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研究论文_徐诗涵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研究论文_徐诗涵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农业作为关乎我国人口生存的重要产业,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建设,达到节水农业的目标,加快发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农田灌溉工程是大势所趋。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经验,在水利灌溉技术上发展较好,但有很多地方还是要与国外的灌溉技术交流学习。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引言

水利灌溉工程是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农村政策的提出,聊城东昌府区对农业技术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追随国家发展的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加大对农业技术发展的投入,因此,我区水利部门应提升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的监控力度,以促进我区农业发展为前提,建设合理、有效的水利灌溉工程,科学、合理的运用东昌府区的水力资源,实现我区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因素对我区农业的影响。

1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1.1设计取水方法

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当地条件对灌溉水源进行取水方面的设计,这是在整个水利灌溉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农田灌溉水源的类型基本包括两种: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确定好取水方式后,再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相关的建设。在目前的生产生活中,因为更多的是以河流作为取水来源,所以一般都选择自流取水灌溉的方式。而自流取水灌溉又被分为两种:有坝取水与无坝取水。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为科学调节汛期河流的流水量,对农田和灌溉渠道加以保护,防止由于洪涝带来的自然灾害等,采用无坝取水时一般都会设计成有建闸。而关于有坝取水,它的原理是为确保自流灌溉,一般将堤坝建立在河流基础上,以增高河流的水位。尽管这种有坝取水的方式会导致工程施工的投资增加,但它解决了因为地势和其他条件带来的水位低的弊端。而且在设计有坝取水时,对溢流坝的规划不仅能够迅速增高河流的水位,还可以帮助进行对汛期排洪。通过进水闸对进入灌溉渠道水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排沙闸来降低泥沙进入灌溉渠的可能性,通过防洪堤来保证在发洪期间农田、城市、交通等的安全。

1.2设计灌溉渠道分布

设计人员在对灌溉渠进行设计时,应当考虑的方面很多,包括对本地的水、林、山、田、路等所有自然因素和工程规划,还要考虑到本地的土地资源整改,结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让灌溉渠充分和其融合发展。另外还需要了解到其余用水部门的需求状况。按照下面三个原则对灌溉渠的设计进行科学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安全第一原则,为保障施工人员和灌溉渠的使用安全,在对渠道进行规划时,最好不采用高填方、深挖方,避开高峰险势,假如是针对山地丘陵地貌,应当不要在河岸、溪边等布置渠道。第二,实现对地形的充分利用进行自流灌溉,最好是在地势高的地区设计灌溉渠,将排水沟等布置在地势低的地区。第三,综合使用的原则,若是平原地区,可以使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综合的灌溉模式,在山地丘陵地带,可以进行多方面运营,实现一水多用。

2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应用要点

2.1水资源运输的高效节水技术

在传统的农田灌溉中,水资源的运输流动过程会消耗很大一部分的水量,这部分的水资源往往会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蒸发以及渗透的形式消耗掉,控制水资源运输过程的高效节水,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节约水资源的效果。针对水资源运输高效节水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在通过加强水渠的防渗透功能,采用渗透材料进行水渠的施工。与此同时,为了有效降低水资源运输过程中的蒸发损耗,我们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输水管道的建设,以减少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2高效节水灌溉的微灌技术的应用

微灌技术是众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一种,微灌技术包括了微型喷雾、微型滴灌以及脉冲灌溉技术这三种实现方式。微灌技术通过对运输水管道内的压力进行控制,以及重力的作用来实现水资源的微型灌溉。在实际的农田高效节水利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农田以及农作物的实际情况选取微灌技术的使用方式,可以通过地下管道的喷雾灌溉以及脉冲灌溉,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重力的滴灌技术,将农作物需要的水直接滴入农作物根部。在针对不同植物的需求,我们还可以将这些微灌溉技术进行相互的结合使用,提升农作物水分吸收的效率与科学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2.3高效节水灌溉的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适用于大叶农作物的耕种过程中,高效节水的喷灌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喷灌设备,将灌溉的水资源加压进入压力水管中,同时配合着旋转的喷雾喷头,将水资源均匀大面积的喷洒至作物上。喷灌技术是当前比较常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其不仅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在城市绿化以及园艺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2.4灌溉渠道系统

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项目中,水资源大都来自于水源取水,整个过程包括取水区、输水区以及田间渠道等部分。在整个水利工程开展灌溉工作时,渠道系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整个灌溉流程中占据较大比重,该系统主要包括干、支、斗、农4个级别,其中干渠是输水的主要渠道,农渠是为了将水源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所在地,促使农作物获得良好成长。在实际灌溉工作中,灌溉渠道系统的维护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很多渠道线较长,建筑设计也十分散乱,为渠道维护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为此,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建立良好的责任制度,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更好地维护灌溉渠道系统的良好运行。

2.5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资金投入

为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年久失修的现状,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结构。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由上级部门统一筹集,统一调度,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保证农田水利资金充足;让农民自身参与到管护过程中,切实享受到节水灌溉带来的资金补贴和长远的经济效应,从而鼓励其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在保证工程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做到资金管理的合理合法合规,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良好运转。

2.6田间工程优化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优化设计中,要建设配套的田间工程,避免水利灌溉造成农田出现土地盐碱化、湿地沼泽化的现象。要合理设置排水沟,严格测量和计算各排水沟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加排水沟的深度,以确保排水沟作用的有效发挥,避免农作物在雨季长期受水浸泡。要科学规整农田形状,合理分割一次性灌溉的农田面积,依据农业耕种和蓄水排水效率进行选择,保证灌水沟、输水沟、毛渠等辅助设计到位,从局部细节层面上提升整个农田规划作业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对我国来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与工作密不可分。但目前因为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所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刻不容缓。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本文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和灌溉技术,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和水资源的节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雪莲.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59.

[2]赵静.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核心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7:26-27.

[3]孟宇,曹辉.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175.

论文作者:徐诗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研究论文_徐诗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