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河区为例论文_向小兰

广州城市建设咨询服务公司 510060

摘要: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广州市中小学现状布局存在的问题逐步突显出来。本文认真分析了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天河区为例阐述了相应改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改善措施和建议。

一、引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为进一步提升广州教育综合实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着力推动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要想优化改善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首先要科学合理的编制中小学布局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灵活运用调整措施,促进地区中小学校的教学环境的改善,以适应新形势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广州市内有中学 514 所,初中生均占地面积 31.42 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 16.60 平方米,高中生均占地面积 45.52 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 30.42 平方米;有小学 953 所,生均占地面积 14.41 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 7.30 平方米。从州各区(县级市)中学、小学数量比较图上看花都区、白云区、番禺区、增城区拥有的中小学数量均位于全市前列,中心城区的中小学数量相对较少;从千人拥有中小学学位数量来看,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相对较高,海珠区、天河区的中学学位千人拥有数量偏低。由此看出,中心城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图1广州各区(县级市)中学、小学数量比较图

数据来源:广州市教育局

图2广州各区(县级市)初中、小学千人学位数量比较图

数据来源:广州市教育局

经过30年快速发展,天河区已成为广州的中央商务区和科技创新主力区,既在全市“三大战略枢纽”中处于核心位置,又是中心城区“黄金三角区”的两个重要支撑。天河区作为区域现代都市文化中心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高素质的居住人口对于子女的教育质量也更为关注。天河区目前共有小学70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3所,完全中学12所,相对于其他区仍有一定的差距。应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软硬件设施的优化与提升,与天河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

(一)存在的问题

1、教育设施数量不足

截至2016年广州市现有中学514所,小学953所,目前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等中心城区学位比较紧张。随着城市新区开发步伐的加快,新区建设了大量的住宅小区,但中小学校配套建设并没有与新区的规划建设同步,大部分新开发住宅小区没有相应建设教育设施,使得部分新区适龄学生处于难以就近入学的情况。

受到国家城市发展政策及二胎政策的影响,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将有很大的提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生源将呈现增加趋势,这势必会对教育设施从数量和质量上提出新的要求,现状学校的数量和布局将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求。此外,广州市非户籍的常住人口数量较多,随着教育设施公平性的进一步推广,该类人群的子教育问题在未来几年会更加凸显,学位需求问题依旧需要在未来予以解决。

2、空间布局不合理

广州市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越秀区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和广州的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底蕴深厚,区内名校名园众多,集中了广州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其他各区内部也存在分布不均情况,如天河区小学分布总体呈现南密北疏、西密东疏的格局,东部地区小学设施的有效可达性较低,现状居住密度与小学设施分布存在错位;东部区和北部区缺少高中设施。

近年建成或在建的住宅小区,虽然大多有配套的教育设施,但由于是开发商配建的小学,并没有统筹考虑片区的教育设施布局,不少开发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常常把住宅建设之后剩下的边角地块安排配套学校的建设;有的小区配套学校,与别的同类学校隔墙相望,造成生源不足,教育资源浪费。另外,住宅小区的配套学校,其层次结构也不合理。由于我市住宅小区以小规模分散开发为主,导致小区教育设施配套适宜作幼儿园的居多,小学次之,中学比较少,三个层次的教育设施不能形成合理的比例。广州市的入学高峰,这两年已从小学转向了中学阶段,估计这一高峰期将会持续5-8年,中小学结构失衡,广州中小学教育将会面临窘困的局面。

3、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低

由于历史原因,广州市新老城区建成的住宅小区,其配套的中小学绝大部分均未达到规定的标准,使新的“麻雀学校”不断增加, 学校规模偏小。根据《广州市居住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教育设施设置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高中生均用地面积中心城区≥18㎡/生,中心城区外地区≥22㎡/生,生均建筑面积≥14㎡/生(不含学生宿舍);初中生均用地面积中心城区≥10.1㎡/生,中心城区外地区≥23㎡/生,生均建筑面积≥9㎡/生(不含学生宿舍);小学生均用地面积中心城区≥9.4㎡/生,中心城区外地区≥18㎡/生,生均建筑面积≥7㎡/生(不含学生宿舍)。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高中达标率较高,初中及小学达标率全市中心城区小于中心城区以外区域。特别是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等中心城区,远低于全市的平均指标,也与《设置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加大力度推进各区学校标准化建设,以改善中小学的教学环境。

