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土凝聚力价值转型探析论文_刘大媚

湖南乡土凝聚力价值转型探析论文_刘大媚

(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市 410000)

摘要:中国人具有强烈的乡土情怀。湖南人在革命历史进程中成绩斐然,其中所表现的乡土凝聚力也值得我们去探究。湖南乡土凝聚力形成的文化土壤为独成体系的湖湘文化,并以体育为载体来传承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南乡土凝聚力所表现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分析,找寻现代化社会进程中湖南乡土凝聚力发展路径。

关键词:湖湘文化;乡土凝聚力;体育;

中国人的乡土意识和认祖情怀非常强烈。本文对在湖湘文化土壤中,湖南人所表现出的对这片土地的认同而升华产生的乡土凝聚力,并以体育为传承载体,对湖南乡土凝聚力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分析,找寻湖南乡土凝聚力在新时代的转型。

1乡土凝聚力概述

1.1乡土凝聚力概念

对于乡土凝聚力的概念,学者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界定,本文通过对“乡土”、“凝聚力”相关概念的理解来自行定义。认为乡土凝聚力是由血缘、亲缘、姻缘、地缘关系长期培育的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协作的一种精神力量。

1.2湖南乡土凝聚力的文化土壤和传承载体

湖湘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湖南乡土凝聚力的具体表现形态--“湖南人精神”。它体现了湖湘人民的共性与个性,是湖湘人民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湖湘文化是湖南乡土凝聚力形成的文化土壤。综观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湖湘文化具有历史性、民俗性、开放性等特征,湖湘文化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认、倡行、完善,表现出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力量,最终汇集成湖南地区的乡土凝聚力。人们依靠这种精神力量在各个时代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湖湘乡土凝聚力的内容表面上复杂多样,但究其规律,起源可分为4种类型,即:祭祀文化、农耕文化、社交文化、婚庆文化。体育是各种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仪式内容,在劳动中的通过体育动作传承,利用体育活动进行社交,在民俗娱乐、恋爱中起媒介作用。湖南人以舞龙舞狮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健康平安,体现了湖湘人“心忧天下”的精神。充分证明体育是传承乡土凝聚力内容和精神的载体。

2湖南乡土凝聚力的现实价值

湖南省在新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社会环境。历史悠久、别具一格的湖南乡土凝聚力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1湖南乡土凝聚力的积极影响

2.1.1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湖南乡土凝聚力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自古以来,薪火传新,连绵不绝。楚国屈原心忧天下而愤懑投江; 明末王夫之举兵抗清;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将士征战沙场、抵御外敌; 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涌现出黄兴、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一大批伟大的革命英雄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力量。湖湘学人志士以一腔爱国忧民热血焕发出一种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怀,鼓励一代代湖湘人民艰苦奋斗,报效祖国。

2.1.2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

古代湖南位于荒蛮之地,艰苦的条件养成湖南人“霸蛮”、“坚强”、的个性特征和“勇于行事、顽强力行”的行为特点。在“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下,湖南人不断开拓进取,躬身实践,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找寻重振国家、复兴民族的最佳方法。这种精神不仅仅在拯救民族危难,推动革命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在任务艰巨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自强不息的求实精神

湖湘居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奋斗的文化性格扎根生长,历经千年未变,源远流长。王夫之避居山野,用废纸、树叶树枝研学著书。曾国藩创办的湘军屡败屡战,百折不挠;黄兴征战一生,坚韧作战等等都显示近代湖南人实事求是、敢于任事、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2.2湖南乡土凝聚力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湖南乡土凝聚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结、固守排外;重农轻商、重义轻利限制科技工商业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是严重存在着经济上极冷、 政治上极热的两极化倾向。经世致用的学术心理与积极入世的价值观为政治类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条件。而顽固的守旧势力对西方文化深守固拒,导致经济、科技人才匮乏。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领导63人中有11 位湖南人,而第一届科学工作协会的15名理事成员中没有一个湖南人。二是经世致用的学风过于强调经验的作用,忽视理论的建构。湖南人的积极面世,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急功近利,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只想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造成一种浮躁的学风与行色匆匆的人生经历。三是湖南人易走极端,保守与激进并存。湖南人倔强的性格在革命时代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但在和平年代易陷于保守与虚骄之状。在甲午战争前,任何形式的外来文化都进不来湖南,而战争后,湖南人主动学习西方文化,并最早在中国提出全盘西化论。可见湖南人的性格易走极端。在中国近现代诸多发展时期,湖南乡土凝聚力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四是湖湘“ 楚材晋用”情况普遍。此现象就是“ 墙内开花墙外香”。即湖南人才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湖南人的事业与功果,大部分是在湖南之外取得的。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由是,湖湘闭塞守旧,未为人才成长提供环境。

3湖南乡土凝聚力现代化发展路径

为湖南乡土凝聚力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对其文化土壤和传承载体的改革。主要分为两条途径:

3.1文化土壤转型

使传统的伦理政治型湖湘文化向现代的工商文明型的湖湘文化转变,重构湖湘文化精神过程中吸收与工商文明相谐调的文化特质。工商社会强调功利主义经济目标,高度分工协作和自由竞争、科学合理。立足于此,改变湖湘传统文化中以政治功业为事业和目标的价值观;改变失去社会基础的个人权威主义和英雄主义,加强协作意识;改变传统文化中缺乏法制的观念,建立契约精神,倡导科学理性。总而言之,当代湖湘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离不开对上述工商文化精神的吸收。

3.2传承载体改革

湖南乡土凝聚力为湖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湖南乡土凝聚力继承湖湘文化中躬行践履的知行观。湖南人坚韧执着、不怕困难、敢为人先的人格特性锻造出湖南体育精神。而过度致用、急功近利、“楚才晋用”使湖南对体育人员缺乏终极关怀、体育项目缺乏长远规划,不利于体育人才队伍稳定。注重湖南乡土凝聚力正负两面影响,扬长避短,体育在有效的范围、正向的方向中发展,同时,也促进湖南乡土凝聚力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4结束语

湖南乡土凝聚力的所有精神特质构成一个优劣共生的复合体。本文中对“进取与保守”、“敢为天下先与不当出头鸟”等等对立的东西,都在发展中彼消此长、共生共存。当代湖南人应了解本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湖南乡土凝聚力的现代化发展寻找出路。

参考文献

[1]王战.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与路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01):154-160.

[2]朱汉民.湖湘文化探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04):5-9.

[3]王玉龙.湖南民族民间体育对湖湘文化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1(06):162+164.

[4]朱汉民.湖湘文化传统与现代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1(01):1-4.

[5]周秋光.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与历史缺陷及现实价值[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0(03):50-59.

论文作者:刘大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湖南乡土凝聚力价值转型探析论文_刘大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