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IMRT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颜凌波 方婕媚 徐友文

试论IMRT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颜凌波 方婕媚 徐友文

颜凌波 方婕媚 徐友文

(浙江省台州市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中图分类号】R81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198-02

【摘要】: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治疗效果与反应。方法45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组25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Gy/次,30~35次;常规放疗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70Gy/35次;颈部预防总量为DT50~55Gy。结果调强组和常规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 (18/20)和76% (19/25),口干4级分别为0例和8例,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例和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局部控制率提高,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调强放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们对2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行全程IMRT治疗,并与25例常规放疗组(conventionalradiationtherapy,CRT)对照。IMRT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2~68岁,中位年龄48.5岁,其中I期1例,II期10例,III期9例。CRT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5

2.5岁,其中I期2例,II期12例,III期11例,分期根据UICC2003年版标准[4]。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全部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证实:IMRT组中低分化鳞癌17例(85.0% ),其他类型3例(15.0% ),CRT组中低分化鳞癌21例(84.0% ),其他类型4例(16.0% )。所有患者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片、腹部B超、骨ECT等检查证实无远处转移。

1.2 方法

1.2.1 常规放疗组

以面颈联合野、耳颞侧野、颈部切线野为主野,选择性配合耳前野、耳后野、品字野等。凡有口咽/咽旁侵犯,或上颈深各组淋巴结有相继转移,或颈深上后组淋巴结有大的转移者,必须先把颅底、鼻咽咽旁、上颈区完整涵盖在一个大的面颈联合野内,待照射到DT36~40Gy/18~20次时,肿瘤有所缩小后再行分野照射。原发灶根治性放疗剂量约为DT70Gy,颈部预防治疗量为DT50~55Gy左右,局部电子线补量。

1.2.2 调强放疗组

应用瓦里安ClinacEX直线加速器6MV-X及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用头颈肩膜固定体位,采用CT扫描模拟定位,扫描层距3~5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数字化图像资料仪传入计划系统,由主管医师勾画出肿瘤范围及周边重要器官,肿瘤靶体积的勾画(GTV)包括鼻咽部原发肿瘤和转移性淋巴结。鼻咽癌CTV常规应包括颅底、翼板、鼻咽前间隙(内侧为咽,外侧为翼状肌和腮腺深叶),较早期的肿瘤也要包括翼状肌。CTV还应包括颅底的蝶窦和海绵窦、咽旁间隙、咽后间隙、斜坡、上颌窦的后1/3、后组筛窦和鼻腔的后1/3。颅底受侵的病例还要包括垂体、视神经和视交叉,并将上述结构的剂量限制在45~55Gy(每天分割剂量/2Gy)。淋巴引流区CTV的选择与勾画鼻咽癌颈部淋巴引流区的CTV应包括双侧2~5级淋巴结,双侧2级淋巴结均应从颅底开始勾画。GTV和CTV统一外扩获得计划靶区(PTV)。考虑摆位误差,PTV通常外扩3~5mm。采用7~9个非共面照射野,供95%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不同靶区剂量不同:原发肿瘤(GTVnx)照射2Gy/F,共70Gy/33F,转移淋巴结(GTVnd)给予66Gy/33F,临床靶区(CTV1)60Gy/30F,颈部预防照射区(CTV2)50Gy/25F。周边重要器官不超过其耐受量,50%腮腺体积<26Gy~30Gy,其他:Dmax(最大剂量点)限制脑干/50Gy,脊髓/40Gy,晶状体<8Gy,视神经、视交叉<54Gy,颞颌关节<60Gy。

1.2.3 评估

治疗期间每周行体检、血常规及间接鼻咽镜检查,记录急性放射反应和肿瘤消退情况。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并评估疗效以及急性反应情况。急性放射反应标准参考RTOG评估标准,进行评价的急性反应标准,将口干反应分为5级,即1级:无明显变化;2级:轻度口干、唾液稍稠等变化,基本不需要饮水;3级:中度口干,需饮水;4级:口干明显,唾液黏稠,需经常饮水;5级:急性涎腺坏死。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所有患者在放疗后3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价,IMRT组根据磁共振发现1例咽隐窝局部残留,1例颌下淋巴结残留,其余均为CR,CR率为90.0%;CRT组6例影像学局部有残留,其余达到CR,CR率为76.0%。IMRT组疗效较CRT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397,P/0.05)。

2.2 放射反应

2.2.1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的皮肤、黏膜反应IMRT组相对较轻,但骨髓抑制毒性两组相仿。除了上述反应外,在放疗后3个月评价患者放疗后的口干情况。其中IMRT组1级2例,2级11例,3级7例。CRT组2级12例,3级8例,4级5例。两组均未出现5级反应即急性涎腺坏死,口干症状IMRT组明显比CRT组好(X2=4.521,P/0.05)。

2.2.2 晚期反应及损伤

调强组未发现1例张口困难的患者,CRT组出现2例张口困难患者,大部分患者由于放疗结束时间短,无法判定晚期反应,需继续严密观察。

3. 讨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唾液分泌减少一直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问题,常规放射治疗口干的发生率近乎100%。患者接受治疗时由于射线对黏膜组织的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反应,表现为黏膜充血、浅糜烂伴水肿或假膜、咽痛和吞咽困难等,并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加重。我科从鼻咽癌患者的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调查结果对比来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口干反应多为I、II级,口腔黏膜反应多为I、II级。常规放疗患者皮肤反应和口干反应多为II、III级,口腔黏膜反应为II、III级。其中口干反应、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II、III级的患者,调强放疗组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调强放疗相对普通放疗,放疗时出现的急性腮区肿胀疼痛、口腔充血、厌食、失眠、纳差等放疗反应较轻、出现时间较晚、例数较少。鼻咽癌常规对穿野放疗的患者由于口腔黏膜特别是腮腺受量高,反应重,放疗期间多需局部或全身用药才能继续放疗,甚至有些患者因为早期口腔黏膜和腮腺反应重而放弃治疗。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患者由于口腔黏膜特别是腮腺受量低,反应轻,放疗期间多只需口腔局部用药就能继续放疗,多数患者不必全身用药,也没有出现因为早期口腔黏膜和腮腺反应重而放弃治疗者。相对于普通放疗,调强技术的运用,使患者不良反应降低,放疗并发症减少,治疗时间缩短,特别是患者受照区域皮肤烧灼感减少、口腔黏膜反应减轻等,并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林少俊,陈传本,韩露,郑葳,陈梅,潘建基.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230例初步结果[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01)

论文作者:颜凌波 方婕媚 徐友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试论IMRT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颜凌波 方婕媚 徐友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