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金对我国储备资产替代效应的思考_黄金储备论文

藏金于民对我国储备资产替补效应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替补论文,于民论文,效应论文,资产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藏金于民的重要性

藏金于民是投资理财的一部分,一方面投资黄金实现资产投资多元化,另一方面投资黄金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抵御通货膨胀的目的。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藏金于民具有深厚的国际意义,藏金于民为国家积累了坚实的“家底和基石”,提高国家抵御危机的能力。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藏金于民是投资理财的一部分

黄金是一种理想的投资品种,黄金不仅具有内在价值而且与相关投资品种具有比较价值。黄金的内在价值体现在其具有保值功能。黄金与相关投资品种比较,如美元、股票、债券等投资品种具有负相关性,是一种规避非系统风险的投资品种。同时,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黄金成为规避各国信用货币风险的工具,不管是内部风险(通货膨胀)还是外部风险(汇率风险)都十分有效。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动荡时期,黄金又成为面临危机国家的避风港,所以,黄金是一种重要的规避风险的投资工具。因此,把黄金加入到投资组合中,可以平衡各投资品种的收益与风险,达到资产配置优化,这是投资者愿意接受的重要原因。

(二)藏金于民有利于缓解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

藏金于民有利于缓解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近几年,我国一直被资金流动性过剩所困扰,资金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资金流动性过剩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泛滥,利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如果不回收过剩的资金,就会引发实体经济投资过热或通货膨胀,就会推动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上涨,并形成泡沫损害整个国民经济。对此实施藏金于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举措。如果我们开拓符合居民需要的黄金产品,引导居民储存黄金,假如我国人均增加2克黄金,总量达到2600吨黄金,就可以吸收约5200亿元人民币资金,其效果等同于提高存款准备金。

(三)藏金于民提高国家抵御危机的能力

藏金于民能够提高我国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扩展,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我国面临的国际风险将越来越复杂,全民储金旨在为我国积累坚实的“家底和基石”,为抵御未来各种危机的冲击而建立有效的屏障。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说:“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代替它”。在现代货币制度下,藏金于民就成了国家的一种隐性储备。当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黄金市场,把沉淀的黄金变成人民币或外汇,服务于国内的经济建设或平衡国际收支。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政府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发动民众,收集民间黄金250吨,并兑换成外汇,用于弥补贸易赤字,从而缓解了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的冲击。这说明居民储存的黄金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国家抵御危机的能力。从广义分析,一国居民拥有的黄金也是国家黄金总储备的一部分,因而藏金于民对中国来说更具有战略意义,应该深入推广。

(四)藏金于民为央行调节货币政策开辟了新的工具

随着藏金于民的普及与深入,也为央行调节货币政策提供了新的工具。在特定条件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吞吐黄金调节基础货币,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比如,央行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投放金条和金币,回笼资金。因为通过银行抛售金条和金币,信用度高,居民愿意接受,央行采取这种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明显。1988年我国处于物资紧缺时期,全国发生抢购商品浪潮,通胀率又居高不下,中央银行向珠宝市场投放近百吨黄金,回笼了大量货币,对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同时央行也可以采取回购金条、金币的办法,这样既达到放松银根的目的,又增加了国家黄金储备,央行回购的金条、金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兑换任何国际货币,从而实现外汇储备增加。央行利用黄金、外汇、人民币之间的转换,达到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目的。

二、藏金于民在我国的可行性与实现途径

(一)藏金于民在我国的可行性

藏金于民在我国具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和传统的储金偏好。

首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量持续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数据显示,从改革开放到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由1978年的210.6亿元人民币到上升到2008年的217885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为34.5%。说明居民富余资金越来越多,这些资金势必寻求生财之道。如果投资股票,不确定因素太多,风险较大;购买房产,资金需求量大,且价格偏高;资金存放在银行,利息太低,不足以弥补物价上涨。鉴于上述因素,加上经历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为了早日走出危机,大量发放信贷货币,这样势必导致通货膨胀,再加上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持续贬值,黄金价格趋于坚挺,居民部分富余资金自然流向黄金市场,以便规避通货膨胀达到资产保值的目的。

