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黄献琼

浅谈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黄献琼

黄献琼 四川省宜宾县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644600

【摘要】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重点在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健康的心理、强健的身体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中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可见,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把握学科特点、认真挖掘语文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寻求最佳结合点、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等途径渗透德育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5-015-01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点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体会,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握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

德育教育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进行、因材施教。德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把握住时机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要寓德育教育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能因为思想教育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也不能只顾及教学而对德育敷衍了事,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德育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把握学科特点,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

语文学科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如我在教学中等职业高中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预习:查识字词、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其次正式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让学生认真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课余时间,可主动与学生交流、讨论。或利用班团活动课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富含德育内容的诗歌朗诵、作文写作比赛。

四、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例如:我以“遇到困难的时候”为命题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切身实际,认真写作。每个学生作文我都仔细批改,并适时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做到不退缩,要学会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乐趣,要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在和学生谈话的同时,针对学生作文中遇到困难的困惑,适时给予指出如何去应对困难的建议。

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师除了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较强的德育能力,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融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勇 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2]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论文作者:黄献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黄献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