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前途光明的基石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前途光明的基石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光明前途的奠基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奠基石论文,光明论文,中国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前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特别强调了在十三大已经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郑重指出:“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跨世纪的改革攻坚和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实践中,必须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质。不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没有前途。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理论依据

党的基本路线,通常是指为一个相当长历史阶段制定的指导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准则和政治路线。基本路线的制定,不是党和某些党的领导人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一定历史阶段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基本状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所处的国际环境所决定的。因此,关于我国目前社会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就成为确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党的基本路线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对这种社会历史阶段的判断和认识是否准确。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期提出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在时隔近20年的今天,有些人还不认识、不理解,以致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感到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从而对党的基本路线发生动摇。其要害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真正认识到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理论基础之上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该历史进程的长期性。

首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对这一主要矛盾的揭示,意味着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回想建国后中国反复折腾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结束,只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绝不能动摇。

其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确定的。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指出这个历史进程至少需要100年。 这个判断是对古今中外各种社会制度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所经历的长期性的科学概括。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从它的产生、发展到成熟,同样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具体到中国,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直接从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脱胎而来的,更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从不成熟、不发达到比较成熟、比较发达的发展时期。加之,一是我们在建国初期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人为地把这个发展时间缩短,打乱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二是今后还有可能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曲折和反复。所以十五大郑重指出,“这样的转变进程,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从1956年算起,至少需要100 年时间”。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指导思想,而绝不能摇摆不定,搞什么脱离基本国情的新花样。

复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针对有的人想动摇、可能会动摇而作出的郑重回答。目前在党内,在社会上,确实存在某些人以种种借口怀疑、否定甚至抵制党的基本路线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在认识和理论上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质,没有把握好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关系。那些否定改革开放政策,对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心存疑虑,把新经济组织简单等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的资产阶级等等的“左”的观点和做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式理解,忽视了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回避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现。实践早已证明,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式来搞社会主义,带来的只是国弱民穷;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初步国富民强。孰错孰对,再明白不过了。因此,在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问题上,必须遵循十五大指出的:“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首先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主义国家何去何从的首要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过去我们搞社会主义出现失误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楚这个根本和前提。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找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这里的历史方位,指的是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样的历史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就是以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视点,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根本问题的。如同马克思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一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它科学地阐明和解决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在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长期未能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出现失误就在于没有在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来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进行了深刻反思,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时代特征作出了科学判断,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因为我们党科学地认识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才在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逐步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根本问题。没有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我们可能仍会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可能还会摸索更长时间。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我们党认识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削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突出了初级阶段的生产力要求,又强调了成熟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目标。我们党还从九个方面找到怎样在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正因为如此,中国才会在1989年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关键时刻稳住了阵脚;才会在邓小平同志去世后能够使人们思想上达到统一,社会保持稳定;才会在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制定出合乎党心、符合民意的跨世纪宏伟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澄清对党的现行政策种种疑惑的钥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是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制定出来的正确决策。一些人对党的现行路线、政策存在种种疑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习惯式地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混为一谈。用这种教条式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党的现行路线肯定会产生歧义、误解。当前,在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以马克思讲的社会主义三大特征为借口,否定现行政策的社会主义性质。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三大特征是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的特征,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采取教条主义态度去理解党的现行政策,自然对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多元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化等重大政策难以理解。这种疑惑在于看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只有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才能进入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

第二,把我们党在初级阶段必须进行的改革、发展生产力,误认为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改掉了社会主义,“三个有利于”是唯生产力论。这是用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来衡量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手段。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改掉了社会主义。

第三,把一些属于手段的中性东西如市场经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当作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为姓“资”姓“社”长期争论不休。市场经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胆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第四,认为改革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回避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对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要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水平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这很明显地说明,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改革本来应有的内容。我们不能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在实际推动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阻力,而回避、否定政治体制改革。十五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这是我们跨越新世纪的要求。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就能够循序渐进地推动包括政治、经济在内的全面改革。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科学把握和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质,才能排除各种干扰,统一思想,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当然,我们讲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澄清对党的政策种种疑惑的钥匙,并不是说“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对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一定要划清界限,统一思想,否则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就会缺乏主动性和坚定性。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正确认识我国现存的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指南

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总的来说,是因为“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非社会主义因素。针对这些非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有一些好心人心存疑惑,耽心我们搞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是一个关系我国形象的重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回答。产生这种误解的关键同样在于没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首先,非社会主义因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复合结构”的必然表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在生产力方面表现为小生产、近代大生产、现代大生产并存的“复合结构”。这种复合结构决定必然存在一些与小生产、近代大生产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和思维方式。在经济基础方面表现为:在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复合结构”;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复合结构”;在交换关系上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并存的“复合结构”。这些复合结构从根本上规定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基本结构。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种复合结构决定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并存的表现形式。

其次,对非社会主义因素估计不能过高,看得不能太重,并且对这种因素要加以分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非社会主义因素主要是指: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在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要想建设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先进的社会制度,就必须大胆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发展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中,有一些带有明显的阶级特征,有一些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特征,要加以区别。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这样做,不是引进资本主义,而是为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二是非公有制成分。我们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包括按资本、技术等要素分配,就是允许按资分配在初级阶段长期存在;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多种经济中包括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这些非公有制经济。但是,这不是主体,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两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是我们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三是资本主义腐朽丑恶的东西。如黄、赌、毒之类,随着上述两种情况的出现而滋生蔓延开来,正在毒害我们的社会。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糟粕,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剔除,绝不能学。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它是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又根深蒂固的东西。我们要逐渐加以清除。

总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并存的现状,又要看到社会主义因素的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绝不是什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高举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旗帜,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一定会前途一片光明。

标签:;  ;  ;  ;  ;  ;  ;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前途光明的基石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