其次,我国居民具有藏金偏好,目前,我国民间黄金储藏量大约在2500—2700吨(建国后至2008年新产黄金总量3520.8吨,扣除国家黄金储备量1054吨和工业用金300吨)。黄金市场开放后为居民投资黄金创造了条件,黄金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从表1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金条、金首饰购买总量持续上升,但是,从投资品种分析,金条投资数量大大少于金首饰,说明居民的投资理念比较传统,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黄金投资渠道不畅通。许多居民购金习惯到金店、商铺,而不是在金融机构。

(二)藏金于民的实现途径

我们实施藏金于民的目的是起到补充国际储备资产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是:由商业银行进口一定数量的黄金,然后对这部分黄金实施藏金于民。商业银行开拓与银行储蓄存款类似的黄金业务,比如,把客户储存的货币转换成黄金;把储金与养老计划结合起来等业务。并通过以实物黄金和账户黄金形式,由众多投资者认购,投资者通过开设黄金账户,在黄金账户上记录实际购买黄金数量,实物黄金可以提取也可以存放在国家金库,投资者根据黄金价格波动进行操作,赚取差价,如果投资者要取回实物黄金,则要支付一定的管理费。这一做法的目的是鼓励实物黄金留存在国家金库,从而形成客户的实物黄金在国家金库里沉淀。这种运作模式实现了藏金于民替补国家储备资产,同时也缓解了资金流动性过剩。投资者参与黄金交易,一方面实现资产投资多元化,另一方面投资黄金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抵御通货膨胀的目的。藏金于民对商业银行来说,开拓了新业务,增加了一定的收益。对国家储备资产管理而言,藏金于民减轻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压力,分担了国家黄金储备负担,节约了国家建设资金,是比较理想的策略。当经济、金融发生危机时,居民存放在国家金库里的黄金也是抵御突发事件冲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资源。

三、藏金于民对我国储备资产替补效应实证分析

(一)藏金于民降低国家外汇储备的压力

2009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了2万亿美元,并且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和美元贬值的不确定性,使我国面临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外汇储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这种金融债权存放在国外,要么购买金融债券要么直接投资实业。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我国政府用美元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我们以10年期美国国债为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1999—2008年美国国债的年平均收益率是4.8%。如果把外汇资产投资于国内企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以1999—2008年全国总资产贡献率的平均水平10%计算,投资美国国债使我们收益率减少50%以上。我国以廉价资源和劳动力出口换取外汇,又以低收益把外汇资金给别国使用,这就是我们持有外汇储备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与此同时,持有美元还要承担汇率下跌的风险。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主宰了国际货币地位,期间美元币值先后经历了五个转折时期:1972—1978年美元处于弱势货币;1979—1985年美元处于强势货币;1986—1995年美元又处于弱势货币;1996—2001年美元转为强势货币;2002年到现在又处于弱势货币。在美元主导国际货币37年的背景下,仅13年是强势美元,近三分之二时间是弱势美元。2007年4月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为了走出困境,美国政府过度发行国债,最后导致美元币值稀释,因此美元储存越多承担风险就越大。

那么我们是否把美元全部兑换成其他国际货币呢?这些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都会遇到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所指出的美元“两难困境”。这次出现全球金融危机,所有的国际信用货币都面临贬值的风险。所以为了降低外汇储备风险,实施藏金于民是明智的选择。目前我国人均已拥有黄金2克多,如果我们在居民存款总量中引导3%的资金购买黄金,按2008年21.8万亿居民储蓄余额计算,大约有6540亿元人民币投资黄金,按1美元兑换6.83元人民币计算,折合美元约957.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底外汇储备总量(1.8万亿美元)的5.3%,按2008年黄金均价872美元/盎司计算,约增加3415吨黄金。加上原来人均持金2克多,总量达到6000多吨。

