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论文_段启国

开展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论文_段启国

段启国(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14)

摘要: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现场调查发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只有“活动”而没有“语文”,只见“资料”而不见“创作”。 高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沟通生活实际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挖掘地方特色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个性;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过程性指导;要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要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等。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学习;高段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01-01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定义为: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

通俗地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它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知识、明晓哲理。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生活与学习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的探究文化生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

二、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让高段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高段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高段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上科技说明文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教师就可以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很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高段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因此,在一些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会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当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就会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因此《语文课程目标》提出的高段综合实践活动之一就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

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成为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桥梁。教师对课外阅读起作用,一靠对学生的启发、激趣,二靠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使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另外课外阅读每周安排一次交流活动,每次为一节课,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还可以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依照高年级学生的不同需要给予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出发点只有一个: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总之,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作为课堂的辅助手段出现,因此,很多语文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重视,而且认为其开展起来非常容易。其实,要组织好这一活动并不简单,随意开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巧设计,善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教者应该成为活动准备工作中的“参谋”,实施阶段的“小兵”,总结阶段的“统帅”。为上好一节实践活动课,作为高段学生会收集来大量的资料,可又不懂得如何投入到活动之中。那么,如何选择材料,整理材料,运用材料就成为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步。这时,教师就要以“参谋”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巧妙设计步骤,把材料加以整合。

(二)重过程,抓特点

尽管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实践,但不应失去语文特色。要体现学语文、用语文的目的。如何避免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这一活动过程的引导,让高段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语文的兴趣。

(三)转观念,换角色

在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但学生水平有限,教师是否能真正蹲下身来参与其中,而不再指手画脚又去指导甚至指责?这就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

毋庸置疑,在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其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语文综合素养犹如春风化雨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了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小学高段学生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使小学高段学生的语文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作者:段启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开展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论文_段启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