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进程的不断加速,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民生工程项目之一,其发展态势直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必须切实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本文就其工程中的施工风险和管理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良好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1 总则
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行为,指导施工安全管理活动,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水利部于2015年7月31日批准发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以下简称导则),并于2015年10月31日实施。
2 存在的隐患
若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顺利,就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对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要充分考虑环境风险,所谓环境风险就是指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的施工环境,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的施工环境都会选择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交通不便,甚至会出现运输安全问题,进而导致物料不能及时送达,或者是施工物料受损等问题,同时自然界中又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会导致工期变长等问题的发生;二要考虑企业自身承担的风险,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支持直接决定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如果施工企业没有较强的资金技术支持,那么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就可能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也会给施工人员和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三要注意合同签订的相关问题,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大多数都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最终的工程检验标准都应该进行严格规定,否则可能会出现某一方推卸责任的问题。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及应用
3.1 积极应对环境风险,加强环境与施工材料的预控工作
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的外部环境因素风险管理工作,对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恶劣天气因素进行施工评估和预判,从而从根本上防止工程施工中所受到的自然威胁。从环境因素分类规划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气候方面要素。气候方面的风险影响主要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域的气温条件,工程建设避免不了对坝基与其他施工环节的混凝土运用,这些原材料受温度的影响容易出现多样化的问题,如混凝土裂缝问题,其会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损坏,从而使得其质量隐患的存在[2]。为此,施工单位在对原材料进行调配时要尽可能顺应当地的温度要素,根据相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对原材料的配比进行科学规划,从而有效的将其风险降至最低;第二,地理条件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受地理条件要素所形成的威胁主要体现在泥沙的淤积方面,为此,在实际工程建设施工中需要对当地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清理,防止因杂志的掺入而产生工程安全问题。此外,在工程建设前要积极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准备,合理的安排施工工期,尽可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的避免周期性自然灾害的侵扰,如暴雨季节容易发生山洪威胁,必须有效的对施工时间做出科学合理的预判,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对其不良影响。此外,在原材料的风险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要切实把控好原材料的质量关。在原材料的选用工作中要成立专门的选购小组,严格落实责任制。在原材料选择的前期要对选购的材料进行抽样调查,唯有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需求标准才能投入使用,从而有效降低原材料的选用风险。
3.2 强化施工单位的人员管理,加强企业自身水利项目的规划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其工程建设的主体是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为此,在物防的基础上必须贯彻与落实“人防工程”。纵观近几年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事故原因,多数由施工人员自身工作的疏忽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加强人员管理机制的建立,进而对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危险要素进行有效的管控。具体来讲,企业自身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加大宣传教育。宣传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更要对相关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从思想上加强企业内部人们的正确思想意识引导[3]。正所谓“思想是指引行动的前提基础”。为此,必须将思想层面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第二,健全规范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的工程建设亦需要有一个条则明晰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规范推进。在规范制度的构建中要重点对人员的系统化培训工作进行有效贯彻与推进,严格将责任问责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头上,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人员危险意识薄弱的问题。
3.3 改善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很大,比如气候、地质条件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正常施工,比如暴雨、台风等自然天气灾害,都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施工进度,甚至会造成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为了避免由于施工环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就要对施工环境进行改变,比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施工现场周围的温度,同时还要注意施工现场附近河流的泥沙清理工作。
3.4 提升施工设备利用率
施工设备的利用率直接决定了整个施工效率,为了能够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能,相关风险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保证每一台设备的性能良好,制定相关风险管理制度,调动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科学管控。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利用效率,保证工人与设备之间的有效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的发生。风险管理人员要安排相关的专业设备检测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任何问题都要立即解决,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转,在对设备的检测过程中,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并将每一次的检查结果记录下来,当发生突发问题时,技术人员能够依据这些档案及时找出原因,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
4结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水利水电施工实际,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强实践管理能力,以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为施工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任秀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水利,2018(22):58-59,46.
[2]李向泰.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0):103,106.
[3]刘洋.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8(10):119.
[4]应世君,方忠国,方定国.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16):52,56.
论文作者:陈潇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风险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设备论文; 原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