现在世界人均黄金持有量约为25克(世界私人投资金条2.73万吨;储存黄金首饰8.36万吨),欧美发达国家人均约为100克,亚洲地区人均持金量最多的国家印度为15克。我国人口、国情与印度比较接近,而印度居民的持金动力却比我国强,因为早在莫尔王朝时代(1500—1850年),曾经实施的遗产法对今天印度民众的储金行为仍有一定的影响。当时的法律规定,人死后不动产将归政府所有,死者的继承人必须到政府部门支付一定的费用后,才能继承财产。因此印度居民大量增加了对金银、宝石等贵重物品的购买,以实现财富转移。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税制改革,一旦开征遗产税,潜在的纳税人也会采取避税行为。其中黄金属于匿名资产,子孙继承时较为方便,不用缴纳遗产税。这就意味着我国民间增加黄金储量的潜力非常大,对进一步降低国家外汇储备总量具有积极意义。

如果我国人均储金数量达到印度的15克(见表2),以中国13亿人口计算,黄金总量达到19500吨,可以减少国家外汇储备5466.9亿美元。国家把这些资金投资于美国10年期国债,或者投资中国实业,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分别为262.41亿美元和557.62亿美元。如果我国人均储金数量达到世界人均25克,以中国13亿人口计算,黄金总量达到32500吨,可以减少国家外汇储备9111.51亿美元。国家把这些资金投资于美国10年期国债或者投资中国实业,产生经济收益分别为437.35亿美元和929.37亿美元。可见,人均储金数量越多,就越能够减轻国家外汇储备的压力和降低信用货币贬值的风险。从整体上分析,中国储金数量大大增加,也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

(二)藏金于民分担了国家黄金储备负担

我国黄金储备总量1054吨居全球第五位,这与我国强大的经济实体不相符,也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相称,因此,我国还将增加黄金储备。但是,现在增加黄金储备面临的价格风险较大,因为其他储金大国的黄金价格都比我国低。美国储金成本低于35美元/盎司(1940年美国黄金储备19589吨,当时金价20.67美元/盎司),德国、法国、意大利国家的储金成本大约在86美元/盎司。另外,黄金是实物货币,储备黄金要承担两方面费用:一是黄金储备的机会成本。黄金储备等于保存物质储备,在黄金储备中投入的资金额不能再投入到其他领域。如果把储备黄金的总额投入到生产领域,按近几年企业投资贡献率10%计算,则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把黄金储备转化成外汇资金购买美国国债,假设在美元贬值与升值的期望值为零的前提下,10年期美国债券的收益率达到4.8%左右,而储备黄金却分毫不得,这就是储备黄金的机会成本。但是,黄金与其他投资产品具有负相关性,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持有黄金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在政治、经济危机时持有黄金起到避险的作用。二是黄金储备的相关成本。黄金储备在国家金库里,为了保证黄金的安全性,需要支付仓储费、管理费和安全费,如果实物黄金需要转移还要承担运输费用。而藏金于民可以分担国家黄金储备负担,相对增加国家黄金储备总量,同时还分担了国家黄金储备的管理成本和黄金价格下跌的风险,减少了占用储备黄金的资金,对国家经济建设有利。

(三)藏金于民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石

我国实施藏金于民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人民币走向国际主要是由我国经济基本面决定的。我国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增长的经济趋势是建立交易者对人民币信心的经济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与中国经济关联度密切的国家对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和欲望越强,这就决定了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趋势。但是,人民币是信用货币,它与其他国际货币一样也会遇到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指出的“两难困境”,同时还会遇到其他国际货币对人民币的阻击。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坚定人们持有人民币的信心,我国应该储备一定规模的黄金,同时藏金于民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实现国储与民藏相结合,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美元国际化起步依托其持有占全球三分之二的黄金,现在美国还储存8000多吨黄金,支撑着美元地位。欧元诞生之时已处于黄金非货币化,但是欧洲中央银行要求各成员国中央银行向欧洲中央银行转移的国际储备资产时,其中15%以黄金的形式转移,85%由美元或日元组成的外汇形式转移,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黄金对稳定国际货币的重要性。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需要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物资保障,这种物资保障就是国际公认的储备资产——黄金。

标签:;  ;  ;  ;  ;  ;  ;  ;  ;  ;  ;  ;  ;  

关于藏金对我国储备资产替代效应的思考_黄金储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