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永军

(滨州五海自来水有限公司财务科,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 我国十分重视“三农”发展,出台了多项有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政策法规。“十三五”规划中,着重指出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建设等被多次提到。这说明在互联网大潮下政府出台各项措施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打造智慧农业符合时代风向,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则主要分析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 智慧农业;资金;人才;产业结构

1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了党的“三农”工作方式和理念的创新,也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改革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不可单一而论。又因其起步晚,存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服务设备滞后、缺少相应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进程。

1.1 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大部分人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活动,一般只依靠以往农业生产生活经验以及当地的农民劳动力,没有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甚至部分落后的生产方式还造成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从数量和质量来上看,许昌市建成区绿地面积328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46%、绿化覆盖率40.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4平方米。许昌建成区有9个综合公园、6个专类公园、18个带状公园、以及大量街头绿地和广场绿地。但是公园组成的结构不合理,公园绿地质量不高,专类公园的数量和种类较少且仅有6处,如:缺乏儿童乐园、动物园、游乐公园等专类公园,且专类公园集中分布于魏都区,其他区域相对较少。

1.2 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不稳定

传统乡村集体经济是一种封闭型经济,这样的经济模式缺少活力,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乡村集体资金有限,配置率低,且仅局限于自有资金、资产和资源,经营方式以资源发包、土地等资产租赁为主。

(1)体现BEPS第7项行动计划部分成果。中国国内的税收协定解释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条文解释》)已体现BEPS第7项行动计划部分成果,如所有豁免活动都必须满足准备性和辅助性的定义,代理人常设机构的判定等。

争取政府资金,吸纳闲散资金,利用小微企业特惠贷款等各项金融支持。以优质的项目争取政府财政支持,鼓励群众集资入股发展智慧农业,成立产销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各项中小微企业贷款优惠政策,采取贴息贷款、农业保险等方式,将信息化投入常态化,将风险降至最低,将资本最大化利用起来,从而保证智慧农业活起来,增加农民可支配性收入。

1.3 资金投入不足,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联动创新作用,进行重点农业生产项目技术突破,重点突破品种培育、机械设备智能化、增值加工工艺、环境保护和绿色环保增产等领域。积极发挥“种子”创新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引领作用,重点孵化一批先进企业,将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培育一批质量过硬、产量高稳、信息化水平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2]

1.4 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缺乏对数字化经济的认识和了解

我国农业生产人员对传统观念和经验过度依赖,观念更新较慢,数字农业知识汲取途径少,普遍学习数字科技意识不强、小农思想落后。对当前时代科技进步认识不全面,对智慧农业发展前景认识不到位,更是不理解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和内容,对数字农业产生的效益更是所知甚少。

1.5 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积极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将基层党建组织下沉,壮大农村人才队伍,选派优秀人才,引进各项人才,带领农民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网络直播培训、远程指导等解决短期问题;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培养既懂农业生产又懂信息化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鼓励农业科技研究人员创办农业企业[1]

2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对策

智慧农业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农业生产中,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对农业生产进行自动化控制。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益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1 引进资金

视频压缩技术经过20年多的发展,相应产生了不同的视频编码方法和标准,如MJPEG,H.263,MPEG-1,MPEG-2,H.264等,随之图像质量和压缩效率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传输码更率低。其中,H.264标准能够实现视频的压缩比高、图像质量高和良好的网络亲和性,是ITU和MPEG共同于2003年3月公布[8];相比其他标准H.264还具有码流更低,容错能力更强的优势[9]。其吸取了以往标准制定中积累的经验, 采用简洁设计,相比其他压缩标准,H.264更具技术优势。标准H.264标准数据压缩流程,如图6所示。

2.2 吸纳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培养

目前,农村缺乏农业专业人才和互联网人才,既懂专业又懂智慧农业技术的人才更少,难以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需要,因而阻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2.3 加快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

一是政府资金支持力度较小,农民技能培训、信息化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固定持续的资金来源,信息服务站运转和信息员日常运维工作经费也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资金范畴。二是虽然政府和电信运营都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智慧农业项目的投入中,两者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造成了一些项目重复建设,使得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三是农业产业分散,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个体化,没有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筹措资金,市场拓展主体意识不强且缺乏经验。

2.4 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预先进行农产品上下游的调研,做好产业链规划指导,突出地域特点优点,拓宽农业产业链延伸的领域,以多元化的农产品链条实时满足市场多种需求。要以增产为目的,围绕农业特色产品,纵向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横向跨行业拓展产业范围,规划发展农业新业态。挖掘文化、自然资源,促进文化、生态、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将农村文化与信息化结合,以保护和传承农村特色历史文化为目的,修缮和活化文化遗存,提炼文化特色,形成品牌效应[3]。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文化发展、数字博物馆、乡村独特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升感官体验,加强服务能力。我国最终将建设成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体验、风景游览、历史传承、环境保护和衍生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智慧农业产业链。

会计核算的主要度量标准是货币,对于公司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材料与劳动的相关费用,都需要与货币进行一定程度的转换,以便能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1]。

2.5 利用互联网的大背景,建设“互联网+农业”模式

将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综合多方智慧农业发展经验,发挥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销售经营、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利用万物互联的大方向,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产品规模种植、特色品种保护、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领域[4]

2.6 保证农业信息化由面及点,户户得到信息化服务

整合各方面农业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共建共享应用试点,提升分析、预测、指导能力;建设完善的农技推广智能云平台,鼓励基层农技人员运用农业部门开发的农技推广APP,构建实用、高效、畅通的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系统[5]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发布: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J].吉林农业,2015(20):22-24.

[2]宗锦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J].农产品市场,2015(44):44-45.

[3]宗锦耀.弘扬农耕文化拓展农业多功能[J].黑龙江粮食,2015(12):24-25.

[4]王强.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农村科技,2016(8):4.

[5]力浩荣.发掘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途径[J].甘肃农业,2018(6):19-21.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4-49-2

作者简介: 刘永军(1963—),男,专科,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经济学。

标签:;  ;  ;  ;  ;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