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作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作文教学的历史悠久,但到底作文教学应该从文出发,还是从人出发?从文出发,我们已经作了许多尝试,然而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们的学生经过训练之后,懂得了文章的基本要素,掌握了基本的行文规范,写出了比较规范的但也是千篇一律的文章,模式化的文章,八股式的文章,缺乏生气,缺乏灵性,缺乏体现自我个性的创意。从人出发我们就应该研究写作的主体,我们总说文如其人,要作文先做人,可见人是本,是根,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
从文章的生成过程来看,任何一篇文章的诞生都要经过“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写作者)的转化,即写作者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自己对客体的认识(观念和情感),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转化;而后是作者的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转化,将头脑中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转化。无论是第一转化,还是第二转化,其“中心”毫无疑问是写作主体,因此写作教学就应该把“主体”置于中心地位,这就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符合文章写作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人的写作能力。
从人出发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从人出发,关键应该抓什么呢,也就是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我认为是思维,思维在文章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要作用,说到底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以文字符号为媒介,或叙事明理,或表情达意的有一定篇章组织的信息载体。以现代信息观点看,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信息处理的流程。从起始阶段对于客体自然信息的反应与选择,到大脑的转换加工成为主体的自为信息,然后编码组合为新的人工再生信息,这整个流动过程,无不体现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如果说写作的产品——文章,就是披上语言文字外衣的思维,那么有新意文章的写作过程就是主体给创新思维选择并披上新鲜的漂亮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外衣的过程。
总之,作文教学应该从人出发,从写作主体出发。从人出发,就要抓住思维这一要素,因为它在文章生成过程中居核心地位,起主要作用,而要写出有独到见解、有新意的文章,当然要着重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可见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思维与作文”的基本原则
1.在故事中获得感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引用了比较多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获得启示,了解思维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从逻辑到逻辑,不是从概念到概念。比如学习原点思维,老师不是简单地下一个定义,而是大量引用了许多相关的事例,让同学们在大量可感的故事中领悟到原点思维的含义与方法。而且这样上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会觉得语文课是枯燥无味的,相反是兴味盎然的。
2.在思维中学会思维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思维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这种策略十分有效,我们这种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懂得多少思维理论,而是让学生掌握并学会思维的方法,因此让孩子们下水是关键所在。如“急中生智”中让同学们学着运用原点思维的方式草拟一段“高原苹果”的广告词,又如“思维大冲浪”中所有题目都是让学生通过思维锻炼思维能力。在学习“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中,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思维的机会,从导人课题的两个问题开始,学生就一直处于思维活动之中,兴奋地思考问题,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难,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思维的过程中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学会了这样思考问题。
3.在开放中放飞思想
这样的课不是全预设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师设置的几个问题不过是给学生的思维体操搭了一个台子,并不是让学生照着给定的答案来死套,这里并没有唯一的答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们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思想。在“多样化思惟与作文”一节课中,有一个关于“生命是什么”的题目,每一个学生的答案都不相同,很多孩子的说法富有哲理,充满诗意,“生命像一支笔,当它耗尽身上所有的笔墨时,它已经在纸上留下了永恒的回忆。”“生命像一盆水,泼出去之后再也无法收回。”这些闪光的句子都是在开放的课堂里涌现出来的。
4.在民主中均衡发展
教育的民主化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潮,作为一线教师在你的课堂里如何实现教育民主化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哪一个班级,都有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这些学生常常是这个班级课堂发言的积极分子,久而久之,他们这些人形成班级里的一种话语霸权,而且人们会习以为常,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只是听众看客,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课堂民主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起来。作为教师,我有意识地开启每个学生的大脑,不再要求学生举手发言,而是随意点名与轮流发言相结合,我在课堂里来回走动,走到哪个学生跟前,就让哪个学生发言,因此全班同学都处于思考状态,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实现均衡发展。
5.在融会中实现贯通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把语文的和军事的、生物的、哲学的、经济的、文学的等等融合起来,只要对启发学生思维有利,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融会古今中外,实现贯通。
这样的教学作为一堂课还是有新意的,但是这是一系列的作文课,因此就形成了模式,困惑于是产生:如何突破这种模式,如何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如何使每堂课都有新鲜感,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