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立足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视域,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难,总结了咸阳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与成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

□文|范广 张高科 曾永安 陈英丽 方明

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创新创业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吹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号角,引起了全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作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地方师范院校,在大学生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意识,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既是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要求。

然而,一方面,由于地方师范院校校科研产出不高,各方面更倾向于在理工类、综合类等院校实施“双创”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地方师范院校办学主要面向教育系统,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敏感性较弱,导致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乏力,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完善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做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据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余亮茹介绍,上海化工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连续6年蝉联全国化工园区20强榜首。

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够。创业教育理念未能有效融入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没有凸显专业优势与特色等等。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不够,缺乏系统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地方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多为选修课,而且课程数量相对较少,与学生的需求差距较大。

以移动客户端为微平台的传播,深耕社交关系与情感关联,最终形成以方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利用精准定位,优化内容资源,继续向特色化转型,为方言传播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观察时间为4周,①有效:4周内尿床次数减少≥90%。②部分有效:4周内尿床次数减少50%~89%。③无效:4周内尿床次数减少<50%。④复发:4周内夜间尿床较治疗前增加。

新创业教育实训场所难以保障。地方师范院校因资金不足等原因,实践实训场所建设不足,部分高校只进行理论教育,对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开展较少;有些院校建设了创新创业实训场所,但提供给创新创业教育实训的设备不足,效果难以保证。

地方师范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难

从主观方面讲,一部分研究生导师在工作生活压力下仅将教学科研作为谋生手段,忽视了研究生在科研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研究生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意识。从客观方面讲,导师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和高校教师业绩考核中“重科研”的政策导向使导师和研究生的交流仅局限于学术科研问题,无暇顾及研究生较为关注的心理、情感、就业等问题;同时在研究生大众化教育阶段,生多师少的现状使导师不仅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即使对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也常常无法及时解决。

咸阳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学校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初步形成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中心、以学院实训平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助力“双创”起航。2017年,学校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是集实习实训、创业孵化、技术研发、实践培训于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先后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31个。

学校制定了《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入驻团队考核管理办法》,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学校修订了学籍管理办法,为申请创业的学生延长学习年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宽松的环境。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是遴选校院两级双创导师。根据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思路,各二级学院选拔专业性、实践性强的教师作为创新创业导师。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学校邀请校外知名创新创业导师,“互联网+”项目省赛、国赛评委作专题培训与项目指导20余次。先后有4名教师获得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证书。先后聘请陕西子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子竹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安丰永隆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

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由于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匮乏。仅有的少部分专业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指导,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科研项目或成果直接嫁接,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创新创业校外导师聘用数量严重不足。

2018年5月,学校启动了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设计了5个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鼓励师范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累计超过修读要求的,可以申请置换与活动内容密切相关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专业方向选修课、部分实践教学学分或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所需学分。激发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

咸阳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

模式不断优化

搭建项目育人平台:学校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育人平台,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校级立项483项,获批省级立项261项,获批国家级立项141项,参与学生达3000余名。学校对立项的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按照1∶1标准予以经费资助。 目前,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发展态势良好。

更新教育理念: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5个创新创业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奖励。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学业生涯的全融入、全覆盖在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基础上,学校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同时,继续在全校各专业选聘一批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引领作用的专业教师,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双创指导教师113人。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印发了《咸阳师范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施创新创业工作,形成了全校联动、齐抓共管、多层参与的“一体化”创新创业工作整体联动机制和“全方位”的指导服务体系,各部门在工作中紧密协调,通力合作,效果良好。

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深。地方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基本上仍停留在制定政策和改革措施阶段,对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教学轻实践锻炼,对在校学生创

体系不断完善

搭建竞赛育人平台:学校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2014年至今,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双创大赛共543项,累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8000余人,500余名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在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建设课程体系:以教学为中心,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逐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的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和社会需要、有时效性、有操作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选修必修、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0余门。

加强教材建设:学校选拔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教师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编写团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地方院校学生实际,编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本教材。教材以校友、当地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案例为支撑,引入我校创新创业学生最新的创业实践和案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

合力不断汇聚

学校不断推动:学校印发了《咸阳师范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管理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双创”生态。

原发性肝癌属于好发于男性群体中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分析其可能与环境、黄曲霉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1] 。该疾病患者多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或癌痛,严重者可发生肝癌转移,造成全身症状,进而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2] 。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控制疾病进展,减少预后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TAE与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政府大力支持:咸阳市渭城区人社局确定我校为市级创新创业(SYB)培训定点机构,负责咸阳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培训任务,培训费用由咸阳市人社局全额拨付。目前培训顺利开展,受益学生超过1000人。培训不仅激发了应届毕业生的创业意识,还帮助学生掌握了创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赵秋. 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教育现代化, 2019(39).

[2]陈青艳.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探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科技创业月刊,2019(1).

[3]乔世文. 文化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探析. 课程教育研究,2019(4).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7BY095);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标签:;  ;  ;  ;  ;  ;  ;  ;  ;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