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草、海桐皮等中药治疗创伤性关节功能障碍87例分析论文_孙振荣

静宁县人民医院 甘肃静宁 743400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创伤性关节功能障碍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重度10例,中度12例,轻度45例,对照组40例,重度7例,中度9例,轻度24例。采用相关的治疗方法。根据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②显效:关节结构正常或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部分受限。③有效:关节结构正常或不正常,症状有所改善,肘关节功能大部分受限。④无效:关节结构正常或不正常,功能活动无改善。对比疗效。得出结论,使用中药外洗,治疗创伤性关节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外洗;创伤性;关节功能障碍

笔者自1999年1月~2015年3月用伸筋草、海桐皮等中药外敷治疗创伤后陈旧性关节功能障碍87例,获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87例均为门诊病人,辩证为经络瘀阻,风湿痹痛。其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10~70岁,平均31岁。重度17例,中度20例,轻度50例。病程0.5~28年。

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重度10例,中度12例,轻度45例,对照组40例,重度7例,中度9例,轻度24例。

方剂组成:伸筋草16g,海桐皮16g,透骨草14g,当归14g,乳香9g,没药9g,红花14g,艾叶16g,钩藤14g,桑枝14g,五加皮14g,臭梧桐14g,秦艽14g,防风14g,。

治疗组:上药加水1000ml,侵泡20分钟,文火慢煎40分钟,取药渣,药液泡洗患肘20分钟。一日2次,10天为一疗程。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20分钟关节功能锻炼。治疗1-3疗程,重者5疗程。

对照组:采用口服解热消炎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0.3g,3次/日,或芬必得0.3g,日2次,舒筋活血片1.25g,日3次。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20分钟关节功能锻炼。治疗1-3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关节结构正常,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②显效:关节结构正常或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部分受限。③有效:关节结构正常或不正常,症状有所改善,肘关节功能大部分受限。④无效:关节结构正常或不正常,功能活动无改善。

结果

讨论

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外伤日久,迁延不愈,又感时邪,如风、寒、湿、热之邪,正虚邪恋,瘀阻于络。出现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曲不利,皮下结节,舌质紫,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细涩等症。《灵枢经.寒热病篇》曰:“身有所伤,出血多,及中风寒,若有坠堕,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灵枢经.邪气藏腑病形篇》曰:“有所堕坠,恶血在内,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痹症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等。

《内经》对痹症的病因、症候分类、以及转归与预后等已有明确的认识。后世医家论述较多,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汉朝时代即已积累大量治疗痹症的有效方剂。明朝时期对痹症的病机、辩证、治疗以及方药的选择、配伍等均有发展,使痹症的辩证论证渐趋完整。痹症作为症状可见于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以及骨质增生性疾病,其他如布氏杆菌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脉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等也可见于痹症症候。

痹症的发生,主要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病久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一般多以正气虚衰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痹症起病一般不明显。疼痛呈游走性或有定处,有的为刺痛、或麻木、或肿胀。但部分患者起病有发热、汗出、口渴、咽红痛、全身不适等症,继之出现关节症状。本病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肤经络。久病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病位则深入筋骨或脏腑。临床上可出现瘀血痰浊阻痹;气血亏虚;或复感于邪,脏腑损伤等病理变化。

依据病因以及病邪的偏盛,痹症一般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两大类。辩证时,首先应辨清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热痹(风湿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局部无红肿灼热,喜暖畏寒;对风寒湿痹又应区别风寒湿偏盛的不同。风邪偏盛,则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为风痹(行痹);寒邪偏盛,则痛有定处,疼痛剧烈为寒痹(痛痹);湿邪偏盛,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为湿痹(着痹)。其次辨患者体质,阳气虚衰者,多呈虚胖体型,属风寒湿痹。阴精不足者,多呈廋削体型,多属风热湿痹。

风痹:风痹初起,邪气较浅,尚未入脏腑,多发于膝、腕等关节,证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曲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用防风汤加减,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宜寒热并用,方用桂枝芍药汤加减。

寒痹:寒气偏盛,入于筋骨,肢体关节为主要疼痛部位。证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曲,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头汤加减。

湿痹: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证见肢体关节重着,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用薏苡仁汤加减。

热痹:风、寒、湿痹后期化热伤津,高热,久热不解而形成。证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用白虎加桂枝汤。若热痹化火伤津,可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更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方用犀角散。

此外洗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搜风通络之功效。海桐皮性苦辛、平,入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疗风湿痹痛之功,《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祛风杀虫 ”,《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善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脚挛不能伸举,风湿两腿肿满疼痛。伸筋草性苦辛,温,《本草拾遗》“味苦辛,温,无毒”,《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功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经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本草拾遗》“主久病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常用于治疗关节酸痛、手足痹麻、风痹筋骨不舒、小儿麻痹后遗症。透骨草性辛、温、甘。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活血、止痛之功,《纲目》“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以当归、乳香、没药活血、消肿、止痛,当归,性甘辛,温,《本草》“味甘,温“。入心、肝、脾经。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不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乳香、没药性苦平,入肝经。功散血祛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创,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目障。《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红花性辛温,入心肝经。《雷公炮制药性注解》“入心、肝二经”。功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秦艽、防风祛风湿、舒筋通络,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经脉拘挛。秦艽性苦辛,平,入肝、脾、胆经。《纲目》“手、足阳明经,兼入肝胆”。功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艾叶性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功散寒止痛,理气血。;钩藤性甘、凉,入肝、心经。功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本草征要》“舒经除眩,下气宽中”。配合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20分钟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谦,编.医宗金鉴(上、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论文作者:孙振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伸筋草、海桐皮等中药治疗创伤性关节功能障碍87例分析论文_孙振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