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与路径研究论文_王学云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与路径研究论文_王学云

沂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前言

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农村劳动转移对于农村和城镇都有很好地推动作用。从农村发展来看,劳动力转移可以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农民的眼界思维和综合素质;从城镇的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提高城市化水平,推进工业化,扩大城镇消费需求,促进城市的发展壮大。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转移路径存在阻碍,需要进行更深层的探讨。

2、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劳动力素质待提高

农村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水平低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障碍。我国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低,大多数在初中以下。绝大多数农民工素质不高,这不仅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转移,也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水平。体力劳动占多数,而新产业和城市高层次岗位则缺失劳动力流入[1]。

2.2城镇化水平待提高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吸收农村劳动力难以发挥集聚效应。一是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就业机会不多;二是随着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改革,部分城市失业率有所上升,为了降低失业率,这些城市已经开始人为地设置障碍,限制甚至退让农民工,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2.3相关劳动力制度存在缺陷

2.3.1户籍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适用于特定历史时期,与现阶段国情不完全相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双重户籍制度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强大障碍。一方面导致城乡体制相独立,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流动;另一方面,进城的农民不能获得真正的公民身份,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转[2]。

2.3.2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完善

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障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效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影响了城市化的合理水平。首先,职业中介机构和就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城乡劳动力市场尚未建立,供求双方信息传递不畅,增加了农民工的成本和风险;二是管理滞后,基层劳动就业指导机构效果不明显,政府的相关服务与农业劳动力就业缺乏组织和指导,对农村劳动力缺乏后续服务和管理,导致少数企业利用管理和监管漏洞压迫农民工。

2.3.3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重要制度。享受社会保障,体现了全体公民权利平等,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但是,由于形成了以户籍为界线的两种自我封闭、完全不同的制度,使得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难以衔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劳动者虽然进城成为城市劳动者,但却被排除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从农民工流动的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保障的缺乏使农民工工资无保障,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合同保障的缺乏,社会保障的缺乏。农民工的参与率低,享受工伤、医疗、失业保险的农民工比例低,仍然增加了农民工进城的心理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分析

3.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村劳动力由于农村环境的限制,素质普遍不高,解决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必须积极改善农村的经济、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利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来带动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投入更多的农村教育资金,提升其文化基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新就业思维的引导,加强农村劳动者维权意识。

3.2发展小城镇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小康的要求。为了实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向小城镇和其他产业进行转移。一方面,要抓住乡镇企业这个发展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实现劳动力的解放。调整相关产业的布局,推进规模化生产与经营,增加农村的就业与收入。另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城镇的建设,拓展城镇规模,利用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来带动经济发展,吸引劳动力进入[3]。

3.3完善相关劳动力管理制度

3.3.1建立城乡结合的户籍管理体制

应开展新一轮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条件的准入制度,以取代对城市人口指数的控制。逐步放宽户籍迁移限制,要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主要依据,实现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的划分,平等对待城镇新居民和城镇原居民的权利义务。

3.3.2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

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体系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加强劳动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各级公共就业机构作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经济主体建立各类劳动中介组织,大力发展劳务公司和劳务派遣企业,建立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输出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育特色农村劳动力基地,重点发展劳务品牌,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4]。

3.3.3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农民工低收入、流动性大的特点,创新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城镇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构建农民工重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保障机制,最终实现与城市医疗保障体系的融合。建立相应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严格规范就业制度,积极做好农村留守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4、结束语

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立足于现阶段城镇与农村的经济社会特点进行分析,做好劳动力制度改革,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使其助力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型城镇化[J].中国经贸导刊,2017(31):31-34.

[2] 张芬芬.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与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1):38-43.

[3] 李丽萍.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综述[J].青年与社会:下,2016:182.

[4] 胡薇.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今日财富,2016(2):154-155.

论文作者:王学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与路径研究论文_王学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