾训,殷富裕等.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2):134-135.

[4]解培高.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56-156,157.

[5]孙丽丽.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29-30.

论文作者:姚源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比较分析论文_姚源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