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论文_张变花, 王敏琦

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论文_张变花, 王敏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摘要以创业为模式的教育,它的核心在于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心理,是高校创业的基本目标;创业精神对大学生的自身学习和未来就业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学生的创业观念以及提高学生创新行为能力和创业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心理 创业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业心理和精神,是我国高校教育所必须重视的”。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有着深刻、长远的教育意义。本文通过深刻剖析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科学内涵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探求其实现的途径,对创业课程进一步优化。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大学生创业早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但是大学生在创业前后,总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对其创业心理及创业精神的把握,仍需要我们给予其更多的关注。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科学内涵

大学生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心理品质。通过多年分析研究,我初步将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归纳为4个方面:敢于开拓创新、勇于竞争进取;果断自信、不言放弃;乐观开朗、灵活应对和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科学内涵

创业对繁荣经济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而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对大学生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引导大学生自主进行创业,是当代高校必须重视的一项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特征

1.积极创造性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创业意识的产生,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中,不仅可以吸取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还能通过对创业课程的学习、提高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大学生可以逐步形成判断决策的能力以及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2.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主要包括创业心理、创业精神的形成。如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其制定个性化创业,是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课题。根据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结合大学生个体特点,培养其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提供一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业主观能动性的创业平台,从而深刻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使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得以激发。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作用

(一)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培养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已成为高校重点研究的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中所必须具备的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中所必须具备的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

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可以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大学生需要量体裁衣,选择自己合适的职业,深刻发掘自己的潜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的行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前景,使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就业危机日趋严重,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面对如此压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具备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才可以脱颖而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与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只有在专业老师及课程的学习下,才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创业观念,投身创业实践,为创业实际操作顺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迎合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途径

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具有战略意义。实现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和正确的创业精神的途径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以及自身实践能力。

(一)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多方面、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以正确、客观、科学的教育模式,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的创业规划。这一创业课程需要与专业课程、专业实践相辅相成,所以在制定创业基础课程时,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创业思想和创业观念的培养,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是实现梦想、挑战自我、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科学地看待创业。客观全面地评估,科学合理地选择职业。

(二)弘扬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收集学生的创业案例,为学生树立创业榜样。通过举办创业校友讲座和参观活动,让想创业的学生与创业校友近距离接触,体会大学生创业榜样带来的精神效应,可以给学生以鼓舞,有效弘扬创业精神,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近距离感受创新、实践、拼搏等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三)举办创业赛事,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如:“挑战杯”、“五一亚秀杯”、“诚得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各种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创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类创业实践,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总结

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与创业精神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形成良性的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才可以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形成自主创业、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关键环节在于自主创业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创业的主观能动性,还能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协调创业的各种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文献参考

[1] 罗晨,魏巍 . 向红军学创业,高校创业精神培养的新模式 [J]. 继续教育,2013,(6).

[2] 罗晨,魏巍 . 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 [J]. 继续教育,2013,(7).

[3] 姚德明,彭晶 .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J].职教论坛,2011(9)

[4] 王辉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现状与影响因素 [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7):83~87

[5] 苏小纯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J].2011(10):159~161

论文作者:张变花, 王敏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论文_张变花, 王敏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