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_劳动生产率论文

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省论文,经济增长论文,产业结构论文,变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710(2004)01-0083-06

经济高质量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经济应保持合理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需要有一个从不合理向合理的转变过程,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有些影响可能会促进经济增长,有些影响可能会阻扰经济增长。为此,深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1]。

海南省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但是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海南自1988年建省以来,产业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是合理的。如表1[2]所示,198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产值比为50∶19∶31,到了2001年三次产业产值比为36∶23∶41。第一次产业产值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第二次产业产值和第三次产业产值比重都有所上升,但是距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即:第一次产业产值比重<第二次产业产值比重<第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海南省产业结构在变动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良好的变动趋势,但这种趋势没有得到保持和发展,近几年产业结构的变动出现了偏离合理结构的趋势。具体表现在:1987-1992年时间段内,第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从30.94%上升到49.11%,呈现出连续增强的可喜态势;可是从1992-1997年间,第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在波动中下降;1998-2001年间,第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出现连续下降,下降到了90年代初的水平。

表1 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表 %

生产总值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国内生产总值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50.05 50.03 46.88 44.90 41.67 29.79 30.12 32.50 35.93 36.85 36.91 36.28 37.44 37.91 35.61

第二产业 19.01 18.35 19.97 19.63 20.45 21.10 25.69 25.28 21.59 20.88 20.17 20.65 20.15 19.76 23.29

第三产业 30.94 31.62 33.15 35.47 37.88 49.11 44.19 42.22 42.48 42.27 42.92 43.08 42.41 42.33 41.10

海南省自建省以来产业结构变动大体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7-1991年,在此阶段,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一定程度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有所提高。第二阶段,从1992-1996年,在该阶段海南省经济出现了飞速发展,第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保持在43%的水平。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第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趋于下降的趋势。

二、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

探测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必要考察各产业劳动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发展规律。反映技术进步的第j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由以下公式表示:

上式中,代表第j部门人力资源投入数量;H代表社会人力资源总量;代表第j部门产值的增加值;Y代表各部门产值总增加值。

在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产值的合理变动趋势为:第一产业,,且不断上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小于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但;第二产业,且呈上升趋势,是社会生产效率的推动者,并且第二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快于吸收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第三产业,数值不确定,且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不断增长,第三产业不仅可增加生产总值,而且可以大量消化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促进因素。

笔者根据海南统计年鉴,结合式(1),整理出海南省三次产业历年比较劳动生产率表,见表2。

表2 海南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表

结合表1与表2,第一产业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第二产业从1995年以后逐步稳定上升,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且呈下降趋势。对照合理的劳动生产率和产业产值的变动趋势,建省以来,海南省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情况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变动的幅度较小。

三、产业结构内部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产业结构内部角度考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各产业增长率的高低,另一方面是各产业产值构成的水平。一般来讲,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越快,则在总产业或总部门中构成较高的产业对总产业的拉动作用越大。

用公式表示上述关系: (S为GDP增长率)

(2)

其中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增长率,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构成。

根据海南统计年鉴相关资料,整理出不同年份海南省GDP增长率与三次产业增长率表,见表3。

表3 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表

%

增长率 年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国内生产总

34.61 18.50 12.13 17.58 50.78 42.03 28.24 10.04 6.96

5.22

7.09

7.36 10.03

9.30

第一产业 34.55 11.04 7.40

9.13

7.79 43.60 38.36 21.67

9.69

5.39

5.25

10.80 11.42 2.66

第二产业 29.94

28.98 10.25 22.51 55.54 72.90 26.20 -6.00 3.41

1.67 9.62

4.77 7.90

28.85

第三产业37.56

24.23

19.97

25.56 95.53 27.81 22.51 10.68 6.47

6.82 7.49 5.71 9.81

6.13

S

8.56 9.049.039.33

9.89

10.92 10.75 9.79

9.59

9.43

9.56

9.41 9.30

T -0.74-0.26-0.27

0.030.591.62 1.44

0.48

0.29

0.13

0.26

0.10 0.00

表3中S代表以2001年三次产业的增长率按各年份三次产业的结构计算的2001年GDP增长率,S是根据第2行至第4行中的数据以及表1中的统计数据,把2001年三次产业增长率按各年份三次产业结构来测算出的2001年GDP增长率的值。表3显示,按照1993-1995年的产业结构来衡量2001年增长率,要远远大于2001年的实际增长率9.3%。说明在此期间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然而在1999年以后,产业结构的变动几乎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

表3中T代表各年份三次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1993年结构内部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2,1994年结构内部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44,是最高的2个年份。其他年份结构内部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较小。

四、产业结构整体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来分析产业结构整体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分析对象、时序数列曲线的相拟性判断其关联程度。

灰色关联数学模型[3]:

应用灰色关联理论,把海南省1987-2001年各年的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产值作为参考数列,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87-2001年各年的产值作为比较数列,应用公式(3),经过计算得到表4中的值,见表4。

表4 1987-2001年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表

 亿元

将表4中的相关数据代入式(4),分别得出关联度为: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GDP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4、0.65、0.67。因此,海南省自建省以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对GDP的总发展影响最大,其次为第二产业,最后为第一产业。从整体上看这种影响是现实的、可取的,但是更进一步按照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动的3个阶段来分别计算,又会有新的结论。

按照上述测算方法,得出表5、6。

表5 1997-2001年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表

亿元

表5列示了1997-2001年各产业与整体GDP关联度测算过程,按照公式(4)进一步计算出。仿照此过程可以得出1987-1991年期间以及1992-1996年期间的关联度。整理后得到表6。