图4 2016年广州市各区高中、初中生均占地及校舍数量比较图

图5 2016年广州市各区小学生均占地及校舍数量比较图

4、部分现状学校改扩建难度大

由于中心城区建设密度高、用地资源紧张,学校周边用地基本已开发建设,给学校的改扩建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学校未办理相关手续,导致学校建筑属于非法建筑;部分住宅小区移交的学校,在移交时未进行房地产权证的移交,导致学校用地和校舍归属并不明确;而市属国有企业移交的学校没有办全移交手续。这些产权不明确、手续不齐的现状学校现在及今后改造和扩建难度较大,为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和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带来较大压力。

三、改善措施和建议的探讨——以天河区为例

1、合理优化中小学布局

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城市人口的变化,所以在对中小学进行布局时,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城市的人口发展速度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各片区人口和学生生源的变化,使学校在满足自身发展及服务半径等规范要求的同时,使教育设施的布局和规模与城市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在学校的规模和布局进行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适度超前,使教育布局不仅适应现状发展的要求,更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和近远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天河区教育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中小学控制性导则——天河区》,以三旧改造和金融城、智慧城等重点平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全面达标。到2020年,规划天河区共有学校185所,其中小学99所,初中27所,高中4所(含天河职中),完全中学20所,十二年一贯制2所,九年一贯制7所。

2、灵活运用调整的措施

调整措施分为保留、改扩建、撤并、新建、异地重建等几种形式,应根据学校和片区教育设施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1)保留

对建成区的学校,保留建校历史较长、规模较大、教学管理水平较高、教学质量较好、社会声誉较高的学校,以及用地规模和设施水平均已达标的学校,采取保留措施。

(2)改扩建

对于老城区结合“三旧”改造、重点地区建设、居住地块配套开发等方式改善学校办学场地条件,合理优化中小学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切实解决紧缺地区学位供给。新区的一些在用地面积未达标的学校,如果其周边或附近有条件可以扩大其规模的,通过扩大用地规模的方式进行改建;对于用地无法扩大,但可以在校区内适当增加建筑面积,从而改善学校运动设施、教学及生活配套等不足的现状。天河区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梳理区属中小学的现状建设情况及服务范围内学位需求,根据各校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扩建及修缮等措施,并统一纳入区教育系统工程,其中广州市第113中学东方校区、中海康城小学、华景小学等均列入改扩建计划中。

广州市第113中学东方校区:在现有体育馆内新增一层楼层,利用屋顶空间改建为网球场,增加体育设施使用面积,在原有学生食堂用钢结构加建夹层以改善学生用餐环境。

中海康城小学:最初方案拟在原教学楼东侧新建一栋综合楼,屋顶设置游泳池及其辅助设施,在既有“凹”字型教学楼的中庭新建半地下体育馆,增加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满足学校对室内运动场地的需求。鉴于方案实施阶段将会对在校师生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天河区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下拟在用地北侧扩增1000平方米的用地以解决学校运动场地及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

华景小学:新建楼综合楼,通过连廊与其它校舍相连,形成校园内连贯的流动空间,围合和半围合的公共空间增加了交流的场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景小学教学楼不足的局面。

(3)撤并

对于老城区,周边无可扩征的用地的学校,同时又与附近学校的施教区重合的学校,规划通过合并两校,整合两校资源而使学校达到各方面指标;一些布点近、面积小的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并入周边有发展潜力的学校,扩大学校规模,实行集中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原学校用地变成分校区,以减少“麻雀小学”的数量。例如天河北华康小学、华成小学并入华阳小学,加大了华阳小学的办学规模,实现了片区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化。

(4)新建

对于有条件的老城区和新区,如果学校数量没有达到规范标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标准留够足够的学校用地,以保证学校能够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天河区属高中的布局不平衡,高中基本集中在五山、体育中心、沙河一线,整体上呈现出南密北疏、西密东疏的特点。根据《广州市中小学控制性导则——天河区》等相关规划,拟在天河区珠吉街道建设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将极大改善地区现有教育基础设施办学质量不高,优质学位缺乏的现状,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高水平均衡化配置。执信中学天河校区位于天广州市知识城、科学城和金融城的交接点,征地约250亩,在传承执信中学红墙绿瓦的岭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按一流高标准示范校园的要求进行规划。规划设置60个高中班、30个初中班。学校传承执信中学红墙绿瓦的岭南建筑风格,按照“风格统一,一体化设计、造型各有特色”的要求,充分体现学校的个性与特色。

四、结语

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设施存在数量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空间布局不合理以及标准化率不高等问题。中小学布局规划是调整优化城市教育资源,促进城市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划,根据规划灵活运用调整措施,确保中小学布局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 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Z].2017

[2]广州市规划局. 广州市居住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教育设施设置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Z].2014

[3]王雪涓.中小学布局规划的探讨———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6):43-46

论文作者:向小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河区为例论文_向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