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凡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在出现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后,需及时进行应急抢险,以避免事故扩大化,给企业带来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需要及时修复破损的管道,并及时进行生产。因为油气管道输送的是易燃易爆型的介质,所以应急抢险管道是一项风险极高的作业。在抢救中,若是处置不合理,很容易造成二次事故。因此,应结合油气管道事故后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抢救方案,确保做好应急抢救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油气管道泄露;应急抢险;安全监督
引言
我国是油气管道大国,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我国油气管道2014年总长度已达到10.63万公里。由于国内大部分油气管道建成较早,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目前已到了事故高发期。油气管道发生事故不仅会给国家和相关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危害事发地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做好油气管道事故应急抢险,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和不良影响,修复受损管道,尽早恢复生产是管道应急抢险的主要工作。油气管道应急抢险作业具有风险高,时间紧的特点,抢险人员易忽视各类潜在风险。加强管道应急抢险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抢险人员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管道应急抢险作业的特点
1.1作业风险系数较高
油气管道负责输送易燃型介质,若是抢救中安全隔离措施不佳,置换管道不彻底,也没有及时落实现场防火防爆措施,在抢险中就为火灾爆炸二次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并且作业施工场地还可能会出现机械伤害、中毒以及塌方等等风险。
1.2作业施工环境过于复杂
油气管道发生事故的场所通常都是无法预料的。任何地方都很有可能出现管道泄漏事故,结合作业环境的差异,所存在的风险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控制风险中,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
1.3社会公众高度关注
在出现油气泄漏后,通常会引起社会各界人们的广泛重视,抢险作业点也会有大量群众来围观,这样大大影响了抢险作业顺利进行。同时,围观车辆以及人员也会增大了抢险作业进行的难度。
1.4施工作业任务重
在发生油气管道事故后,会给事故发生场地的居民以及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应及时进行现场应急抢救,避免问题扩大化,在短期内做好应急抢修管道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就会错失很多安全措施落实不佳而引发了意外情况。
2油气管道事故管理中的几点问题
(1)缺乏完善的事故上报以及管理机制,应建立健全的事故数据库,应全面分析管道事故。
(2)应构建统一的划分管道事故方法,并确保分析机制与
评判机制的合理性。
(3)评估地质灾害预测能力较低,对于设计以及监测地质灾害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3应急抢险不同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
3.1应急抢险处置阶段安全监督管理
3.1.1杜绝火种,防止火灾爆炸
油气管道泄漏应急抢险现场属于易燃易爆场所,应严禁烟火,夜间照明应采用防爆灯具;严禁擅自进行打磨、切割、砸打等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如需要切割混凝土或受损管道,应采用冷切割技术。现场作业过程中应采用防爆工具,以防止产生火花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同时,作业过程中应配备足量的消防应急器材,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消防值守。
3.1.2减少介质扩散,控制环境污染
在发生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后,外泄了很多输送介质,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环境污染。抢救人员在达到事故现场后,要结合管道输送介质的特征,运用拦截、隔离以及切断的方法,尽可能降低输送介质外泄量,避免外泄油水类物质为附近环境带来污染。在应急处理中,应确保应急措施的合理性,施工作业中应对抢险人员严格监督,并对各项安全环保措施落实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做好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发生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后,应根据油气泄漏的扩散范围大小,设置多级安全警戒线,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封锁,设专人现场警戒值守,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造成伤害。
3.1.4加强防护以及检测
由于油气管理泄漏会在其事故现场产生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若是冒然进入现场后会造成中毒以及缺氧。所以,抢救工作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检测好有毒有害气体,并结合现场具体状况佩戴相应的监测气体仪器,避免有其他人出现中毒。同时,若是现场中出现触电以及塌方的风险,抢救工作人员应结合具体状况采用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
3.2管道抢修中安全监督管理
(1)检查作业方案。在进行管理抢修时,需根据其管道泄漏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化的检查作业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审核后才能开展具体工作。在现场安全监督中,应认真检查好工艺隔离措施、警械隔离作业点、消防应急器材以及置换结果等。在监督中,若是没有落实好各项隔离措施,气体监测不符合要求,现场光线不足,应急逃生通道不顺畅等等问题,因此,必须要严格进行检查作业。
(2)动火实施作业前确认气体检测。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检测好氧气含量、动火点的可燃气体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等,并确保监测结果与相关抢险方案要求相符。在进行作业中,还需要结合方案确定的次数来进行检测气体,并实时做好记录。若是发现气体检测不符合要求,应马上停止作业,查找相应原因,排除各项隐患后才能够继续进行作业。
(3)检查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作为应急抢救人员人身安全的一项重要装备,应确定好抢险作业方案具体内容来做好核查。核查内容包括安全带、空气呼吸器以及人员劳保等。若是个人防护装备不完善,不能继续进行施工作业。
(4)审查有关人员的资质。从事抢险修复管道施工作业队伍应是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一些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没有证绝对不能任其上岗。在进行施工作业中,现场安全监督人员应检查好施工队伍的整体资质,避免出现无证上岗情况。
(5)有关人员的检测。管道应急抢救作业牵涉到各大部门的协调以及交流,抢险施工方案中明确有关关键人员必须要及时到场,也就是现场负责人以及安全监护人。在开始进行施工作业前,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者应结合批准的方案,对有关人员到位情况及时落实,并明确好各大主体的责任,避免权责不清。
(6)检查设备以及机具。现场施工机具以及设备应保持着良好的状况,可以达到安全作业现实需求。在开始进行作业前,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者应认真检查抢救施工使用的机具,并保证其状况良好才能够正常使用。任何有安全隐含的机具都不能使用。
(7)应检查好作业许可证。油气管道应急抢救属于一项风险较高的施工作业,应结合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进行,对各项安全管理控制措施落实好,若无作业许可证,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来进行施工作业。
3.3抢险施工作业中的安全监督管理
3.3.1完成施工后的检查
在管道修复完工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者应收工检测施工现场,施工完成后确保现场干净和整洁,不能有任何一点杂物。
3.3.2管道恢复投产作业中的安全监督
在完成管道修复后,通过焊口检测合格后,就能开始恢复生产工作。在恢复投产作业进行前,应结合相关投产施工技术来吹扫置换管道。在检测气体置换符合要求后,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方案恢复生产流程。在这个阶段中应避免流程恢复不合理、操作不符合要求的意外事故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油气管道应急抢救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施工作业,做好应急抢救油气管道是确保安全顺利进行抢险作业的基础。各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者应对监督责任认真履行,严格把控好各大施工环节,确保落实好管道抢救中各项工作,这样才能够顺利完成管道抢救作业。同时,我国在进行应急抢救油气管道泄漏工作中,可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的经验和做法,从而来完善我国在这方面工作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杨景顺,谷风涛.油气管道维抢修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
[2]穆剑,马宏发.陆上油气田安全监督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雷小凡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作业论文; 管道论文; 油气论文; 事故论文; 现场论文; 人员论文; 气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