表6 产业结构变动分阶段与GDP的关联度

GDP关联度时间

1987-1991年 1992-1996年1997-2001年

第一产业与GDP的关联度0.81

0.74 0.91

第二产业与GDP的关联度0.72

0.78 0.91

第三产业与GDP的关联度0.73

0.79 0.91

表6显示,在海南省建省初期1987-1991年期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最小为第二产业。在1992-1996年期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小的是第一产业,这说明这一时期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其后,从1997-2001年间,三次产业关联度相当接近,这说明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相对发展速度比不上1992-1996年间的经济发展速度。

五、海南省产业结构优化

从前面几部分的分析结果来看,海南省的产业结构发展也需要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海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应立足本省资源条件,通过静态的结构调整和动态的自我优化,使产业结构与本省、国内以及国际市场需求和技术市场等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

1.海南省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对海南省优势资源充分合理的开发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目标,它可以对现有资源所获得的产出达到最大化。海南省的优势资源主要有热带农业资源、南海油气资源、南海渔业资源、海岛旅游资源及海洋药物资源。应该大力发展这类资源,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同时要注意对再生资源开发保持其固有的生态循环,对不可再生资源开发要适时、适度,以获取长期的最大经济效益。

2.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协调是产业结构最合理利用资源的条件,因为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间的需求比例,产业结构不协调意味着产业间的需求能力比例失调,必然会造成“瓶颈”和部门产业结构能力的浪费。而产业结构协调,不仅可以形成产业结构改造所需的资金,还可以使部门间的供求关系比例适当,供求有效。笔者在“海南省产业发展及结构协调效益实证分析”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3.提高竞争力 海南省产业结构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应自发形成,即通过自我调整与市场发展保持同步,同时海南省政府也要采取必要措施,如创造一定的制度条件等,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这样产业结构不仅涉及到部门间的比例,还要延伸到产业组织深层次等方面。

4.扩大开放 海南省产业结构在调整的过程中,应能够不断吸收先进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来培育新的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能够升级有必要不断吸收先进科技成果;海南省的产业结构还应保持与国内、国际市场的衔接,不断跟踪国内、国际市场的要求,与国内、国际经济保持着合理的分工关系和较强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海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才能更加合理、科学。

六、结论和建议

海南省产业结构内部变动以及整体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比较显著,而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较弱。目前海南省的产业结构水平虽然比建省初期合理,但需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变迁,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海南省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情况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比较合理的。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应朝着更加优化方向发展。结合海南省产业结构现实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适应国际产业变动趋势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带头推行的生产要素国际化配置的趋向,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已经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海南省必须将自己的发展思路适时地转为“合作”,应以积极的姿态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以及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省内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和采购、分包体系,或成为跨国公司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零部件供应商和分包商等。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还可针对需求,转向开发和生产跨国公司已经放弃而在国内外仍有市场、具有“拾遗补缺”性质的产品,以求不断集聚产业发展的潜能。

2.引导三次产业向“三化”推进 海南省第一产业比重一直较高,其劳动生产率又很低,具有热带农业及海洋特色的紧俏产品的生产附加值较低。为此应实施农业发展基地化的战略,根据不同市县的具体情况,建立各具特色的热带农业生产基地,注入现代科技,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贡献度。海南省第三产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发展第三产业要在实现网络化方面做文章,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的竞争力。海南省工业规模小、底子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最小。目前最佳的选择是实现工业发展的园区化,要充分利用保税区、高新区、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体制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保产业、海洋产业、新产品加工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高技术“产业链”,从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全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面对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内容以及差异性十分突出的不同产业发展变化的背景,必须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目标分类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分类实施的目标包括:(1)对热带农副产品、制药产品、汽车等需求增长较快、技术趋于成熟,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生产过剩问题的行业,应鼓励其由价格竞争向以质量和服务竞争为主转变,并在正常竞争基础上逐渐促进生产集中,使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进一步突出规模经济优势,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2)对通讯、软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尚处在起步式上升期,潜力巨大,对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行业,应重点在风险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鼓励其形成较强的国内国际竞争力。(3)对旅游、休闲等成长性突出的产业应鼓励其在提升品质、丰富内容、扩大规模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4.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 资源整合和产业集群竞争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产业资源的整合和集群竞争,通常是以地理位置相对集中、行业信息集中、买者意向集中和配套机构与设施的集中为特征的。海南省在过去的发展中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零星分布着几十家工业园,不仅减弱了资本集聚和企业集群的功能,而且不利于节省开发成本、物料运输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4]。因此海南省有必要在产业集群方面开展4项工作:一是在美安至荣山一带,充分利用大交通、大物流的优势,建立国家级的高新工业区,整合海南经济资源,创新开发模式,形成海南龙头工业区;二是对已建成的几个重点工业园区,政府应持巩固和发展的态度,帮助其改造和完善功能。其中,研发机构宜适度集中,为整体技术配套的辅助生产功能宜辐射状分散到有生产优势的区域;三是突出基地建设的重点,注意培育其自我生存能力和扩张的能力;四是对那些明显缺乏经济合理性,又无法完成规模集聚的所谓“园区”,采取果断的措施予以关、停或调整。

5.产业规划应尊重市场选择 目前海南省的市县间产业雷同问题依然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压力加大,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各市县的自有产业并不是自封的,它不仅需要拥有要素禀赋的支持,而且要看其能否形成在全省市场上实际占有较大份额的产业部门。因此,作为海南省产业规划,应当切实转变思路,压缩那些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业规模,加速资源转移,同时,应当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生产创造更多的扩张条件和环境。

总之,海南省只有尊重市场选择,促进产业结构内部变动和整体变动,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积极的影响作用[5]。

[收稿日期]2003-07-15

标签:;  ;  ;  ;  ;  ;  ;  ;  ;  

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