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研究论文_迟琴

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研究论文_迟琴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人民医院 164499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急救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心肌梗死患者,75例患者入院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对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对患者的存活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情况好转69例,转入普通病区进行进一步救治,另有救治无效死亡6例,急救存活率为92.0%。患者住院时间为8~19天,平均住院时间(16.8±3.5)天。69例出院后半年电话随访,出现左心衰7例,发生率10.1%,室性心律失常15例,发生率21.7%,心源性休克13例,发生率18.8%。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情况紧急,死亡率高,若抢救不及时后果严重,为此,医护人员应积极展开救治工作,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急救效果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clinical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First aid measures were taken in time after admission to 75 patients. The first aid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69 cases were improv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common ward for further treatment. 6 cases were invalid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first aid was 92%. The length of stay was 8~19 days,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as (16.8 + 3.5) days. 69 cases were followed up by telephone after six months of discharge. There were 7 cases of left heart failure, the incidence was 10.1%,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as 15, the incidence rate was 21.7%, cardiogenic shock was 13 cases, the incidence was 18.8%.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urgent and the death rate is high. If the rescue is not serious in time, the medical staff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treatment,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first aid effect.

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快,死亡率高,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是由于心肌长期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状态所引发的坏死现象,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在长时间的积累下而形成的,在形成的部分冠状动脉硬化处产生狭窄,导致闭塞的现象发生,逐渐形成了血栓,使得管腔发生了急性梗死。临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变化。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应遵循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的原则,对濒死心肌进行有效的挽救,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防止其扩大,预防各种并发症,防止患者猝死,保证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并在康复后仍能维持有效的生活状态[1]。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至关重要,为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对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评价,以期提高临床急救质量。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3例,女32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1.4±4.1)岁,其中侧壁梗死29例,前壁梗死26例,后壁梗死9例,下壁梗死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入院后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1.2 方法

1.2.1 急救准备工作

及时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并根据情况进行急救,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体征,并为患者测量体温。准备好各项抢救物品,使得各个仪器都处于备用状态[2]。

1.2.2 静脉通道的建立

及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治疗,一般采用鼻饲法或鼻导管法。选择靠近患者心脏的大静脉并建立起有效的静脉通道,随时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及其变化,给予患者扩充血管的药物,降低患者心脏的承载负荷。以此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以防止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期间必要时给予心肺复苏和溶栓治疗,控制输液速度,并及时补充电解质和血容量[3]。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长期疲劳或是情绪受到影响常导致交感神经出现兴奋,致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升高,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出现异常,从而容易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在救治的过程中需引起重视。同时还需要严格预防空气栓塞现象[4]。

1.2.3 休克症状的控制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随时注意患者有无休克症状的发生。当患者出现多汗、躁动、发冷、面色发白、表情淡漠、皮肤湿冷、四肢厥冷等症状时,提示患者发生休克,此时应进行及时的治疗。

1.2.4 疼痛控制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则会表现出胸前区出现剧烈的疼痛,耐受性差,疼痛的出现会加剧患者烦躁、紧张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救治的实施,对此,可给予扩张冠脉药物和止痛剂。常规的药物主要包括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同时,还有皮下注射吗啡或是肌肉注射杜冷丁等,但需注意止痛剂的浓度和用量[5],注意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以及患者体征的变化程度。

1.2.5 心电检测

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该疾病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的含量增加,患者的血压逐渐上升,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加快了心率,扩大了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导致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因此护理人员在巡房或进行心电监测时要提高敏感性和警觉性[6],当患者发生特殊情况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1.3 评价标准

患者经救治后,对患者存活率、住院时间等就行统计,患者出院后进行半年的电话随访,出现以下症状则可视为出现并发症。(1)左心衰:X线检查下显示患者左心室增大,肺门阴影增强,肺水肿时肺部有云雾状阴影。(2)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测下QRS波群形态不佳,时限超过0.12 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100~250次/min。(3)心源性休克:血肿乳酸含量≥2.0 mmol/L,尿/血尿素比值<15,白细胞明显增多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患者的存活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所有患者中情况好转69例,转入普通病区进行进一步救治,另有救治无效死亡6例,急救存活率为92.0%。患者住院时间为8~19天,平均住院时间(16.8±3.5)天。69例出院后半年电话随访,出现左心衰7例,发生率10.1%,室性心律失常15例,发生率21.7%,心源性休克13例,发生率18.8%。

3 结 论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情况紧急,死亡率高,若抢救不及时后果严重,为此,医护人员应积极展开救治工作,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7]。为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5例中有69例患者情况好转,转入普通病区进行进一步救治,另有6例患者救治无效死亡,急救存活率为92.0%。患者住院时间为8~19天,平均住院时间(16.8±3.5)天。69例出院后半年电话随访,出现左心衰7例,发生率10.1%,室性心律失常15例,发生率21.7%,心源性休克13例,发生率18.8%。

及时地诊断与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及时有效地救治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并发症状况,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利军,张秀琴.急性心梗病人的臨床急救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7:180-181.

[2] 王志英.急性心梗病人的临床急救效果分析[J].理论前沿,2014,09:281.

[3] 赵雪勤.101例急性心梗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及其对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20:127-129.

[4] 李婷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2:176.

[5] 樊智娟,黄 欢,张俐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0:2839-2840.

[6] 宋晓玲.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2:303-304.

[7] 杨 辉.浅谈急诊科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救治措施[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05:52-53.

论文作者:迟琴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研究论文_迟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