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理八年级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研究_地理论文

八年级地理新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育论文,八年级论文,新教材论文,地理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6)12-0097-03

八年级地理课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这些美育内容。地理教材虽然不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全部,但它在地理课程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地理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美育内容体系,对于实施该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美育内容构成分析

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地理事物、人文地理事物,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了地理美。这些地理美的事物有其所属的不同领域和范畴。依据黄京鸿教授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中美育内容分类系统,我们对八年级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形式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进行了分类归纳(见表1)。

笔者对八年级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美育内容进行了归类分析,结果表明:这套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的美育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五大类 162条教学内容,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中,贯穿教材的始终。虽然它们在各章里所占的比例不同,但其分布不是凭编者的主观意愿硬塞进去的,而是由教材内容决定的,其所起的美育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以下从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的逐章、逐类、整体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逐章构成分析

美育内容在各章节所占的比例并不均衡,有的章节多,有的章节少(见表2)。

八年级地理教材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包括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个区域的内容,因而其涵盖的美育内容最多,而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仅讲述了我国在世界中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其涵盖的美育内容是最少的。这也是由教材本身的内容决定的。

具体到每一章中,各类美育知识点所占的比例也有很大的差距(见表3)。

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主要讲述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由此形成的东西端晨昏差异及南北部季节差异、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分布、民族分布特征等内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主要讲述了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故形式美的比重最大。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均突出了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因而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美。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侧重于自然地理区域的描述,故自然美的比重较大。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均侧重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所进行的现实社会美的创造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故社会美在这三章中都占有较大比重。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讲述了中国在世界中求发展和所需遵循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因而社会美和科学美的比重相当。

(二)逐类构成分析

五种美育类型中每一类在各章中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见表4)。在逐章分析、微观把握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对逐类构成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在地理美育中做到有针对性,不仅做到,而且做好。

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自然美和形式美的内容均占有较大比重的是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这是因为本章涉及了中国地形地势、气候类型、主要山脉和河流湖泊等地理事物以及这些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景观差异等诸多内容。

社会美的内容则较多地体现于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中,因这两章涵盖了诸多体现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社会美的内容,如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经济贸易、能源开发、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等。另外,在第六章中还讲述了长城、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历史内涵丰富和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瑰宝,因而本章蕴涵的艺术美的内容也是各章中最多的。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因包含人地关系协调理论,故呈现较多的科学美的内容。

(三)整体构成分析

五种类型的美育内容构成了八年级地理教材的美育体系,在该教材中所占比例并不相同(见表5)。我们必须对其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以便整体把握,宏观调控。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八年级地理新教材的美育内容中,社会美的比重最大,它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美也在我们身边。“生活”的内容相当广泛,它涵盖了人类认识、改造、利用自然的种种活动,涵盖了不同地理要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建设、国际间的合作等各方面。把生活和地理联系起来,把地理与美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迈入地理学科的大门,体验生活中的美,使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体会到地理的社会美。

地理自然美是美存在的重要领域。八年级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自然美。教材以环境为基础,大量介绍国土的辽阔、各大地形区的特点、主要的山脉、众多的河湖,丰富的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知识。教材中的名山大川尽收眼底,各种自然景观奇伟瑰丽,美不胜收,成为地理自然美的最好体现。

地理形式美是为表现地理事物的美服务的。地理事物的美必须要依托于美的形式,而美的形式又不能离开美的内容而存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美”。从教材的实际情况来看,它的内容包含有大量自然美的素材和地理事物的组合规律及韵律美,其形式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地理事物形态、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及规律、景观差异等都是形式美的范畴。

地理艺术美是地理美育最有力的表现方式。舞蹈绘画是人们表达审美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文字、宗教建筑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很强的艺术美,反映不同时代各民族发展的历史。而民族文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使他们得到艺术美的熏陶。

地理科学美的比重虽然较小,却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关键,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深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地理科学素养,给学生以深刻的科学精神启迪。

二、地理美育内容的特点

1.地理美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八年级地理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内容,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八年级地理美育内容包括五大类,其中社会美所占比重最大,这体现了新课标“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要求。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使学生在从书本上获得美感的同时,在生活中也时刻能感到地理美的存在。

3.与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相比,科学美的含量虽然较小,但却注重于科学理论的得出过程,体现出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这对学生进行大胆设想和创新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4.地理美育内容和美育要求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贯穿始终,分布于每一章节。由于各章节所选内容不同,各类美育内容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

5.地理美育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体现于教材的文字系统、图表系统和活动系统之中,使学生能够在美文美图中获得美的享受。

地理学因以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为研究对象,是中学各门学科中文理相通、广泛联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又蕴涵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故地理学科教学应承担美育教育之重任,应将美育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

收稿日期:2006-09-10

标签:;  ;  ;  ;  

新地理八年级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研究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