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信息化之路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新加坡信息化之路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新加坡的信息化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之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不仅以国家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人民的勤劳守法和城市的美丽洁净闻名世界,而且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勃勃生机,紧跟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走在全球信息化的前列而引起世人注目。人们相信,在21世纪初新加坡将跨入信息社会。实践证明,新加坡所走的信息化道路是一条成功之路,我们也许能从中得到某些启迪。

|0 智能岛之梦

新加坡是一个新兴国家,又是一个城市小国,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可是它抱有远大目标和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05年左右要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智能岛,使岛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使用信息技术,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由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到那时,作为智能岛的新加坡将成为全球商业、通信和信息网络的重要节点,它既是高效率的商品、服务、投资、信息和人员交流的中心,又是全球的科技中心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之处,还是对于全球运营并寻求在全世界出售他们的技术、专家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处所,以及能从新加坡为全世界提供知识和信息密集服务的主要地方。一句话,新加坡将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跨入信息社会。这就是新加坡的发展目标——智能岛之梦。

新加坡的信息化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计算机化,第二阶段全国信息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

|1 全国计算机化

早在70年代,新加坡政府就认识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把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作为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而加以优先发展,提出了全国计算机化的发展目标。新加坡的计算机化经历了整个80年代,即从1980年至1989年。该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政府部门计算机化(1980—1985年),第二步全国计算机化(1986—1990年)。在整个计算机化过程中,政府既是计划的制定者和领导者,同时又是协调者,起着主导作用。政府一方面致力于发展信息技术的基础结构,同时又通过行政干预和自由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法来加强信息技术的供需双方;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工业,并鼓励各行业各部门首先是政府部门带头使用计算机。

早在政府部门计算机化阶段之初的1980年,政府就制订了新加坡的信息技术战略计划,确定了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把新加坡变成一个软件中心;第二是在政府部门推广使用计算机,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从供需两方面采取了四条促进措施:(1)扩大计算机专业人员队伍;(2)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3)加速政府部门计算机化进程;(4)成立国家计算机委员会(NCB)作为协调政府信息计划的主要机构。国家计算机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参加研制、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协调,起着沟通信息技术供需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并且负责制定支持供需双方的信息技术政策与计划。例如,为了增加供应,国家计算机委员会采取了3项措施来发展生产:一是促使政府采取刺激的办法来发展信息产业;二是建立国家信得过的数据处理业务系统;三是制定信息人员培训计划,扩大信息技术业务机构。

为了扩大需求,促进政府部门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国家计算机委员会在1981年制定了政府部门计算机化计划(CSCP),其目标是:(1)通过要求提高政府部门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来增加对信息技术的需求。(2)通过增加政府部门使用视频技术从而引起其他部门的兴趣来促进计算机的使用。(3)通过增加政府部门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人数来扩大对信息技术的供应。(4)通过实行刺激政策来促进本国硬件和软件的生产。

在管理上,他们的具体作法是,政府各个部门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国家计算机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计划和进行协调,每个部分别向财政部提出经费要求,但由国家计算机委员会对计划进行评价和拨款。各部同计算机委员会一起研制和建立计算机系统,同时建立强大的计算机教育培训系统。

经过5年的努力,行政部门计算机化程度大为提高,当初的两项目标基本达到。许多跨国公司在新加坡建立起了软件开发服务和数据中心。软件与服务的收入从1982年的7.25千万新元增加到1986年的3.135亿新元。各类计算机及终端数目显著增加。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人数达800人,完成了284个CSCP应用系统,超过17个部和部门实现了计算机化,同时政府部门也为私人部门或个人提供更有效的服务。第一阶段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任务基本完成,为全国计算机化铺平道路。

在从1985—1990年的全国计算机化阶段,政府决定发展国家信息技术的战略网络,制定了国家信息技术计划(NITP),其目标为:(1)在信息生产方面,促进信息技术在新加坡的发展。(2)在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方面,扩大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和专家群,以便使企业能够充分发展信息技术。(3)在信息文化方面,为使信息社会的到来而教育人民。(4)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使所有的经济部门最充分地开发应用信息技术。(5)在信息交流的基础结构方面,继续改善通信设施。(6)在为发挥人的创造性和培育企业精神创造环境方面,提供一个刺激环境,以促进人民的创造性和企业精神的发挥,并提高本国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能力。(7)在协调与合作方面,以国家计算机委员会为主,努力对信息技术的有关各方面问题进行协调。

经过5年的努力,结果使新加坡在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82年至80年代末期,新加坡在硬件、软件、信息服务业和出口方面每年都以20多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在生产方面1981—198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9%,1988年信息产业的年收入达10.65亿新元,当年的年增长率为35%。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信息技术文化有了很大发展,1980—1988年间,国家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US服务方面的消费增加了2.2亿新元。使用计算机的公司的比例已明显增加,1982年只有10%,1990年已超过70%。全国拥有主机和微机的台数都有大幅度增加。私人拥有计算机的人数比例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而居第二位,但排在美国之前。许多跨国公司已在新加坡建立起软件开发和服务中心以及数据中心。新加坡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10年增加了10倍。

总之,经过10年的努力,新加坡在计算机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政府部门的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信息技术产业不断扩大,软件中心基本形成,创造了宽广的信息文化,形成了牢固的基础结构和组织框架,为新加坡奔向下一个目标——信息化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社会信息化

