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探讨论文_姚娟娟,赵艳雪,黄松爱

120例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探讨论文_姚娟娟,赵艳雪,黄松爱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266000

【摘 要】目的 对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方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严重创伤患者样本120例,采取改良后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抢救,本实验所选取的120名重创患者中有109名患者脱离危险,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91.8%。结论 对接受重创急诊救治的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收到更好的救治效果,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护理

本实验对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将严重创伤急救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重症急救、急诊室急救和院前急救,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将这三个急救阶段统一起来,使护理程序标准化、规范化,最大程度上提高抢救质量,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临床资料

本实验选取120名重创患者样本,其中女性38例,男性8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38.9岁。120名重创患者均在受伤后四个小时之内接受急救,均实施手术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入院前的急救护理

在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途中护理、运转护理和急救护理。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个简单快速的体检,了解患者机体状态和受伤情况,避免大幅度地移动患者。开放患者气道,对患者进行止血、吸气处理并立即送往医院。搬运患者时,需要最大程度上保持患者受创时的体位,维持患者静脉通道和呼吸道的畅通。

1.2.2急诊室护理

患者被送入急诊室之后,护理人员在救治患者时保持冷静、沉着的心态,动作一定要平稳、迅速,检查患者的受伤程度,包括患者的体内循环情况、呼吸状况,观察患者神志,大声呼喊患者名字,激发患者的求生意志,测量患者血压、桡动脉以及脉搏,一旦发生生命垂危迹象,须立即实施电击。接诊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评估患者的具体状况,观察患者气体交换是否充足,呼吸是否畅通,神志是否清醒。在处理患者伤口时,要观察患者伤口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如果受伤面积过大,需要事先对患者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加压患者伤口,为患者进行止血。如果患者出现皮肤撕裂、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先加压创口附近血管,在包扎完成后,每隔半个小时要放松包扎部位,避免损害患者神经。在患者休克时,需要保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对于出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实施液体复苏并构建静脉通路,严重情况下可以进行紧急静脉输血,提升患者体内的血液容量,对患者进行输血之前要不断地对患者进行血因子补充。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内心中的焦虑与恐惧,不断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完成检查与评估流程后,将患者转送至EICU进行急救,事先准备急救药物和急救设施。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情况,嘱咐家属积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1.2.3护理措施

1.2.3.1呼吸道护理

严重创伤患者可能存在呼吸道积血的情况,护理人员一定要随时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给患者吸氧,防止患者窒息。护理人员可以靠近患者,仔细倾听患者鼻孔是否有呼吸声,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稳定的起伏。一旦发现患者的呼吸声中掺杂一些喉鸣声,则说明患者呼吸道内存在异物,需要将呼吸道内存在的血凝块、残留物或者痰液清理干净,必要情况下给患者实施插管供氧。当患者出现嘴唇紫绀、苍白或者胸廓运动幅度过小,说明患者有张力性气胸或开放性气胸症状。护理人员须对患者进行封装处理并进行闭式引渡治疗。

1.2.3.2循环护理

通常情况下,严重创伤患者也是濒临死亡患者,患者受伤内一小时是抢救的黄金时期,一部分患者虽然物理创伤严重,但精神状态良好,一些护理人员会误以为患者伤势不重,没有发现患者受伤早期存在的危险状况。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认真有效地对患者伤势进行评估,评估过程要严格按照评估规范进行。救治措施要有预见性,事先利用套管针为患者构建静脉通道,实施静脉穿刺。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液标本配型。在患者体内置入导尿管,记录患者尿量,根据患者尿量来调整输液量。

1.2.3.3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监测

通常情况下,严重创伤患者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脏器受损现象,受损的脏器会在短时间内变得十分衰弱。护理人员时刻关注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值变化,测量患者的血氧含量、体温、血压等指标,重点监测患者的神志、颅内压,防止患者出现脑疝病症。

2.结果

本实验所选取的120名重创患者有109名患者脱离危险,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91.8%。有效抢救时间为 20 ~ 50 分钟,比之前的平均值提升了 15 分钟左右。通过上面的数据能够充分证明在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进程中,采取连续性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的提升抢救成功率。

3.讨论

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需要符合预见性、时间性、针对性以及整体性四个方面的要求。预见性:严重创伤患者病情的恶化十分迅速,并且难以判断。护理人员往往无法直接按照医嘱来对患者进行抢救,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抢救手段,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监测与检查;时间性: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一定要最大程度上缩短抢救时间,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过硬的救治技术,提高反应速度,加强护理意识,事先制定各种不同的急救方案,提高救治效率;针对性:由于抢救时间有限,必要情况下需要省略掉多余的监测项目。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伤情做一个迅速而准确的判断,综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抢救经验来迅速选择救治方案。护理人员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也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确保抢救手段具有充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整体性:护理人员所定制的护理方案一定要将病房护理、急救室护理和入院前护理紧密联系起来,避免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出现无操作时间,护理工作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抢救工作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钟梅;黄丽.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04-23

[2]汪继萍;何晓玲.134例严重创伤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4-25

[3]陈美兰.院前创伤评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6-25

论文作者:姚娟娟,赵艳雪,黄松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120例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探讨论文_姚娟娟,赵艳雪,黄松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