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土地基时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常见情况之一。软土地基是一种稳定性较差的土层,土中含有大量的空隙,其荷载能力较低,含水量较高,若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没有针对软土地基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则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导致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简要分析了软土地基的危害和市政道路工程中处理软土地基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深入探究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相关单位加强自身处理软土地基的能力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措施;分析
引言:
市政道路是我国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城市的主要交通职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所在。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机动车数量也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无疑给市政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城市建设部门需要针对现阶段市政道路工程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尤其是在处理软土地基问题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处理措施,并不断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推动施工质量及技术应用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提高市政道路整体质量的根本目的。
一、软土地基的危害性
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其荷载能力无法达到市政道路的运行标准。若施工单位未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当市政道路在投入使用之后,软土地基会因为持续不断的道路荷载而出现塌陷等现象,从而导致道路塌陷、变形等问题的出现。此外,道路表层本身就会对软土地基造成一定的荷载作用,当道路为完全凝固时,且道路给予软土地基的荷载力超过了其承受范围,会直接导致市政道路挤进软土层当中,从而致使市政道路路基的荷载强度进一步下降。当出现这种状况时,其对于市政道路的危害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道路抗剪强度减少。二是道路的受力均匀性下降,进而导致路面强度下降,路面出现破损的概率大幅度增加。最后,软土地基的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比例决定了道路翻浆现象出现的概率会得到一定的增加,当软土地基的面积较大时,会直接造成市政道路出现开裂、下沉等状况。由此可见,软土地基对于市政道路的危害性不可小觑,相关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时采取可靠、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将软土地基对市政道路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处理软土地基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
(一)强度较低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市政道路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得到了提高。想要从根本上保证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及质量,就必须深入到市政道路的基础内容当中,不断采取措施以提高市政道路的路基强度。但是,软土地基的性质决定了其强度无法达到市政道路的建设标准,尤其是在受到外界荷载力以及振动力的情况时,地基的强度下降明显,从而严重危害到市政道路的质量。为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施工单位需要采取取样分析的方式,对软土地基的性质和结构组成进行详细的探究,对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提高土壤的密度,确保其强度达到标准要求。
(二)边坡路基易被雨水冲刷
边坡路基是决定市政道路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若在施工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边坡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则会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稳定性。不可否认的是,边坡软土路基在处理时较为复杂,其对于处理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且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在处理的过程中边坡路基容易受到雨水冲刷问题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当从全局角度出发,建立长期的处理策略,并采取适当的防水、防冲刷措施。
(三)控制沉降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软土路基当中添加硬质土是常用的处理手段,这一方式固然能够达到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目的,但却也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问题。这其中,路基的沉降控制就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施工单位应当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控制路基的沉降量,确保沉降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换填技术
顾名思义,换填技术指的是将软土地基中的软土换成其他的土壤。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填土,而施工单位可以借助多余的填土用于软土地基的改善工作当中。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采取人工挖掘的形式来实现软土的置换,将强度更强、密度更高的土壤换填到地基当中,从而达到提高路基稳定性的目的。这样一来,地基的稳定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其土壤密度也会得到大幅度的上涨,从而达到规定的密度和强度范围,避免了道路沉降问题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单位需要对换填的土质进行严格的把握,填土的密度及强度必须达到工程标准,否则则会取得适当相反的效果。此外,在对边坡软土地基采取换填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换填作业对于道路的剪力强度影响。
(二)水泥搅拌桩技术
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常用的路基巩固措施,其在我国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发展之后,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应用体系。同时,水泥搅拌桩技术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够取得较好的路基加固效果,因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这一过程当中,水泥起到了固化的关键作用,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水泥使用标准和比例进行添加,且需要对其进行充足的搅拌,确保水泥的性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其次,搅拌水泥时必须有监管人员在场监督,避免出现原材料比例应用不合理的情况而影响到最终的施工效果。水泥搅拌桩技术的应用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调整搅拌桩的位置。从某种角度来看,水泥搅拌桩的位置决定了其在地基当中的承载效果,合理分布的水泥搅拌桩不仅能够达到基本的强度增加效果,更能够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二是水泥泥浆的比例控制。水泥泥浆的比例是决定水泥搅拌桩强度的关键,施工单位需要对泥浆的应用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其能够达到使用标准。
(三)表层处理技术
表层处理技术一般主要应用的土质较软的软土地基路段,其主要包括排水处理、敷设处理等。该技术对于提高软土地基表面强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价值,且能够避免局部变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表层处理技术会与其他的处理技术配合使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表层强度,从而为机械作业的开展提供条件,同时还能够确保填土荷载的均匀性。在应用表层处理技术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深入了解施工区域的土质情况,并对软土地基的含水量、结构组成、荷载量、强度等因素进行群方位的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设计技术应用措施。从本质来看,表层处理技术并不是一项可以获得长期效果的技术,其作用仅仅局限在表层强度的提高方面,对于路基整体质量和寿命的提高并无任何帮助作用。此外,表层处理技术应用完成之后还需要及时采取养护和修复措施,这无疑会提高工程量及施工成本。
四、结语
综合来看,软土地基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影响不可轻视,施工单位需要从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较强、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从根本上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密度,降低软土地基对市政道路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陈虹英.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2(3).
[2]徐红胜.关于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实践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43-145.
[3]罗清平,周小梅.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4(s2):166-166.
[4]鹿馨月,陈洪平.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4):190-190.
[5]赵炜锋.市政道路的路基拓宽改造要点及软土处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2).
论文作者:王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土地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强度论文; 技术论文; 荷载论文; 路基论文; 表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