进入90年代,新加坡开始了社会信息化的征程。政府为信息技术确立了两个目标:一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工具;二是冲出新加坡,使其信息技术产业全球化,并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为此,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信息技术2000年”计划(IT2000),目的是用大约15年的时间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智能岛。该计划有5个具体目标:(1)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全球信息中心枢纽。(2)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新加坡发展的动力。(3)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人民的素质。(4)通过电子手段同本地及全世界公众进行联络和交流。(5)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个人的潜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加强电子网络的建设并扩大应用,如建立和完善TradeNet、MedNet、LawNet、BuildNet等业务网,开通Singapore On-Line,计划到2000年将电子数据网络如TradeNet扩大到新加坡的每个工业部门;连通Internet并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各种业务活动和提供服务;继续发展远程通信和ISDN服务;倡导和应用EDI技术;成立人工智能及通信研究中心;鼓励在未来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发展专门人力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的处理采取分散的方式;提倡并采用有关的ISO国际标准;发布“政府部门数据库建设基本规定”,鼓励政府部门实行信息共享;确定1995年信息技术产业的年收入目标为25亿新元,到2000年达到50亿新元。与此同时,把眼光投向海外,以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为此,首先通过国际合作扩大远程通信服务的范围,如将ISDN服务扩大到美国。其次,鼓励新加坡人到海外兴办新加坡企业;第三,加强同其他国家建立信息技术联盟;第四,组织有关的国际会议和活动以提高对信息生产全球化的认识和热情。一方面通过鼓励设在新加坡的公司进行全球的经营来增加本国的生产,从而刺激国际对新加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时使外国公司将新加坡作为潜在的企业场所。

在实现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国家计算机委员会同样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提出“信息技术2000年”计划之后,它正在从如下几方面来推动计划的实施:(1)在政府部门开发应用信息技

术——NCB同政府部门密切合作,重新设计政府工作进程,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部署“信息技术2000年”旗舰项目——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像教育、保健、旅游和制造业等主要部门。(3)促进信息技术文化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带给社区人群,特别是上学的儿童。(4)培育新的信息产业——扩大信息技术产业的范围,培育新的专业人才,其中包括信息内容提供者、多媒体出版商、硬件销售商、软件开发者和信息网络操作人员。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全球市场环境。(5)培训信息技术人才——NCB将不断鉴别本国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并提出新的倡导计划以满足继续培训的要求。(6)发展信息基础结构——跟踪世界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同有关部门如新加坡广播局和电信局等一起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支持“信息技术2000年”计划的实施。

这几年,“信息技术2000年”计划在顺利进行中,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计算机化又有新进展,截至1995年,所有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以及90%的企业都已实现计算机化,30%的家庭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已建成TradeNet、MedNet、LawNet、BuildNet等多种业务网,其中有一些已同欧美和东南亚国家连接。Singapore On-Line已在亚洲提供服务。全新加坡的图书馆网络建设已启动,国家图书馆委员会的NL-Line已开始服务。尤其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连接和应用更是举世瞩目。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海峡时报》、《商业时报》已上Internet。政府的各部门通过Internet提供各种网上服务。截至1995年,Internet的新加坡用户已达7万多。信息产业仍然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1996年的年增长率为11.7%。与此同时,全民的科技意识和信息意识空前提高。现在新加坡已被认为是一个发达国家,又向信息社会跨出了一大步。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进展,新加坡领导人认识到国家的未来在于使人民有效地利用信息和技术。当代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不是资源,而是知识、信息、技术和掌握了这三样东西的人。传统的财富如土地、原料如果需要都能用钱买到,而知识、技能和决窍只能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因此学习能力对于保持国家的竞争力、繁荣和强大将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信息和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将起重要作用,而以往新加坡在图书馆的投入方面显得明显不足,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适应社会信息化的需要,新加坡1994年又提出了“图书馆2000年”计划,提出建立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新加坡500个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同海外的图书馆和数据库连接起来的无国界图书馆的设想,把图书馆的作用纳入支持国家实现智能岛目标和社会信息化计划的组成部分。“图书馆2000年”主计划提出了6个推动力和3个关键性启动建议,这6个推动力是:(1)建立一个适当的公共图书馆系统。(2)建立一个无国界的图书馆网络。(3)确立协调的国家馆藏战略。(4)通过市场取向实现高质量的服务。(5)建立与社商的符号连接。(6)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全球的知识套购站。3个关键性启动建议是:(1)建立一个新的法律委员会——其任务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及执行其他建议。(2)提高人员素质——尤其是对现有人员重新培训。(3)开发新技术——投入更多资金开发多媒体、知识导航和网络系统等新技术。

“图书馆2000年”计划,旨在通过图书馆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全民的学习能力、生活质量、科技文化水平和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作为“信息技术2000年”的姐妹计划,它的实施无疑将推动新加坡更快地建成智能岛和进入信息社会。

|3 结语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所走的信息化道路是一条由计算机化到网络化、数字化再到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而计算机化又分两步走,先政府部门计算机化然后全民计算机化,在每个阶段都有主要目标、计划、政策和具体措施。信息化的过程具有某些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是:(1)具有超前意识和远见,能紧跟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早在70年代就重视发展信息技术。(2)抓住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把计算机化作为实现信息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制定了分二个阶段的发展计划,第一阶段计算机化,第二阶段社会信息化,进入信息社会。(3)硬件软件同时抓,在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注意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扩大。(4)不但注意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和提高,而且大力加强全民信息意识和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5)政府不断从供与需两方面采取具体措施来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这些也许就是他们成功的经验,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迪。

标签:;  ;  ;  ;  ;  ;  

新加坡信息化之路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