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负面情绪影响观察论文_税文运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负面情绪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以及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负面情绪改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情绪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01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e of nursing strategies based on evidence based medical theory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clinical symptom in 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68 coronary disease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Feb 2016 to Feb 2018,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y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nursing strategies based on evidence based medical theory.Compare two groups of experiments result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negative emo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routine nursing group after four‐week intervent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negative emo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 is superio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and relieve the negative emotional status in aged patients.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medicine.

【Key words】Evidence‐based medicine; Aged; Coronary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The effects of symptoms and emotion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猝死率高。发作时多表现为口唇发绀、心前区疼痛等,病情发作常与不良生活方式、情绪波动、季节更替等多种因素有关。冠心病患者常因血管狭窄引发心肌缺血,最终导致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因病情危急,诱因复杂,需要更为精细科学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根据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是临床护理人员将各种有价值的文献数据研究、临床经验相及患者的需求和愿望这三种要素结合,作为护理决策依据,给予患者更细致科学的照顾[2]。为了进一步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本文通过在我院就诊的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护理,进行对比研究,所得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63~75岁,平均(69.43±3.81)岁,病程(8.01±2.96)年;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65~77岁,平均(68.57±4.12)岁,病程(7.65±1.68)年。68例患者均经过常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排除标准:入院资料不全者;患有精神疾病等无法交流护理意愿者;患有其他严重的肝肾脑疾病者;妊娠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焦虑抑郁水平及病程等情况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经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了我院的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本人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进行分组护理。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抗凝药等药物以及必要的吸氧、心电监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首先对患者病程、并发症、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及身体指标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建立患者医疗档案。为了进一步制定循证护理计划,循证护理小组与患者及家属对患者病情进行沟通探讨,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等参数,以及患者及其家属要求意愿,通过发现的问题及所得数据,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老年患者护理用药相关知识。并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以及家属治疗的信心。同时制定合理的饮食作息计划要求患者执行。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间、急性发作次数、ST段变化作为判断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的指标,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水平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作为其负面情绪情况评价指标。记录患者在分组护理后第4周末临床症状和负面情绪的变化情况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时可认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临床症状指标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与接受护理后临床症状指标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临床症状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指标对比(x-±s)

 

3.讨论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快速上升,冠心病心绞痛是威胁我国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与多种诱因有关,例如生活饮食、情绪波动、遗传因素等。近年来循证护理不断发展,能够结合科学研究,有效考量到患者实际病情以及自身诉求,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缓解病人及家属的消极状况,树立其治疗康复的信心,提高患者预后[3]。

本研究中实验组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护理后患者发作次数、发作时间、ST段等临床症状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消极情绪水平也有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循证护理能够减少老年患者的发病次数和发病时间,疏解患者的负面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4]。

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负面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建红,姚永芳.循证护理策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抑郁焦虑评分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4):1069-1070.

[2]阮斯悦,吴丹,张玉敏, 等.循证护理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z1):38-39.

[3]赵茜,张华.循证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手部功能恢复及抑郁情绪改善中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7):660-662.

[4]丁建红,姚永芳.循证护理策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抑郁焦虑评分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4):1069-1070.

论文作者:税文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负面情绪影响观察论文_税文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