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某院校教学楼为案例,进一步探索建筑物外部墙体水状况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施工质控措施,以便于广大施工人员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筑物外部墙体水状况发生各方面原因,通过各项施工质控措施有效实施,有效降低建筑物外部墙体水状况实际发生率,为建筑物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物;外墙渗水;原因;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前言:
建筑物因长时间使用,会受各方面因素所影响,其外部墙体极易有渗水状况出现,直接影响着建筑物使用安全及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物外部墙体渗水状况发生原因与施工质控策略进行综述分析,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1、工况
某院校教学楼于上个世纪90年代建设完工,结构主体为砖混,少数则为框架结构。建筑物外表面装饰材料选用的是干粘石。现阶段建筑物的外部墙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渗水问题。出现渗水问题外部墙体的教室内明显可见发霉发黑湿痕,若遇强降雨天气状况,则教室内部会出现严重的积水状况。现以此教学楼为案例,研究建筑物外部墙体水状况发生原因与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2、各方面因素分析
建筑物外部墙体有渗水问题出现的因素众多,经实地调查研究可了解到,外部墙体渗水这一问题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集中体现在设计、砌筑质量、洞口处理、抹灰质量这几个方面,以下分别对这些方面因素加以阐述分析:
2.1 在设计方面
设计教学楼期间,设计者并未充分重视细部大样的设计,如墙体与幕墙之间接缝、外部墙体预埋管件、门窗、滴水槽、穿墙管、窗台坡度、鹰嘴等设计过于简单化,并未严格依据各项标准开展设计实践工作。设计期间并未充分考虑到各个材料相互间界面的连接,墙体根部比较容易出现开裂问题的相应部位,在实际设计期间并未考虑到防水问题。设计者缺乏对外墙防水设计重视程度,外部墙体装门面的设计实践中,也并未设定防水概念及功能,以至于建筑物各项功能并未能够实现有效发挥。
2.2 在砌筑质量方面
砌筑砖砌体期间,往往存在着各种质量“病症”,极易促使外部墙体渗水问题出现的因素如下:①砖层间水平的灰缝砂浆实际饱满度并未达到标准的80%这一要求,竖向灰缝间未有砂浆存在,瞎缝及空缝等问题状况存在,逐渐成雨水渗漏的内部通道;②框架结构内填充墙砌至接近于板底部及梁底部标高期间,并未斜砌到板底部及梁底部,砌筑施工操作结束之后,砌体因灰缝受到压迫而有变形状况出现,促使墙体下沉情况出现,斜砌砖体其与板、梁相互间有间隙形成,外部墙体刮糙或抹灰期间,间隙位置有裂缝问题出现,逐渐成为渗水通道;③框架结构内填充墙及框架柱相互间砖模数、拉结筋等缺乏匹配度,砌筑期间折弯钢筋逐渐压进至砖层内部,局部位置逐渐有砖体同柱大间隙状况出现,抹灰期间极易有裂缝情况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均逐渐成为外部墙体渗水状况出现的通道。
2.3 在洞口处理方面
砌筑封堵上料口期间,其与原有洞口之间不严密的接搓。待工程施工建设完毕后,装修期间外部墙体会凿去部分孔洞,致使在墙体于外部粉刷间有裂缝状况存在。剪力墙部分,具体施工操作期间螺栓套管内外部粉刷期间,并未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做好封堵处理,致使外部墙体后期有渗水状况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在抹灰质量方面
外部墙体抹灰施工操作全过程,并未严格依据各项施工操作标准开展,并未做好分层次的抹灰施工操作,抹灰层内有空鼓及收缩裂缝状况存在;开展大面积墙面抹灰施工操作期间,施工缝极易出现,且数量相对较多;填充墙体所用砌筑砂浆实际饱满度不足,未严格依据三一标准化砌筑施工操作方法进行砌筑施工,框架结构外部墙体砌筑当中应用空心砼砌块,致使大量的灰缝之间连通,砂浆松散程度明显,在这一状况之下,建筑物外部墙体必然会有大量渗水问题状况出现。
