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肥胖伴子宫肌瘤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及围术期护理论文_王旭

(镇江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年肥胖伴子宫肌瘤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措施及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伴有肥胖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期愈合率93.3%及并发症发生率3.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一期愈合率53.3%及并发症发生率16.7%(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7%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6.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年肥胖伴子宫肌瘤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肥胖;子宫肌瘤;切口愈合不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46-02

子宫肌瘤又称纤维肌瘤,是妇科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20%~30%[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习惯的改变,许多中年子宫肌瘤患者同时伴有肥胖症状,使术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据统计,肥胖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要比正常体重患者高5倍左右[2],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针对中年肥胖伴子宫肌瘤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及围术期护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伴有肥胖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48.45±2.45)岁;体重65~88kg,平均体重(72.6±10.5)kg;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3±1.2)年;其中单发性肌瘤20例、多发性肌瘤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49.14±2.89)岁;体重66~88kg,平均体重(73.1±11.2)kg;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1.8)年;其中单发性肌瘤21例、多发性肌瘤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45岁且≤59岁;②患者临床症状为月经不调、腹部有包块、压迫症状等,超声等影像学资料显示异常;③存在手术指征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④符合肥胖的诊断标准,即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体重指数>24的患者;⑤资源接受本次实验,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①排除宫颈及子宫恶性肿瘤患者;②排除心、肝、肺、肾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高血压、精神病史等患者;③排除无法正常交流、存在智力障碍的患者。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依据护理等级要求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操作,遵医嘱在围手术期进行病情监测和巡视,如果有异常情况需立即报知主治医师,同时协助医师进行治疗和处理,常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负责为患者讲解病房环境、医院制度、主治医师、护士长等情况,使患者对病房环境有所了解,告知患者术前检查的必要性,指导患者做好检查的相关准备工作。入院后的第二天,进行全面检查,待患者完成全部检查后,依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符合手术要求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讲解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常识和注意事项,为患者进行心理开导,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确保患者的血糖、血压、心肺功能等保持稳定,符合手术的要求。②手术护理:手术当天,在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要再次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摆放,在满足手术要求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要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术后待患者苏醒后协助家属将其送回病房,做好心电监测工作,同时注意引流液性状和量,为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的情况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③术后护理:术后1~2天,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选择最舒适的体位进行休息,指导患者如何观察肛门排气情况,待患者能够正常排气后即可正常进行饮食。为患者讲解尽早下床的好处,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活动,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护理期间观察患者的阴道流血情况,拔出导尿管后指导患者观察排尿情况。术后3~7天,指导患者如果进行恢复性训练,同时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适当的进行运动,保证饮食的营养。患者出院时,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术后2个月内禁止过度的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术后三个月内禁止同房、盆浴等。④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肥胖患者需要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如伤口出现少量渗液,可通过挤压的方法排除渗液,同时对伤口进行微波理疗;如伤口出现大量渗液,可清除液化的脂肪组织,局部进行纱条引流,每天进行药物更换,待伤口边缘渗液较少后,可使用胶布进行固定,3~5d后即可痊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主动性、沟通能力、业务水平等。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90分且≥70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子宫肌瘤的发病是因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其中存在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因此全称为子宫平滑肌瘤。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肥胖患者在术后切口很容易出现愈合不良的情况,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3]。

肥胖患者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成人皮下脂肪属于黄色脂肪组织,血运功能较差,因此伤口愈合能力较低。而且肥胖是皮下脂肪增厚,增加了手术难度,再加上术中对于脂肪组织的损伤,使脂肪组织发生缺血无菌性坏死,产生渗液现象[4],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而且肥胖也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预防切口愈合不良就要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入手,术后增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该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医疗护理计划,有预见性、主动的为患者提供高效、有序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该护理模式以时间为轴,依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预见性护理,其中包括对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的护理要点及术后的护理工作等[5],均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施,提高护理效率,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此外,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的过程,既增加了护患关系,又能够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中年肥胖伴子宫肌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路径能够有效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资料】

[1]李翠芬.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心理功能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06):79-80.

[2]康美珍.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04):570-571.

[3]裴玉.探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36):271-272.

[4]徐园霞.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20):2851.

[5]罗明利,王碧.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03):494-496.

论文作者:王旭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中年肥胖伴子宫肌瘤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及围术期护理论文_王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