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效果观察与护理论文_敖雪

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效果观察与护理论文_敖雪

敖雪

齐齐哈尔市民康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232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疗法治疗重性精神病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为治疗重症精神疾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176例,对全部患者应用改良电休克进行治疗,每周3次,6次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精神科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以及不良反应量表对患者临床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评估评定,观察改良电休克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不应情况。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接受治疗结束后进行评定,评定的各项分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抑郁症患者有效96例,总有效率为100%,躁狂症患者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92.1%,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83.3%,三类病症患者疗效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充分做好各阶段患者的护理工作,密切配合麻醉师和医师的工作,是改良电休克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改良电休克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方法之一,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电休克;护理干预;重性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R749.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47-01

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亦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来治疗某些重性精神病的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治疗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在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电休克治疗。现将我院176例接受MECI,治疗的重性精神病人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176例,患者的标准为:①男76例,女100例;患者年龄在22一63岁之间,平均年龄38.7岁;病程5年一10年,平均病程8.6年;②依据CCMD-111诊断,抑郁症患者96例,躁狂症患者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③患者5年内至少使用过3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且为不同化学结构,每种药物使用时间不低于2个月,按时持续服用病症未有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大于60分;④患者均无药物依赖、过敏、滥用情况等;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应用多功能改良电休克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常规进行MECT术前准备。治疗开始首先给予阿托品1 mg静脉注射,继之再缓慢静脉注射2.5%硫贵妥钠(按5 mg/kg备用)直至病人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为止。随即以生理盐水冲洗滴管,最后静脉注射0.296氯化唬拍胆碱0.8 mg/kg。待其四肢肌束震颇结束后,插人口腔保护器,然后立即通电进行治疗。为了保护治疗的安全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电、脑电、呼吸、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治疗电极位置统一采用双颖侧放置,刺激电量根据该MELT治疗仪所提供的按照年龄调节相近的电量百分比。为了以后更好更安全地开展MECT治疗,我们在整个治疗过程准确记录有关时间:(1)自注射完氯化唬拍胆碱至开始通电治疗所经历的时间;(2)治疗过程中大脑癫痈样放电所持续的时间即发作时间;(3)发作时间结束后至病人自主呼吸完全恢复的时间;(4)自主呼吸恢复至病人完全清醒所经历的时间。药物剂量:阿托品用量每例病人均为1 mg,硫贲妥钠剂量按每千克体重5 mg备用,根据每个病人耐受量而异,其范围为100~ 300 mg,平均为(150±50)mg,氯化琥珀胆碱用量按每千克体重0.8 mg足量给予,其范围40~ 55 mg,平均为(40± 10)mg。治疗参数:醒脉通牌改良电休克治疗仪最大优点是全自动化,只要事先按年龄调节好相应的电量百分比,测定好电阻在100一3000欧姆,其余的数字将自动显示出来,刺激电量平均为160士60库仑,刺激时间平均为2.01士0.345,抽搐能量指数平均为1678士902,抽搐抑制指数平均为80士20%。观察发现MECI,治疗效果与累积发作时间在6次以内有一定的正性相关性),与其它治疗参数无相关性。发作时间长短与年龄、病程呈负性相关与电量、通电时间呈明显正性相关与肌松剂量和麻醉药剂量无明显相关性。

1.3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精神科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躁狂量表以及不良反应量表对患者临床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评估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1.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改良电休克治疗,176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好转,其中抑郁症患者有效96例,总有效率为100%,躁狂症患者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92.1%,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83.3%,三类病症患者疗效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评价。在治疗初期,有15例患者出现头痛、12例患者出现记忆障碍、2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患者副作用情况均<2分,属于轻度或极轻,未经对症处理自行消失。经血常规、脑电图、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重性精神疾病的几率也在随之增加。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对传统电休克治疗加以改良,使患者在麻醉的状态和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用适量脉冲电流对大脑进行刺激,从而使大脑皮层呈癫痈样放电,脑细胞随之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性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由于其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并且避免了传统电休克治疗伴随的关节脱位、骨折、患者极度恐惧感的缺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重性精神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有窒息及植物神经兴奋,致使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严重时两种情况互为因果。此外,这种植物神经紊乱,有时会引起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结性搏动以及其他类型的心律紊乱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而MECT治疗过程中加用阿托品1 mg静脉注射,就可以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MECT治疗过程中诱导麻醉十分重要,由于MELT治疗应用了肌松剂,引起肌肉松驰,呼吸肌麻痹,如果患者神志清醒时,会产生窒息频死感,引起患者紧张不安,而作诱导麻醉让病人进人麻醉状态时,再应用肌松剂,则不会产生不适感,醒后亦不感到痛苦,从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关键问题是麻醉程度的掌握,既不能过浅,亦不能过深,过浅起不了诱导麻醉的作用。过深则会影响病人自主呼吸的恢复。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麻醉药的用量视病人情况而异,一边推药一边观察病人的反应,直至病人对呼唤没有反应,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为止,此时达到诱导麻醉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朱雨亭.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571-572.

[2]王绍卿.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56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21-522.

[3]林洁.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59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78.

论文作者:敖雪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效果观察与护理论文_敖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