3、质控策略研究
3.1 关于设计方面质控策略
因施工设计方面因素所致外部墙体有渗水问题出现的质控策略如下:开展事前预控工作。审核施工设计图纸,项目技术主要负责者、监理者需细致审查施工设计图当中防水、防渗等处理部位,检查其是否与各项标准及要求相吻合开展了防渗水设计;外部墙体砌筑、抹灰使用砂浆标号,其是否与各项标准及要求相吻合;墙体与幕墙之间接缝、外部墙体预埋管件、门窗、滴水槽、穿墙管、窗台坡度、鹰嘴等,这些极易导致外部墙体有渗水状况出现的部位设计可否合理,防渗及细部设计可有做好。针对设计当中有着防范措施与各项标准的,施工期间需严格依据设计图开展,监理需从旁加以监督管理。若设计当中存在不合理地方,监理者、施工者需及时告知建设方,向设计方提出整改建议,及时作出整改,以免外部墙体有渗水状况出现。
3.2 关于砌筑质量方面质控策略
因砌筑质量方面因素所致外部墙体有渗水问题出现的质控策略如下:具体施工操作期间应该是砂浆的拌合物和易性,选用三一砌筑方法,砖砌筑施工前期需浇水予以湿润处理,切勿用砖直接进行砌墙施工操作,砌筑施工期间灰浆的饱满程度必须满足于总体施工建设标准,将砌块与砂浆相互间粘结强度提高。填充墙砌至接近于板底部或者梁底部期间,需间隔15日后,通过斜砌方式补砌挤实处理,通过水泥砂浆把斜向砖间缝隙嵌均填密实。框架柱子植筋期间,必须依据砖模数开展施工操作。
3.3 关于洞口处理方面质控策略
因洞口处理方面因素所致外部墙体有渗水问题出现的质控策略如下:上料口留洞期间,需退搓灰缝的平直度、并咬搓深度,保证后砌墙体上部灰缝能够塞严实。洞口封堵期间,需彻底清理好留搓位置杂物与砂浆,保证推搓灰缝平直度,确保接搓部位线体顺直。架眼需用半砖及防水的砂浆做好封堵处理,取1:3水泥砂浆做抹匀处理。应注意封堵处理前期,需清理好洞内杂物,并予以浇水湿润处理。螺栓套洞需借助微膨胀性水泥砂浆予以塞实处理,封填好洞口。
3.4 关于抹灰质量方面质控策略
因抹灰质量方面因素所致外部墙体有渗水问题出现的质控策略如下:注重施工操作工艺及水泥砂浆质量优化控制,针对外部墙体找平层,应确保两边成活,每次涂抹砂浆的厚度均应控制在1mm-10mm范围,在抹灰施工期间需避开低温与高温季节,低温为5℃、高温为30℃。为避免砂浆有空鼓情况出现,虚席于抹灰施工操作前期做好洒水湿润处理,洒水需适量且均匀。外部墙体打底的找平层用1.0-1.2kgm3杜拉的微纤维及部分减水剂所拌制水泥的砂浆,有效控制抹灰层开裂。抹底层灰期间,应用力把灰压至砖缝内部,凝固到一定强度后,实施中层抹灰处理。中层表面在经刮糙后实施面层抹灰处理。抹灰施工操作24h后,淋水养护需超过7日,切实地避免建筑物所在外部墙体有渗水状况出现。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论述之后我们对于建筑物外部墙体渗水状况发生原因,均能够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及了解。同时,也提出若干针对于建筑物外部墙体渗水状况施工质控策略。那么,为了能够在今后更好地保证建筑物外部墙体不会有渗水状况出现,便还需广大施工者们积极投身于实践探索当中,多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结合项目实际状况及各方面因素,实时优化及完善施工质控方案及措施,以能够通过对施工质量有效的把控,杜绝建筑物外部墙体渗水状况发生,保证建筑品质。
参考文献:
[1]朱鑫锋,谷新莲,鲍可庆.高层建筑外墙渗漏原因及对策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7,12(10):544-545.
[2]钱修林.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控制外墙渗水[C].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2017,11(09):154-155.
[3]杜润福.建筑工程外墙渗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20(13):590-591.
论文作者:曹静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墙体论文; 砂浆论文; 状况论文; 建筑物论文; 砌筑论文; 策略论文; 操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